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2-8-16 12:46:39

中国人民大学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着力建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抓住思政课关键课程,着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努力打造立德树人“金课”。
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抓思政课建设机制,切实发挥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考核、政治巡察、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体系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建设,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及时了解和重点解决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深入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服务学生发展的制度性安排,进一步完善“成长导师”“新生导师”等制度,推动落实校领导兼任班主任和联系班集体、学生党(团)支部工作。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大力加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并纳入本科生必修课教学方案。新设“中共党史一百年”“社会主义发展五百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等彰显红色基因、学校历史传统、学科特色优势的思政选修课,着力构建螺旋上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必修+选修”课程体系。抓好“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教学协作,探索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多视角协同教学,为学生提供有深度、能“解渴”的形势热点解析,提升释疑解惑的针对性。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发挥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坚实学科基础和学理支撑,引导教师加强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推出一批优秀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建立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发挥学科带头人在集体备课中的指导作用,加强教师教学交流研讨和集体攻关,建设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库。鼓励思政课教师针对学生现实关切和思想困惑,推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效果,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
配齐建强关键队伍。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和实施细则,着力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和七个二级学科贯通性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科研与教学协同育人。单独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委员会,优化评价考核及奖励机制。健全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退出机制,加强聘期考核,加大激励力度。截至目前,1位教师荣获全国最美教师荣誉称号,4位教师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分别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1位教师获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积极用好平台资源。坚持“高端品质、精实工作、尖端技术”理念,完善思政课资讯平台、理论研究和文献支撑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平台、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分析平台等六大资源平台建设,积极打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在优化教学资源“供给侧”上下功夫,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等蕴含的育人因素,不断积累和提炼鲜活案例、生动故事和宝贵素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打造党史系列可视化教材,组织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制作“在经历中学习”“在比较中学习”“在反思中学习”疫情防控系列公开课,浏览量超2000万人次。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凝聚理论宣讲的聚合力,先后举办“赓续五四精神、奋进复兴征程”等12场“同备一堂课”活动,在线直播总浏览量达43万人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人民大学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着力建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