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以“四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湖南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从制度建设、教师队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四个方面入手,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强化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三个健全”,抓住制度建设“主引擎”。健全课程思政制度体系。出台《加快新时代本科教育建设实施方案》《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按年度制定《课程思政工作方案》,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抓课程思政机制。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度参与、各学院具体落实的校院两级联动工作体系,形成领导干部、教学名师、高层次人才、学术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等全校上下共同努力的思政育人大格局。健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修订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每门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大纲”,推动实现课课有思政。编制发布覆盖全校71个专业的《专业(类)课程思政指南》,探索形成“挖掘专业课程育人元素—编制课程教学指南—开展课程试点—反馈教学评价”的工作机制,构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位一体、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坚持“三个注重”,抓好课程思政“主力军”。注重凝聚教师思政育人共识。召开“课程思政”工作研讨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研讨会,就加强课程思政规律性研究、推进课程思政工作进行专题研讨。出台《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作为教师教学基本要求,推动形成“所有课程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负有育人职责”的广泛共识。注重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出台《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明确课程育人职责,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将“育人功能”“价值引领”作为教师评奖评优、职称职务评聘、教学评价的重要观测指标。分类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听取师德楷模报告、观摩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等活动,强化教师立德树人使命意识,提升课堂育德能力。注重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强化教师分类指导,在新聘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中设置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模块,邀请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等30余位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组织“课程思政融合创新新途径”“疫情下的课程思政”等系列工作坊64期。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特点,组织全校各院系教师研讨如何将思政之“盐”融入专业课之“汤”,参与教师3500余人次。选派优秀教师参加校外各类课程思政研讨会、“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等线上线下专题培训27项,累计参加898人次。
坚持“三个突出”,抓牢课程建设“主阵地”。突出示范课程建设。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选活动,重点建设109门本科生、25门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校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2个项目被评为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改革项目,获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突出优秀典型推广。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为主题,连续三年举办学校教学基本功大赛,评选表彰课程思政优秀教师54位。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微视频、新媒体等,多渠道做好示范课程和教师团队的建设观摩、交流、推广工作。编制《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集》,建设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库,在课程中心上线190个优秀案例,强化示范引领效应。突出“第二课堂”作用。深入挖掘“第二课堂”中的思政元素,在革命遗址、重点企业等建立一批兼顾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基地,打造“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四链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整合资源开展党史校情知识竞赛、经世致用大讲堂、岳麓讲坛、志愿服务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育人实效。
坚持“三个推进”,抓实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课堂。围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学校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三个一”计划,即讲好大学新生第一堂思政课,建好一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抓好一系列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开展“课程思政+党史教育”行动,开展集体备课,推动各教学单位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堂。将百年党史教育融入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利用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等线上线下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移动”课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依托岳麓书院,深化“书院制”育人改革,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设《国学经典导读》《四书与人生》等40余门经典阅读通识课程,建设“千年学府的美学意蕴”“湖湘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等人文素养课程群,将89部优秀国学著作成果融入课程教学,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涵养家国情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