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2-8-16 14:55:38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捧得脱贫攻坚大奖——师生接力帮南疆百姓脱贫

“国庆与阖家欢乐的中秋节相遇,我们有缘在皮山农场度过这特殊的节日!感谢我的团队战友们和研究生……”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吴翠云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不仅仅是吴翠云,这个长假,塔大植物科学学院多位专家教授在农场过了一个难忘的双节。
师徒接续发力助脱贫
“果树栽培和管理有很强的时间节点,错过了就会影响到果农的收成。”国庆中秋双节,57岁的王新建没有休息,而是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五团,为3个连队的少数民族果农做技术培训。
塔大植物科学学院教授王新建从上世纪50年代一进校就和科技服务结缘了。说起科技扶贫的话题,他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那时候,我的老师闫春雨带着我们去农村开展科技服务,指导贫困老百姓种果树。”
坚持5年后,塔大师生硬是把12万亩果园打造成了高产园,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闫春雨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王新建。作为他的学生,王新建接过了科技扶贫的接力棒,一干就是30多年。
和王新建一样,吴翠云也记不得有多少次没在家过节了。作为学校科技服务助力脱贫攻坚的带头人,除了给学生上好课,另一件让她心心念念的大事就是科技服务农牧民。吴翠云的课表和别人的不一样,周五和周一都没有课,这是她特意要求的。她长期在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和224团开展科技服务,去一趟,开车需要9个小时。“我周五早上出发,晚上赶到服务地点,周六周日忙完科技服务,周一返回学校,这样就不耽误给学生上课了。”
如今,吴翠云的徒弟林敏娟等一批教师,又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几代师徒接续发力科技服务和脱贫攻坚,一代接着一代干,源源不断地把技术送到老百姓手中。
在最需要的地方建基地
“我们完全可以就近建学生实践基地。因为师生迈出校门,一脚就踏进了棉田和果园。”塔里木大学党委书记赵光辉说,“但我们没有这样想,而是选择把学生实践基地建在脱贫攻坚一线,建在最贫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
田野当课堂,特色实习实践助力脱贫,这是塔大植物科学学院的特色。南疆是我国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植物科学学院将农业生产一线作为教师实践教学课堂、学生助农扶贫的“考场”。
考虑到和田地区和第十四师偏远乡村连队农业技术人才极度匮乏,植物科学学院在洛浦县和皮山农场、47团、225团设立了4个实习基地。根据基层实际需要,安排相应专业在关键农时开展毕业生产实习。
教授张锐告诉记者,学院把园艺专业夏冬两季的实习都安排成修剪实习,让学生进到果园剪枝,一边实习,一边为果农脱贫提供帮助。
硕士研究生武鹏雨读本科时就经常和老师张锐到基地参加实习,帮助果农修剪。“在这样的实习基地里,既能得到锻炼,又能和果农打成一片,为他们脱贫提供支持,实现双赢。”
除实践教学向贫困地区倾斜之外,植物科学学院党委还组织开展支农帮扶社会实践活动,以农民需要什么、不会什么、期待什么为导向,提供“田间课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植物科学学院通过校内实验站课程实习和校外基地生产实习,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学分占比提高到35.4%,实现了学生既助力脱贫攻坚,又提高动手能力的目标。
脱贫摘帽不脱帮扶
2023年到2023年,植物科学学院教授高山挂职和田县科技副县长,抓脱贫工作。他围绕林果业提质增效,扎实推进设施蔬菜高效栽培,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新路。
完成挂职任务后,高山和植物科学学院并没有与和田县断了联系,而是持续进行帮扶。2023年和田县摘掉了贫困县帽子,但学院仍然继续开展科技服务,致力于该县可持续发展,不断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力量。
脱贫摘帽不脱帮扶,塔大植物科学学院为斩断南疆贫困村的穷根,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有效衔接这个关键点上持续发力。
扶贫必扶智。学院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坚持向喀什、和田和第十四师等偏远贫困地区定期派出专业教师挂职担任科技副县长,进行为期3年的科技扶贫,至今已累计22人次,其中耿涛、杨明超、闫志顺等挂职期满后主动留任服务,800多名志愿服务南疆的毕业生留在基层。
赵光辉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塔里木大学将南疆分成和田与第十四师、喀什克州与第三师、阿克苏与第一师三个片区,分类施策、精准发力、长期帮扶,形成本地化技术力量,实现脱贫到致富奔小康的根本性转变。
日前,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获得2023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赵光辉说,植物科学学院是学校开展脱贫攻坚服务的一个典型,塔大始终坚持扎根南疆大地办教育,用胡杨精神育人,培养了一批批扎根边疆、献身边疆的有用之材。(本报记者 蒋夫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捧得脱贫攻坚大奖——师生接力帮南疆百姓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