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2-8-16 14:14:30

南京大学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创新的精神伟力

近日,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孔柳淋、李阳作为微党课青春讲述人,专程拜访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86岁的胡福明先生,听他讲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时代背景和产生过程。
这次拜访,让两位青春讲述人深有感触,“我们感受到了前辈们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更感受到一种奋进创新的力量。”孔柳淋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南京大学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以课程领学,以活动促学,加强思政引领,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激励全校师生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
1.打造鲜活微党课,引领师生共述百年荣光
“刚进大学时,我一心一意想读好书。五二〇运动让我感受到,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误读书。”在南京大学“百年初心·党史微课”的课堂上,94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德滋把历史娓娓道来。
面对军警和宪兵的重重封锁,师生紧挽双臂、无畏向前……这一幕幕画面在王德滋的脑海中依旧清晰。1947年5月20日,南大师生联合京沪苏杭四个地区的学生,用赤诚之心发起五二〇运动。为了纪念这场伟大的运动,这一天被定为南大校庆日。
“自此以后,我更加关心国家大事。1949年年初,经过层层考察,我加入了共产党的地下党组织。”王德滋希望新时代青年学子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发扬拼搏精神,为祖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京大学充分发挥课程导学功效,依托新媒体短视频等平台,推出了“百年初心·党史微课”系列。名师大家、团学骨干、青年学子、基层工作者等不同群体担任主讲人,从“一唱雄鸡天下白”的开国大典,到“愿做一颗螺丝钉”的雷锋故事,再到“春风第一枝”的思想解放序幕……党史微课串联起百年党史的鲜活记忆,展现共产党人在科技创新、基层医疗、文化教育、脱贫攻坚等战线不懈拼搏的画卷。
“祖国和人民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所以我选择海洋科学。”拥有67年党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王颖在微党课上分享了她与海洋的不解之缘。在加拿大访学期间,为了填补中国在鼓丘冰川地貌研究领域的空白,王颖选择了加拿大一段典型的鼓丘海岸为研究对象。该地区人烟稀少,条件艰苦,时常面临风暴天气。王颖克服一次又一次的身体不适,终于取得重要突破,成功地为海岸研究开拓了新领域。
“什么样的党史课程能够打动青年人、引领青年人?”早在两年前,南京大学围绕这一问题,提出了打造党史微课程的理念。2023年5月,第一季“新青年·习党史——青年纽扣课堂”正式上线,吸引了超1000万次点击量。第二季、第三季也陆续推出,通过教师主讲、青年演讲、师生研讨等形式,引导青年共述百年荣光。
截至目前,“百年初心·党史微课”已推出60余期,“悟思想·悟核心”“悟初心·悟信心”“新青年·习党史”“新时代·新南大”四大板块持续增力。此外,南京大学以“日课、月讲、季评”为工作抓手,充分发挥课程导学、理论研学、专家讲学、评点促学功效,广大师生既是讲述人,也是学习者,人人讲、日日学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融入日常生活。
2.多彩活动五育并举,润物无声促全面成长
6月16日,12首经典红色曲目在南京大学方肇周体育馆奏响。由南京大学各院系学生组成的500人合唱团、100人学生交响乐团,用歌声和乐声共同奏响红色经典、传递向党心声。近2000名南大师生共同参与了这堂形式新颖、氛围热烈的音乐党史课。
12位曲目推介人结合自身经历,现场诠释演出曲目的精神内涵。他们中既有潜心科研攻关的中科院院士,也有年逾耄耋依然热心公益事业的离休党员;既有奋斗在科研前沿的青年学者,也有扎根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既有立德树人的劳模教授,也有投身军旅的青年党员。
爱党爱国爱人民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南京大学积极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文艺创作和红色经典的青春演绎,充分发挥艺术教育陶冶情操、浸润心灵的功能,激励青年学子勇担强国使命、赓续百年辉煌。
党建主题文化作品创作大赛吸引了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微视频、书画作品、原创歌曲等文创作品竞相涌现;青年学生党员自编自导自演党史情景剧,重温峥嵘岁月;“唱支山歌给党听”民族音乐会、“青歌百年 舞颂中华”歌舞专场晚会、“百年礼赞·诗心长歌”诗歌朗诵文艺演出等活动精彩纷呈……
为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南京大学积极融入德、智、体、美、劳各项育人举措,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价值取向、学术旨趣、人格养成,促进全面发展。
“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真正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奉献者。”2023年5月,南京大学行知书院院长、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赵曙明带领大一新生走进农村,参加实践活动,体验躬耕劳作的辛苦与光荣。
山西籍学子组成的博士团将“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作为实践活动的主题。他们来到阳泉,走进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等地,在实践中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在学思践悟中体验民生、增长才干。
南京大学党史学习教育以活动促学,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创新走心学党史,深度浸润悟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在五育并举中明理增信,在知行合一中崇德力行,努力成长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3.加强课程思政引领,厚植科学精神培根铸魂
如何加强思政教育引领,着力培育科学精神?在《地球科学探索与实践创新之路》的课堂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沈树忠用“金钉子”的故事给出了答案。“报国是科研工作者的价值所在。”沈树忠说,“‘金钉子’的成功获取标志着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地质学研究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殷鸿福、金玉玕、陈旭、戎嘉余等科学家坚守‘把知识献给祖国’的赤诚初心,生动谱写了为祖国奉献毕生精力的乐曲。”
2000年年底,怀着科研报国的信念,沈树忠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工作。2023年,作为二叠系两个“金钉子”落户中国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沈树忠获得了国际地层学最高金奖,成为第一位获此奖项的亚洲科学家。醉心科研的同时,沈树忠也时刻关注青年学子的成长,在课程教学中以报国精神浸润学生心灵,希望他们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科技报国是我们的使命,立德树人是我们的担当。”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欣然说。近年来,他在国际前沿的下一代电子信息材料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原创成果。同时,他倾力投入教学一线,指导学生在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王欣然说,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们科学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南京大学,一大批心怀赤诚的教师始终以科技报国践行初心使命。今年以来,科研创新捷报频传:“全球尺度植被CO2施肥效应变化趋势”“沙丘双稳态的发现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入选2023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领衔组建智慧水务领域首个国际标准化平台、波导阵列中拓扑光子态调控取得重要进展、“注射用纳米抗肿瘤药物”获批上市……南大教师始终将科技报国的责任扛在肩头,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
为进一步推动科学精神培育融入日常,南京大学课程思政建设也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李向东主持的《宇宙简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规律的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自然科学的任务和使命是倾听自然的声音,我的切入点是引导学生求真求实。”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赵斌在课程教学中梳理了科学探索的过程;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黄成在课堂融入生命教育,着力在专业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百年弦歌不辍,初心使命如磐。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指出,南京大学充分发挥高校科研育人优势,深化课程思政改革,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引领青年学子将个人的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去。南大要在学习党的光辉历史中把握现在,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中创造未来,在建设“第一个南大”的新篇章中接续奋进。(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齐琦 高雅)
(原标题:加强思政引领 培育时代新人——南京大学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创新的精神伟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大学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创新的精神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