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需求 发挥特色优势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同济大学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把握科技革命和数字经济趋势,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实践,在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师资队伍能力提升、产教协同、对外交流合作、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形成系列成果,努力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突出类型定位,探索新型师资建设模式。针对职业教育鲜明的类型教育定位,聚焦职教教师能力目标和培养规律,以“教师能力与研究能力兼具”“职业性、工程性与师范性三性融合”为理念,加强课程统筹设计,将课程设置与行业企业、教师职业要求紧密对接,推进理论实践一体、学科导向与行动导向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双师导向”为目标,创新产教协同育人模式,依托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落实实践性教学环节,重点培养职教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企业实践能力。强化资源条件和质量体系建设,整合校内外师资力量,分专业领域建设兼具学科专业能力和师范教育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师资队伍,形成富有特色的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承担教育部卓越职教教师培养项目;为上海市教委设计和实施中职学校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目前已举办6期。
顺应发展需求,打造产教协同育人生态。顺应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瞄准学生持续学习和终身成长需求,推动教育模式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化。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抓手和驱动力,重构新的教育生态。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工科优势,优化全校教学资源配置,将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着力提高实践型应用型教学质量。创新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对接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大学生创业等产教融合育人需求,优化课程结构,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和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强化资源条件和质量体系建设,形成对接国际前沿、富有学校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生态。
发挥特色优势,宣传推介先进经验做法。紧跟国际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立足中国职业教育的丰富实践,聚焦职业教育政策与治理研究、职教教师培养及职后专业化发展、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三个领域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一批科研成果,积极宣介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理论和经验,向世界展示中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和成果,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发挥学校与德国交流合作传统优势,搭建制度化交流合作平台,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对接德国优质行业企业,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探索形成将德国“双元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贯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系统方案,涵盖人才标准与职业教育理念、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培养效果评价、质量保障体系等核心要素。以中德职教联盟、中德职教合作示范基地平台为支撑,牵头推进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SGAVE),依托在华的德国汽车企业带动一批职业院校发展。与长期合作伙伴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共同发起成立面向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平台”(RCP-Asia),牵头与东南亚国家开展多形式职业教育科研交流与成果辐射。
深化东西协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职教改革助力脱贫攻坚”为契机,加强省校战略合作,与云南省教育厅签订合作备忘录,依托东西协作机制,进一步挖掘职业教育潜力,设计新阶段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通过中德职业教育联盟云南示范基地、中德(云南)跨企业培训中心等合作平台,切实助力云南产教融合的全面提升。聚焦地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关注职教师生的发展需求,提高职教合作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不断激发地方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发展格局,为贫困地区系统化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培育一支带不走的职教师资队伍,有力支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