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day 发表于 2022-12-8 17:00:09

落选+“被坑”,考公考研人的“双面夹击”

<!-- wemedia true --><div class="imedia-article" id="imedia-article"><p><br></p><div options="src: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5_01HUjhY2vtZf;format:;title:" type="image"><span id="article-img-0" class="a-image"><img src="//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5_01HUjhY2vtZf"></span><div class="image-caption"></div></div><p>据媒体报道,最近某公考培训机构在山东、湖北、浙江、四川、广东等各个省份的分部,均出现学员在培训班门口“堵人”要求退费的场景。</p><p>考公延期,考研人数新高,培训机构退费困难或成为压倒考生的最后一根稻草。</p><p>本来看似是赢家的公考培训机构,此刻陷入退费风波和市场质疑,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从亮走向黯淡。</p><p>考试热高烧不退,收费节节攀升,培训机构按理说应该是“日进斗金”,也的确赚得盆满钵满。然而,机构暴雷和负债跑路的新闻却随处可见。</p><p>局外人难理解,大量考生预付的费用,究竟都去哪儿了?</p><div options="src: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5_01HUjhhsLa2y;format:;title:" type="image"><span id="article-img-1" class="a-image"><img src="//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5_01HUjhhsLa2y"></span><div class="image-caption"></div></div><p><strong>机构“疯狂吸金”</strong></p><p>2018年,国家税务总局开展的“国税系统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改革与完善路径研究”显示,国税系统2015-2017年最新入职的公务员中,参加过各种笔试、面试考前培训的比例高达80%。</p><p>这还只是2018年的数字,在考公人数年年大增的情况下,参加培训的考生数量也在同比递增。</p><p>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在前两年的测算,2019年公考笔试的参培率超过30%,一旦进入面试环节,参培率将升至超过50%。这意味着每2个获得面试机会的考生,就有1人接受面试培训。</p><p>如今,这一比率有增无减。</p><p>竞争越来越激烈,培训费用也随之水涨船高,且课程设置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p><p>以公考培训为例。公考分笔试和面试,对应的就有笔试班、面试班、全程班(涵盖笔试和面试)三种模式。不同机构还会再根据所考科目不同,以及考生需求不同,进行细分。</p><p>市面上,一个为期2-3个月的笔试班,价格大约在1万元左右;有些一对一定制课程,甚至达到5万的高价。</p><p><strong>这次深陷舆论中心的所谓“协议班”(也即“保过班”,要是没能通过考试,机构承诺全额退款),费用很多在4-5万之间</strong>,不同机构有所差异、上下浮动。</p><p>援引《钱江晚报》采访,一位报名中公教育“2022年浙江省事业单位精学寄宿营”课程的考生透露,在考生和机构签署的合同条款中,乙方如笔试未通过,甲方向乙方退款48300元,30~45个工作日内退费。</p><p>动辄上万甚至四五万,报名公考培训的费用不可谓不高。</p><p>加上买资料、辗转不同城市参加国考、省考、编制考试,年轻人想挤进体制内的圈子的成本越来越高。</p><p>这么贵的费用,大家都能承担吗?</p><p>对于应届生,以及那些刚工作没多久的年轻人来说,显然是难以负荷。</p><p>根据国家公务员局网站公布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2023年国考共计划招录3.71万人,其中2.5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以服务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p><p><strong>应届生成为考公主力军,也成为“被割主力军”。</strong></p><p>但是,即便难以负荷,不用担心,为了解决学生群体的难题,机构也有办法——贷款。</p><p>一些机构支持贷款分期支付,比如支付宝花呗,比如信用卡。一些连机构都称不上、不具备资质的草台班子,甚至鼓励学生网贷。</p><p>涉世未深的学生对贷款的后果一无所知,偿还能力更是堪忧,一个不谨慎,就上了征信“黑名单”。</p><p>征信有什么用,工作多年、买过房车的打工人可能了解,但更多学生还是“小白”。</p><p>当然,这种利用信息差、带有“欺骗”性质的卖课行为,不见得被大机构特别是中公教育这类老牌机构所采用,<strong>但行业层出不穷的卖课套路,也显示出考试培训行业的巨大隐患。</strong></p><p>当然了,不管学生怎么样,对于机构而言,高现金流高利润已然拉动了公司业绩,拉高了市场估值。资本的故事,也可以开始讲起来了。</p><p><strong>考生“退费无门”</strong></p><p>只要搏一搏,单车变摩托。</p><p>巨大的市场之下,分蛋糕的人虽然越来越多,强者恒强的格局却没变。协议班为公考培训机构带来了大量现金流,特别是公考培训行业,头部公司拿下了市场绝大多数份额,头部机构虹吸效应明显。</p><p>在这一赛道,<strong>老牌公考培训机构中公教育(2019年上市)、华图教育,以及目前正在IPO中的粉笔科技,三家企业也被业内称为公考行业“三巨头”。</strong></p><p>因为机构名气不同,即便是“不过包退”,考生选择时也比较谨慎。</p><p>一般来说,中公、粉笔这类成立时间久、名气大的头部培训机构,更有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在短期内获得大笔营收,实现账面充裕的现金流。</p><p><strong>2019年中公教育在深交所上市,从上市后的年报来看,协议班带来的营收甚至一度占到中公教育全部收入近80%。</strong></p><p>面对充裕的账面资金,似乎很难不心动。</p><p>中公教育利用公考的周期限制打“时间差”,将吸纳的资金进行对外投资或者购买理财产品。报道显示,2018年-2020年,中公教育仅理财收益就占归母净利润的10%左右。</p><p>在挪用资金买理财之外,中公教育在各地自建教学基地,自2018年以来已在全国主要城市以自建或租赁的方式,建设多个培训基地。2020年11月,中公教育就曾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60亿元,其中42亿元募资额用于怀柔学习基地建设项目。</p><p>虽然项目最终终止定增,但足见公司在业务拓展方面的激进。</p><p>2021年针对地产行业的严格监管与审批,让一批投资地产的培训机构陷入困境,现金流捉襟见肘。对于线下培训起家、资产过重的中公教育来说,打击更甚。</p><p>根据公司公告,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公教育账面上流动资产7.21亿元,而流动负债高达65.3亿元。</p><p>天下的生意没这么好做。</p><p><strong>这种“借鸡生蛋”的营销模式极易失去平衡,一旦对外投资收益下降,亦或政策风向转变,极容易陷入被动。</strong></p><p>随着公考报名人数的逐年攀升,“上岸”压力增加,机构退费率也在逐渐增加,成为机构困境的最大压力。</p><p>只要一家机构陷入集体退费风波,便容易引起整个行业的震动。</p><p>2019年至2021年,中公教育协议班的报名人数呈现下滑态势,但退费率却是逐渐攀升。2019至2021年,退费率分别为 44.14%、46.54%、68.46%。特别是2021年以来,退费率显著提高。</p><p>中公教育不是行业个例。</p><p>由于华图教育和粉笔科技均非上市公司,没有相关公告和退费数据可考。但从投诉平台下面的留言可见,退费难并非一家的问题。</p><div options="src: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5_01HUjhkwqrdi;format:;title:" type="image"><span id="article-img-2" class="a-image"><img src="//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5_01HUjhkwqrdi"></span><div class="image-caption"></div></div><p>中公教育被投诉详情,来源:黑猫投诉</p><p>粉笔公考被投诉详情,来源:黑猫投诉</p><p>黑猫投诉反馈的问题只是一部分,在微博、小红书、豆瓣等等社交平台,搜索“机构”、“退费”等关键词,能够搜到的帖子同样不少,问题大多集中在:退费难、虚假宣传、协议陷阱等问题。</p><p><strong>“协议班——高现金储备——投资地产”的模式,已然行不通。</strong></p><div options="src: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5_01HUjhkdliAY;format:;title:" type="image"><span id="article-img-3" class="a-image"><img src="//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5_01HUjhkdliAY"></span><div class="image-caption"></div></div><p><strong>尾声</strong></p><p>协议班带来大量现金流,成为培训机构纷纷效仿的机制,不仅是考公,考研、考编、教师招录等等重要的大型考试培训机构,都在采用这样的方式。</p><p>现在来看,这些钱并没有呆在应该在的地方。相关监管机构频频给出的警示,也显示出公考培训行业乱象频生。</p><p>华图教育曾经多次计划上市未果,2019年以7.5亿元收购山鼎设计2496万股,并于2020年变更证券简称为“华图山鼎”,意欲借壳上市,但表现并不理想。</p><p>根据财报数据,2021年,华图山鼎实现营收1.1亿元,同比减少12.31%;实现净利润1277.78万元,同比减少9.78%。近三年的营业收入规模、净利润规模均持续下降。</p><p>粉笔科技也已多次冲击IPO。招股书显示,粉笔科技2019年营业收入达11.6亿元,2020年21.32亿元,2021年34.26亿元。</p><p>营收不断增长,但净利润却是逐年递减,2019年还能达到净利润1.54亿元。2020年净利润-4.84亿元,2021年-20.46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3.63亿元、-8.22亿元。2022年上半年亏损延续,整体退款率也逐年攀升。</p><p><strong>考公市场也许热,但却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strong></p><p><strong>上市受阻问题复杂,背后是市场和资本对这一行业的众多质疑。</strong></p><p>然而,这些培训机构的问题并非一夕之祸。</p><p>去年K12在线教育退潮之时,一大批教育机构面临家长集体起诉,理由同样集中在学费退费问题上。</p><p><strong>考生们将人生押注在培训机构上,一步步推高了机构的估值,但谁又对考生的明天负责?</strong></p><div options="src: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5_01HUjgW8jkgO;format:;title:" type="image"><span id="article-img-4" class="a-image"><img src="//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5_01HUjgW8jkgO"></span><div class="image-caption"></div></div><p><br></p></div><h3>
<p>
<br />
</p>
<p>
沪学网考研课程全免费,首家、全免费、全网实时更新!
</p>
<img src="https://www.huxuewang.com/00.png" alt="" />
</h3>
<p>
<br />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落选+“被坑”,考公考研人的“双面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