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2-8-16 14:11:49

黄冈师范学院127名大学生:四年接力支教 聚微成光

“老师,这两个题我不会写。”
“一个句子是由主、谓、宾构成的,所以第三题这个连词成句就要先找主、谓、宾。”
……
离开支教的学校一个月了,即将进入黄冈师范学院大二的姚娣,对学生网上的辅导一直在继续。
7月7日,姚娣所在的黄冈师院“微光”公益团队的35名队员背着行囊,一路颠簸2个多小时,来到大山深处的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镇草盘中心小学,开展“童心港湾·农村留守儿童培训班”支教。
黄冈师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于2023年成立“微光”公益团队,今年暑期,是该团队第四次定向为草盘地镇的孩子们提供支教服务。4年间,127名大学生接力,直接服务留守儿童1000多人次。
播撒红色火种,把理想和信念带进来
盛夏七月,在草盘地镇草盘中心小学,总会看到这一幕——
“出旗!奏乐!”旗手们着装整洁,迈着矫健的步伐,随着《义勇军进行曲》,伴着朝阳,护旗手振臂一挥,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在每周一开展升旗仪式,每天课堂快结束时,融入党史知识宣讲。”“微光”公益团队队长程正宇说,红色课堂是团队支教的特色课,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党史进课堂也成为支教课程重点。
通过绘画党徽、党旗、庆祝建党100周年图标,学习《听我说谢谢你》手势舞,观看党史小视频和党史快问快答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知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点燃红色火种,把理想和信念带进来!就是我们团队来这里的重要意义之一。”“微光”公益团队创立者、黄冈师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师杜雯说。
点燃兴趣的“微光”,把梦想和力量送出去
一天上午,队员刘标上完科学课,七年级的胡焓煜带着腼腆的笑容,拿着一本厚厚的星球科普书,慢慢地凑过来:
“老师,为什么陨石会撞到星球上?老师,可不可以把书上的这一段内容给我读一下?”
“好呀!”刘标边读边耐心讲解,随后好奇地问:“你为什么对这些星球感兴趣?”
胡焓煜的脸上满是期待:“因为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希望能去其他星球上看看。”
“这是一名小女孩对未知世界最纯真的憧憬。点燃梦想,传授知识,点燃兴趣的微光,激励学生成为自强不息的追梦人,正是我们支教的意义所在。”刘标在日记中写道。
这个暑期,“微光”团队共招收195名学生,组成7个教学班,开设14门课程。在课堂上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配合辅导作业。
21天的支教日子里,“微光”团成员将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移植”到服务学校,丰富校园文化,开阔学生视野,点亮孩子们眼中的“小星星”,把梦想和力量送出去。
“微光”虽弱,但只要一直发光就会照亮一片天
英山县草盘地镇地处鄂皖交界,全镇中小学生总人数2000多人,留守儿童比率在40%以上。此次接受“微光”团队支教服务的195名学生性格迥异,学业情况也不尽相同。
以关爱留守儿童,亲情陪伴成长为出发点,家访办实事是“微光”团队支教的重要任务之一。
“路程虽远,只要心中有爱,便不觉疲劳;路虽不熟,只要心中有爱,便不觉烦恼;跋山涉水,我们为爱而来。”队员程正宇说,从2023年到2023年,我看到学校的变化,学生的成长。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自己越发坚定要投身到乡村教育中,给更多的大山孩子带来温暖。
一束微光,可以照亮乡村孩子心底的某个角落,一团炬火,可以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光明,结束支教那天,“微光”队员们收到了家长们的留言——
“孩子说,有了这些大哥哥大姐姐,这个暑假我们才不孤单。”
“女儿一向排斥学习,对补课更是抗拒,但这个假期她由第一天的抗拒到现在不想结束,感谢老师们的陪伴和付出。”
……
4年来,127名“微光”团队支教大学生接力来到草盘地镇中心小学做留守儿童梦想“摆渡人”。
黄冈师院党委书记王立兵表示,尽管大学生暑期支教的时间是有限的,但黄冈师院有60多支暑期实践团队,一代又一代黄师学子接力前往老区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献一分热,发一分光。“微光”虽然微弱,但只要一直发光就会照亮一片天!(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沈红星)
(原标题:一个人的暑期支教是微光,一群人的暑期支教是炬火——黄冈师院127名大学生:四年接力支教 聚微成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冈师范学院127名大学生:四年接力支教 聚微成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