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day 发表于 2022-12-7 16:58:37

民族学考研:清代西域行记分类及研究

原标题:民族学考研:清代西域行记分类及研究</p>
            <p>清代西域行记分类及研究* </p>
<p>王中敏,李中耀</p>
<p>(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p>
<p>摘要:行记或作行纪,记述旅途行程事宜,或简或详。清代西域行记的数量和反映内容都是历代行记无法比拟的,这与清代社会经济、疆域管理、流放制度等因素有关,它们所展现的内容包括驿站情况、边防哨卡、戍垦屯田、沿途经济、风俗民情、城镇沿革等,本文通过对清代西域行记的梳理,试从行记分类和时代特征对清代西域行记做一个概观论述,以期对清代西域行记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p>
<p>关键词:清代;西域行记;时代特征</p>
<p>行记,作为纪行散文,顾名思义,是对行走过程的记录,行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古人在旅行中撰写的各类记录的总称,没有具体的内容限定,狭义特指书名中带有“记”字,记录旅行之事的笔记,这来源于六朝目录学的著述,本文所述清代西域行记取其广义。行记经历唐宋至明清,体系风格已臻完善,具有高度的纪实性,其价值已超出传统地理志的范围,具有史学和文学双重价值。清代,内地与西域的交流空前频繁,或因平定战事,或因遣戍边关,或因随行幕僚,文人大量进入西域,除了大量的抒发心志或异域见闻的诗作外,在漫漫长途跋涉中,记录每日所行路程、驿站、所见等内容的行记随之出现。本文所谈清代西域行记指在出发前往西域的过程中或到西域境内所记之书,1884年新疆建省后所写的行记为了行文统一起见皆称为西域行记而不单称新疆行记。</p>
<p>一、清代西域行记的分类 </p>
<p>清朝政府对边疆地区(新疆、蒙古、川滇、西藏)的管理繁密,包括靖边安邦、筹边屯政、田亩测量、兴修水利、边界勘查等,这是历代所不及的。通过梳理文献资料,目前共发现西域行记31种,可归为四种类型:官员行记、遣戍行记、随员行记、勘查行记。</p>
<p>(一)官员行记 </p>
<p>上任或调任官员所作行记,文中将此类行记称为官员行记,此类型在清代西域行记中所占比重最大,详情见表1。</p>
<p>清朝是历史上对边疆地区施行强力有效统治的朝代,康熙帝在位期间曾为了西北安宁三次亲征噶尔丹,为国家疆域稳固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清实录》载康熙二十九年至康熙三十五年清军三次征讨卫拉特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靖肃边陲,维护国家的统一。如康熙三十五年正月乙酉(二十八日)(1696年3月1日)详记康熙帝出征情况:</p>
<p>上以亲征噶尔丹,谒暂安奉殿、孝陵,命皇长子允褆、皇三子允祉、皇四子胤禛……随驾……驻跸夏店。</p>
<p>谕中路督运都察院左都御史于成龙等……其外省调集步兵,挽运军粮,载途况瘁,尤可轸念,所有每月应支银米本营照常支给,俾赡养家口,仍各给与行粮,以为道路之资,所运米石,如悉依期挽至,克济军需,不致亏缺迟误,俟大兵凯旋,准补入马兵营伍,用彰奖劝,有效力勤敏、才堪拔擢者,尔等可记名汇奏,以俟酌用。</p>
<p>殷化成的《西征纪略》、宋大业《北征日记》和张寅的《西征纪略》亦是记录征讨途中事宜,内容多为按时续录所经山川道里、途中艰险及征讨方略等。如宋大业《北征日记》记康熙三十五年(1696)随康熙亲征厄鲁特运军粮之状,记录康熙与士兵同甘共苦。主要内容涉及出行实况、征途环境、人物交往等,本书仅存木犀轩李氏钞本,收入吴丰培1950年主编的《边疆丛书续编》油印本,后有吴丰培跋语详述原委。</p>
<p>表1 官员行记①</p>
<p><img height="654" width="649" data-src="V3V/5Po5OQhD1wp+LVvkpyI0m71znpbbVePc/zHb+MrkdRsl2K+/4XWazASVDLT2oEama7CQiF9UstPgm9Wk/zhvxymVYQQQtBAkb2IBbk4="></p>
<p>康乾两朝为国家疆域稳定奠定坚实基础,道光、咸丰、光绪三朝较多官员赴西域上任履职过程之记。其中景廉的《冰岭纪程》是比较有名的一篇,文中所记为景廉奉命从伊犁前往阿克苏、叶尔羌调查绵性、英蕴案件的过程。一记冰岭之崎岖、山川之诡异,“辰初起程渡河后上坡,雪泥滑汰。旁俯深壑,越数小岭,石逾大,不良于行。经雪海,四山环绕,中广袤数十里,皆积雪。冬夏不消,莫测深浅”520。二记冰岭之奇观,“数十里中,无处非冰。或小如培楼,或高如邱陵,若崩若溃,忽断忽续,奇形变态,倏尔万千,寒气精光,扑人眉宇,真成琉璃世界矣。奇观也,大观也,此化工得意之笔也。人马履冰而行,高下曲折,极崎岖之致,逼仄处,路仅一线,异常危险,揽辔徐步,心旌摇摇。冰坼处,塞以驼马之骨,挥鞭竟过,下有水声,澎湃震耳,目不敢视,亦无暇视”521。所写冰岭之山、冰、水,文笔绝妙。更为重要的是文后附诗集《度岭吟》,与沿途行纪相呼应。景廉是唯一一位过冰岭留下诗文的诗人,诗文艺术成就较高,星汉老师认为“此诗庶几可与李白之《蜀道难》相颉颃”。</p>
<p>袁大化的《抚新日记》和《壬子回程记》是已知清代最晚的行记作品,《抚新日记》为袁大化宣统三年赴任新疆时所著,其中行路难易、沿途贫富、土地耕废、水利矿产、民力古迹等,一一记录,自甘至新,尤为详密。末有徐翔采作跋文“俨然合政治实业而一”“新疆开行省三十年,生聚未谋,天下有变将何以继其后”。袁大化上任未几,辛亥革命爆发,去职东归回途中撰《壬子回程记》,在清代西域行记中,以封疆大吏身份记游的仅袁大化一人。</p>
<p>(二)遣戍行记 </p>
<p>遣戍之员所作行记在清代西域行记中占比较大,从乾隆四十九年赵钧彤的《西行日记》到宣统二年温世霖《昆仑旅行记》共计12人,文中将此类行记称为遣戍行记。清代大量的流人到达西域,其流放原因多样,或因履职不善,或因科场舞弊或屈枉流放等,林则徐因坚持禁烟抗英无辜戴罪,被道光帝发往伊犁戍边;光绪三十一年裴景福因两广总督岑春煊弹劾,虽查无实证但控告有名,发配乌鲁木齐。清代遣员发配西北主要集中在伊犁、乌鲁木齐两地,在两地所作行记名气较大的如嘉庆四年洪亮吉的《遣戍伊犁日记》、嘉庆十年祁韵士的《万里行程记》以及道光二十二年林则徐的《壬寅日记》。</p>
<p>洪亮吉虽自小颖学,但科举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从十六岁参加童子试至四十五岁方中进士。乾隆去世后嘉庆初掌朝政,国内白莲教火速蔓延,嘉庆四年八月洪亮吉以《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一文上书嘉庆帝,言辞激烈,直指问题根源,甚至直接批评嘉庆皇帝。①八月二十五日嘉庆帝看后直接降旨将其革职。八月二十七日(1799年9月26日)嘉庆帝降旨:“洪亮吉著从宽免死,发往伊犁,交与将军保宁,严行管束。”在遣戍途中因有谕不许作诗、不许饮酒,此日记为获释东归后的忆作。一记从京城至伊犁的每日行程及路上所遇艰辛,二为“出塞纪闻”,多为伊犁风景民物。日记后载其自谦语曰:“文章、诗古负盛名,而偏执诞妄,致罹谪戍之咎。所著《遣戍伊犁日记》,皆寅宦之馈饴,同人之投赠,千万里车尘马迹,不过是道里之考耳。”</p>
<p>祁韵士因局库亏铜案,嘉庆十年(1805)二月十六日,嘉庆帝降旨:“五灵泰发往热河,赏给披甲当差;凤麟、丁树本、董成谦、遐龄、祁韵士,均著加恩免其死罪,发往伊犁充当苦差。”行记时间从当月十八日启程至七月十七日抵达遣戍地,共一百七十日余日,作《万里行程记》。书前小序述其所作缘由:沿途“所见山川城堡、名胜古迹、人物风俗及塞外烟墩沙碛,一切皆可怖之状,无不周览遍历,系于心目。每憩于旅舍,随手疏记,投行箧中,时日既久,积累遂多。”抵伊犁后,“略加编缀,遂尔成篇”1。</p>
<p>表2 遣戍行记②</p>
<p><img height="367" width="693" data-src="RWugdBGFq+R/Aq+QnLPFVSI0m71znpbbVePc/zHb+MrVK6attfg1CJT65VirBQzqkB9TFYjADQHKW7tG15KVRkdKcKLxSUYSMuqDdL1JTxU="></p>
<p>流放伊犁是林则徐抗英禁烟的后续,道光帝面对国内外压力让禁烟有功的林则徐无辜戴罪戍边伊犁。日记时间从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一日(1842年8月6日)至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843年1月28日),是年为壬寅年,故定名为《壬寅日记》。日记内容记录赴戍路程艰辛、沿途官员热情相送情状、考察各地风物、关注社会状况等内容。</p>
<p>清代遣戍之员最晚到达新疆者是宣统二年的温世霖,因其支持新政,组织各省同学赴京请愿,缩短预备立宪年限,迅速召开国会,引起清廷极度不满,被直隶总督陈夔龙参奏逮捕,遣戍新疆,《昆仑旅行日记》为赴新途中所作。他与裴景福前后抵新,裴景福作《河海昆仑录》考据古今,两者在考据沿革方面还是有所不同,详情见表2。</p>
<p>(三)随员行记 </p>
<p>清代官员以随行或幕僚身份西行所作行记有吴恢傑的《西行日记》《东归日记》,陶保廉的《辛卯侍行记》(卷五、六),以及宋伯鲁的《西辕琐记》,文中将此类行记称为随员行记。吴丰培在《吴丰培边事题跋集》中将其先祖吴恢傑两篇赴新返程所作收入《甘新游踪汇编》中,吴恢傑适逢提督张曜率师西征应召入幕,在哈密驻守一年而返。陶保廉为新疆巡抚陶模之子,于光绪十七年随父赴新就职,考沿途地理风情,以成此记,以显宦子弟赴新成书者清代仅陶保廉一人。陶保廉潜心西北舆地,随行途中携书九箱,满载五乘。王树柟序云:“光绪十七年三月秀水陶公,奉巡抚新疆之名,嗣君拙存侍公行,历秦、晋、魏、齐六国之……以达新疆……凡山川关隘之险,道路之分歧,户口之多寡,人心风俗物产之异同,罔不勤诹广稽,取有关经史及体国经行之大者著于篇。”其作于所经之地,追溯源流,以史为证,是清代不可多得的行记。宋伯鲁虽为官员,因参与戊戌变法被革职,后随伊犁将军长庚入疆,所以其所作《西辕琐记》放入随员行记,详情见表3。</p>
<p>表3 随员行记①</p>
<p>(四)勘查行记 </p>
<p>清代政府对边防地界十分重视,西北地区是国家的边防重地,文中将此类行记称为勘查行记。林则徐因禁烟无辜遣戍伊犁,在此期间对新疆的水利边防勘地十分上心。初到伊犁林则徐不甘担任闲职,向伊犁将军布彦泰自荐兴修水利工程,后又以六十一岁高龄不畏路遥行苦,赴南疆勘查水利、兵源、哨卡、丈量城距等,据此作《乙巳日记》。《南疆勘界日记图说》是光绪朝巴里坤领队大臣沙克都林扎布奉命勘查新疆南路边界所记,这是目前所见唯一一本由勘界大臣记录勘界情况的第一手原始记录。这本日记记录中俄西段边界变迁的历史价值是毋庸置疑的。《额鲁特行程日记》是宜珍奉命赴伊犁勘查沿边卡伦界碑所撰。日记记载沿途各关卡驻军及武器装备情况,以及伊犁各处水土植被、农牧业情况、贸易物价及各民族人民分布情况,记录全面详细,具体情况详见下表4勘查行记。</p>
<p>表4 勘查行记②</p>
<p>二、清代西域行记的时代特征 </p>
<p>纪实性是行记文体内在要求,行记的内容在不同时代呈现不同时代的特点,清代的西域行记体现出清代的流放制度、疆域管理、平息边患战争等内容,这较历代行记都是比较突出的,同时对西域自然景观以风土民情的描绘更加详尽真切。此外清代西域行记对西域书写角度的转变也是其独具特色之处。</p>
<p>(一)遣戍行记与清代流放制度 </p>
<p>通过统计清代西域行记中有很大部分为遣员所作,本文中把此类行记归为遣戍行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帝王流放罪人的地方,获罪流放西域可上溯到轩辕黄帝时期的茄丰,晋人郭氏《玄中记》中有“扶伏民者,黄帝轩辕之臣曰茄丰,有罪,刑而放之,扶伏而去,后世为扶伏民,去玉门关两万五千里”的记载,虽事实不可考,但可见犯人流放西域的历史之久。汉武帝时期“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发天下谪民西征大宛”。《隋书》中有载隋大业五年(609)“于西域之地,置西海、鄯善、且末等郡,谪天下罪人,配为戍卒,大开屯田”。到了唐代,流放西域的记载就更多了,唐太宗时期在高昌(吐鲁番)设安西都护府,贞观十四年(640)秋“岁调千兵,谪罪人以戍”,十六年(642)正月,“诏在京及诸州死罪囚徒,配西州为户;流人未达前所者,徙防西州”。</p>
<p>清前各代都有流放罪人至西域的记录,但西域并不是主要流放地,这与西北一直是边患之地、流人有与当地人联结的隐患等因素有关,直到清代乾隆帝统一天山南北各部,大清疆土稳固,西域成为主要流放地。流人遣员的量刑发配与管理大都可在《大清律例》里找到依据,官员贪污受贿依照《刑律·受赃》,军政方面依照《兵律·军政》,河工失察等依照《工律·河防》,而嫖娼宿妓则依照《刑律·犯奸》,在《乌鲁木齐政略·废员》中详细记载了乾隆二十六年(1761)至四十三年(1778)十八年间因各种罪名发配乌鲁木齐废员101人,详列每人名姓、原任官职、籍贯、犯案原由及到戍日期等;嘉庆十二年和瑛在遣戍乌鲁木齐期间完成《三州辑略》,其中《流寓门》中记录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嘉庆十二年(1807)四十七年间372名流放乌鲁木齐的各级官员,详列到戍时间、原任官职、籍贯(大部分列出)等。《清高宗实录》记有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除返回内地的遣员外,还有“二百七十余员名”伊犁、乌鲁木齐的遣员尚未回内地。由此可见清朝流人众多,虽确切数字不详,但清代西域流放情况从上述两部方志及《清实录》中可见一斑。</p>
<p>(二)西域风情的独特书写 </p>
<p>汉唐各代西域史地之作,见于各史艺文志,数量不少但佚多存少,及至清代,新疆建制日益完备,人员往来数量规模空前,流人、官员及随员等躬履其地,记其风土者,不乏名作。文中所整理的行记名气比较大的如洪亮吉的《伊犁日记》、祁韵士的《万里行程记》、林则徐的《荷戈纪程》。清代的西域行记与清前各代相比,反映内容更加丰富,情感体验更加真实,爱国情感抒发更加频繁。</p>
<p>壮丽秀美的西域圣境,从古至今人们对于西域的认知都多建构自道听途说的想象中,或“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苍茫,或“一川碎石大如斗”“胡天八月即飞雪”的严酷,而这种由道听途说而来的宏观的西域形象成了千百年来未涉足西域者心中的刻板印象。历代亲历西域的人毕竟为数不多,在清代众多有文化素养的官员或文人亲历西域后,用笔描写出真实的西域,其中大量异域风景的描写冲击着未踏足者的视野,祁韵士在《万里行程记》里对果子沟的描写堪为惊艳:</p>
<p>……俗名果子沟。……忽见林木蔚然起叠嶂间,山半泉涌,细草如针……翘首则满谷云树森森……木既挺秀,具干霄蔽日之势;草亦蓊郁,有苍藤翠藓之奇。满山顶趾,绣错罕隙,如入万花谷中……泉流十余里,与东涧中大水合流,漰湃砰訇,出入危石峻嶝间。沿岸杂树丛枝,覆水不见,但闻其声……何期万里严疆乃有此一段仙境,奇绝!快绝!24-25</p>
<p>关于果子沟的描写从云树到细草到泉流再到七十二桥,给读者展现出有画面有声音有层次的西域仙境,行文中洋溢着作者无比惊叹、欣喜、赞美的心情。“何期万里严疆乃有此一段仙境”是作者的心理冲击写照。在代代相传的西域印象中,没有人能想象不毛蛮荒之地还有此番美景,诸如此类的描写消解了人们对西域的传统认知。冰岭危峰是西域自然景色的另一鲜明书写,景廉在《冰岭纪程·序》中写“冰岭在阿克苏东北四百余里,伊江戍卒换防恢武,及南路各城运送官物者皆取经于此,路甚捷,景亦甚奇。”“数十里中无处非冰,或小如培塿,或高如丘陵,若崩若隤,忽断忽续,奇形变态,倐尔万千寒气精光扑人眉宇,真成琉璃世界矣。”522</p>
<p>除了壮观的自然景色描写外,还有大风、沙碛、苦泉等代表恶劣环境的书写,“自三间房至此,途中云有风穴,古谓之黑风川,有鬼魅为祟,见《明史》,最险处也,行人往往被风灾。当扬沙走石之际,或碎人首,或径吹去无踪,千斤重载之车,掀簸立尽,并车亦飞去,只轮无返者……两程之内,风吼已甚,日夜不息,御者惮过……”20“南起嘉峪关,西北至猩猩硖,延袤千余里,沙碛辽阔,宽至二三百里,寸草不生,水泉亦少,即古瀚海,土人谓之戈壁滩。”“沙泉水亦咸,饮者腹为之胀……又五十里至苦水,在沙碛中,水尤难饮。”另外关于风情民俗的描写增强了行记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方士淦《东归日记》中有关帝庙的描写:“由山脚十余里折曲盘旋而至山顶,关帝庙三层,深岩幽邃,显灵最著。旁有小屋,系唐贞观十九年姜行本征匈奴纪功碑,自来不许人看,看则风雪而至……因庙祝云‘不可久留’,旋即出屋。顷刻间果起大风,雪花飘扬……伊犁领队大臣某过此,必欲看碑……未及看完,大风忽起,扬沙走石。”这种带有夸张性质的书写,是亲自经行西域之人的敬畏和奇异心理在当时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p>
<p>(三)清代西域行记的书写转变 </p>
<p>对西域行记整理研究后发现,清代西域行记中除却独特的景观书写之外,大一统背景下文人的家国情怀抒写,自然景观群由象征意象到真实意象的书写,沿途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的历史沿革考证等,都是其较历代西域书写的不同之处。</p>
<p>1.大一统背景下的文人家国情怀,清代是历史上对西域在建制上和军防屯垦上第一个强力统辖管理的封建王朝,伴随着清王朝数次出兵平定西域内部叛乱,西域与内地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和相融更加紧密,文化上和心理上的疏离感逐渐消解,国家一体、民族一家的家国情怀在文化的融合中不断地构建和增强。不论是谪戍之臣还是抚新官员或是随行小吏,他们都身负对国家、民族和百姓的良心和责任。</p>
<p>林则徐作为国家重臣、禁烟抗英的英雄,虽无辜戴罪流放边疆,虽半百之年多病之身,仍然重视边陲防务、兴修水利设施、勘查边疆八城,在主要记录勘城详情的《乙巳日记》中,可以看到路途极为艰辛疲苦,经特伯尔古台(和硕清水)踏冰而行,“蚊子极多,骡马被咬,皆成肿背”;过喀尔噶尔马尾巴地设毡庐宿,“飞蚊、跳蚤纷扰异常。风力之狂,毡庐欲拔,殊难成寐”;至阿哈雅尔腰台,“台屋湫溢不可住,小坐吃粥,复行”。在这种艰苦环境下,林则徐以六十高龄在八十三天时间里亲历南疆八城,勘地五十六万余亩。在勘地过程中,林则徐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帮助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正是怀着对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关怀,他写下了《回疆竹枝词三十首》,展现出一幅晚清南疆人民的生活画卷。</p>
<p>2.自然景观群由想象到真实的转变,在历代的西域书写中,以概括化象征化的意象群为主,如“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玉门关、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河西三关在历代诗人的笔下化身为一种文化符号和一种文化心理的分界线,隔开了富庶和荒凉、故土和蛮荒。在清代亲历西域者的眼中和笔下,这种文化符号在慢慢地消解,不再是概括的文学意象,而是真实的地理意象。在洪亮吉、祁韵士、林则徐、裴景福、陶保廉等人的行记中,嘉峪关、玉门县、安西、疏勒泉、哈密、南山、巴里坤、肋巴泉等是行进路线上的地理行馆、营所或驿站,这些具体的地理名词由点串成线,既有自然环境的真实书写,也有历史沿革或传说的考证,不仅仅是象征岩疆和故土的文学符号。</p>
<p>3.清代西域行记中有相当篇幅记录沿途驿站、军队边防、屯田农桑、人文景观的历史变化,陶保廉于光绪辛卯年间随父赴新的过程中所写的《辛卯侍行记》是清代西域行记中考证较为详谨的一部行记,记录途中所经山川村镇、交通道里、关隘驿站、城池堤堰,也记寺观古迹、祠庙陵墓、风俗人口等,对所经州县和历史名城叙其历史沿革,过黄芦冈驿时,记驿东农户数量、耕地田亩、水利灌溉等情况,至沁城记其守备农耕情况,并有《方舆纪要》:“畏吾儿河在卫东百三十余里……唐回鹘公主居此……《新唐志》:回鹘衙帐在甘州东北千里。”文中考证较多,且很多为史书所不载,成为西行或研究丝绸之路的学者参考的重要资料。</p>
<p>三、结语 </p>
<p>清代是古西域行记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代,这些行记展现了清代西域的农业、商业、社会风情、自然风貌等,平淡纪实中不乏文学性和趣味性,不仅是后人了解清代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可靠史料,有些行记还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内容兼具地域风貌和时代特色,行文充满文人精神和国家情怀,丰富了中国古代行记的内涵和视角,给后人提供了大量可继续研究的文献基础,可以说清代西域行记是一个值得从多角度、跨学科研究的领域。</p>
<p>参考文献:</p>
<p>清圣祖实录:卷170.北京:中华书局,1987:845.</p>
<p>景廉.冰岭纪程//吴丰培.丝绸之路资料汇钞·清代部分(上).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6.</p>
<p>星汉.清代西域诗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03.</p>
<p>袁大化.抚新日记.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224.</p>
<p>清圣祖实录:卷50.北京:中华书局,1987:640-642.</p>
<p>洪亮吉.洪亮吉新疆诗文.周轩,修仲一.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6:74.</p>
<p>祁韵士.万里行程记.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p>
<p>陶保廉.辛卯侍行记.刘满,点校.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1.</p>
<p>李昉等.太平御览·四夷部.北京:中华书局,1960:3441.</p>
<p>班固.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612.</p>
<p>魏征等.隋书·食货志.北京:中华书局,1973:679.</p>
<p>欧阳修,宋祁.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北京:中华书局,1975:6222.</p>
<p>刘桒等.旧唐书·太宗本纪(下).北京:中华书局,1975:49.</p>
<p>袁大化.抚新纪程.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202.</p>
<p>祁韵士.万里行程记.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20.</p>
<p>方希孟.西征续录.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34.</p>
<p>林则徐.林则徐日记//林则徐全集编辑委员会.林则徐全集.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553.</p>
<p>陶保廉.辛卯侍行记.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363.</p>
<p>Classification and Study of Travel Notes of Western Regions in the Qing Dynasty</p>
<p>WANG Zhong-min,LI Zhong-yao</p>
<p>(College of Humanities,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830046)</p>
<p>Abstract:Travel notes,brief or detailed,narrate journeys.The number and content of the travel notes in the Western Regions in the Qing Dynasty surpass that of any other dynasties,which is related to the society,economy,territorial management and exile system of the Qing Dynasty.The notes write about posts,frontier guard posts,land reclamation,economy along the routes,local customs and folklore,and the evolution of cities and town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travel notes in terms of classifications and epochal feat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the travel notes of the Western Regions in the Qing Dynasty.</p>
<p>Keywords:The Qing Dynasty,Travel Notes of the Western Regions,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p>
<p>DOI:10.13568/j.cnki.issn1000-2820.2020.01.013</p>
<p>中图分类号:I206.7</p>
<p>文献标识码:A</p>
<p>文章编号:1000-2820(2020)01-0108-07</p>
<p>*收稿日期:2018-09-21</p>
<p>作者简介:王中敏(1986—),女,安徽阜阳人,新疆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从事明清文学及文化研究。
      <p data-role="editor-name">责任编辑:<span></span></p>
<h3>
<p>
<br />
</p>
<p>
沪学网考研课程全免费,首家、全免费、全网实时更新!
</p>
<img src="https://www.huxuewang.com/00.png" alt="" />
</h3>
<p>
<br />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族学考研:清代西域行记分类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