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2-8-16 15:09:17

河海大学着力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长效机制

河海大学紧密围绕社会需求,注重产教融合,基于“重基础、强实践、拓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探索“知识构建+专业实践+价值塑造”全过程育人、“校内培养+基地培养+社会实践”全方位育人、“校内导师+基地导师+管理人员”全员育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新模式,形成校企协同培养的长效机制,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以社会需求为牵引,构建企业“全程参与”的培养体系。发挥行业特色优势,联合企业共建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323 家,遍布全国 23 个省市,并聘请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基地导师,共计1671人。成立由学校和基地单位的管理部门和业务实体组成的联合培养基地管理委员会,双方分别设立基地管理办公室。校内导师和基地导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明确培养目标,制定与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体系。在招生环节,基地导师参与招生宣传,吸引优质生源;参与复试,考察学生潜力;确定部分订单式培养名单,优先录取。在培养环节,基地导师在指导学生学位论文、参与论文答辩的基础上,通过开设应用性课程、参与专题讲座、实践教学等方式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在就业环节,多家基地组建就业联盟,通过相互通报供需信息等方式,共享信息资源,精准招聘毕业研究生。
以双向投入为驱动,构建“校企共担”的保障体系。围绕组织架构、制度建设、基地导师、学生管理、条件保障构建基地考核评价体系,搭建“分学院联系+分片区管理+分类型考核”的全覆盖基地管理网络。围绕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学生双重身份管理、双导师管理、学位管理制定系统规章制度和管理细则。基地实践期间,研究生既是学生又是员工,双方管理部门、业务实体、指导教师、管理人员对研究生进行协同指导与管理。围绕研究生实践、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建立双向条件保障机制:开发交互式研究生基地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解决基地数量多、地域分布广、师生双向交流等难题;学校为每位研究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给予基地导师和基地管理人员工作津贴;基地单位支付给研究生工作补贴,同时提供必需的办公场所、设备和生活条件。每年双方投入约4200万元用于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
以多方共赢为目标,搭建“长效运行”的利益共同体。研究生在“双导师”指导下,完成课程学习,每年1400余名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基地单位依托专门的技术岗位、明确生产或应用研究项目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践”;依托顶岗实践,研究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极大提升,367项实践项目被列为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13名专业学位研究生被评为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37篇学位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专业学位硕士论文。企业聘任校内导师担任专家顾问,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基地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得到自我提升,50人被聘为江苏省产业教授;通过共同指导研究生,校内导师拓宽对外合作渠道,获得企业实际生产项目,增强行业影响力。依托基地平台,校企共建实验室、研究院,企业为学校提供研发平台,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校企双方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和科技攻关,推进校企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双方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1个研究生培养基地被教育部、人社部和国资委评为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7个基地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工作站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示范基地,11个工作站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海大学着力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