[db:作者] 发表于 2022-8-15 12:53:31

研究生复试避免陷入四大误区

2023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刚刚落下帷幕,考生又投入到紧张的复试准备中。作为2023年考研战役的最后一战,复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决定了考生能否进入所报考大学学习深造的最后考量,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我们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张勇,请他为考生答疑解惑。
   
    误区1 初试成绩排名靠前就可高枕无忧
   
    按照往年惯例,各大高校复试时间基本上是从每年3月下旬开始,4月下旬、5月上旬基本结束。复试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过去一般是等额面试,现在基本上都已改成差额面试,考生能否进入复试依据单科成绩和总分、专业招生人数来确定。各学科专业一般按1:1.2的比例(个别学科专业可视生源情况作适当调整,热门专业可以达到1:1.5甚至更高)差额复试。基本上,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复试中折戟,竞争还是相当残酷的。
   
    “初试成绩很好,但是最终被淘汰的例子每年都有,并且数量还挺多的。”张勇提醒考生,在考研过程中,不要觉得初试成绩高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高分只代表你获得了进入复试环节的入场券,顶多就是站在了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但这只是暂时的、相对的。
   
    事实上,从2023年开始,有关部门就加大了复试成绩在研究生考试中所占的比例。目前整体来看,复试成绩占到考研总分数的比例从30%到60%不等,部分院校甚至对上线考生只看复试成绩。从这个角度来看,复试和初试阶段一样重要。
   
    在复试时,导师将通过交谈和提问,对考生的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应变与表达能力、专业研究潜力及创新意识进行全面考察。心理素质不好、科研能力不强、专业知识面不广或是应试型的考生就很有可能被淘汰。因此,即使初试成绩排名高,照样有被淘汰的可能。同样道理,就算初试时排名并不靠前,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获得录取资格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误区2 面试前背好“段子”更容易过关
   
    “很多考生在参加复试前都会准备一些诸如自我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等常见问题,提前背好。”张勇透露,在当下研究生考试复试过程中,学生准备的痕迹较为浓重。他表示,“其实,参加面试的导师人手一份考生的基本资料,他们通常不会听学生背诵提前准备好的内容。事实上,整个面试过程中,现场性的东西更多,很多专业知识题都是现场随机抽取,因此,考生应以专业为背景做准备。”
   
    张勇强调,研究生考试复试侧重考查的是考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综合素质,“比如在上海交大,如果专业素养不够,复试成绩不及格,将被一票否决。”张勇建议,考生一定要做好充分的专业知识储备。
   
    根据往年研究生考试复试的经验,面试问题通常是本学科的前沿问题或者是导师研究领域方面的问题。参加面试前,考生可以多查阅一些本专业的期刊,了解这一领域最新的前沿动态。此外,考生最好充分了解自己所报专业各导师的主要研究领域,了解一下本专业目前正在承担或已经完成的比较重大的科研项目,认真阅读导师们在权威刊物上发表过的研究论文,或许在复试中能收到意外的效果。
   
    此外,考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导师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事先一定要准备充分。考生可以上网查阅一下导师最近3年发表过的文章,了解导师研究的侧重点在哪些方面,对所报考导师的学术观点、论文、专著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如果你的观点和导师的一致或者可以在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那他一定会对你留下不错的印象。
   
    误区3 面试时过分夸大自身实力
   
    “根据以往经验,考生在复试时一定要实话实说,展现自己的实际能力。”张勇表示,很多考生在本科阶段会参加一些课题研究、报告、实验等,一般是考生跟着自己的师兄、师姐做的,因此对整体情况了解并不多。但总有考生会在复试过程中,过分夸大自身实力,将这些课题、报告都“大包大揽”到自己身上。
   
    张勇建议,考生应该根据自己报考的不同的研究生类型做好准备。如文科研究生面试、理科研究生面试、学术型硕士面试和专业硕士面试各有不同。理科生的面试很强调考生的动手能力,如上海大学理学院的专业知识考查就已由书面考试改为专业实验,让考生直接操作仪器、观察现象、分析实验得到的数据,最后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在上海交通大学,我们也建议各学院在面试过程中,有条件的最好能通过让考生做实验、上机、专业课考试等方式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张勇认为,过去只通过半个小时的面试就给考生打分数的方式略嫌草率,此举有助于降低研究生复试的随意性,增加复试的有效性。
   
    在一些文科类的复试中,则常会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复试,即将几个考生分为一组讨论一个问题,从讨论过程中考查考生认识问题的能力。一些院所还会考查考生的文献综述能力,一般是让考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查阅外文资料,就问题写出中文综述,借以考查搜集、查阅文献的能力。
   
    另一方面,研究生被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学术型硕士,一类叫专业硕士。“专业硕士以应用型为主,学术型硕士强调考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潜力,学生在准备时要按照不同专业、类型来准备。”张勇介绍道。
   
    张勇建议,考生在参加复试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研究生考试复试的具体形式和考查重点。考生既可以找在读的本专业的研究生了解他们当年是如何复试的,也可以向本专业的指导老师了解一下应先重点准备哪些东西等,还可以到学校研究生招办询问。
   
    误区4 面试前一定要联系导师
   
    在复试前到底要不要联系导师?这恐怕是让诸多考研学子纠结的话题。复试前联系导师,本身也是双刃剑,因此考生更应谨慎考量。张勇认为,“其实多数考生没必要提前联系导师,至少在复试阶段,联系导师和你通过复试没有太大关系。”据张勇介绍,研究生复试基本上都是由3-5名本专业导师组成的学科组进行面试,参加面试的导师不一定有考生所联系的导师。“在我们上海交通大学,基本上是在学生进校后半个月到一个月后,考生已经上过导师的课,对导师有所了解后,我们才会组织师生见面会,让导师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
   
    尽管如此,仍有很多考研过来人建议,考生应该在复试前与导师取得联系。上海大学文学院研三学生小李认为,较为合理的做法是,可以和导师取得些联系,但不要一厢情愿地捆绑。最好对所选导师的学术研究方向有较多了解,以增加自己的成功几率。他同时建议,在选择导师之前,一定要详细地了解导师当年的招生名额、保送内定名额以及初试成绩前几名学生的报考方向和选导师的情况。如果初试前三名和你报考的是同一导师,而该导师又只招一名学生,除非你对自己的复试非常有信心,否则还是早点改弦易辙为好。
   
    此外,另一种较为合理的办法是,除了导师,考生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来了解所报考学校及复试情况。如通过过来人,即上届的师兄师姐来了解情况,多与他们沟通,多向他们提问有关复试的信息,通过这些过来人能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比如往年的复试形式、复试真题、招考人数甚至是调剂信息等,这样你掌握的信息越多,掌握信息的速度越是快捷,面试成功的把握就越大。(闻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研究生复试避免陷入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