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考研经验
有人问, 那就说几句. 最常遇到的问题, 就是基础不好怎么办? 跨考生怎么准备? 我想论基础不好, 应该没有几个人比我还差了. 写一下个人曾经的考研的经验吧.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个人背景
与大家不一样的地方, 我是大四下开始准备考研的. 我并没有什么梦想. 最初的想法就是毕业找个工作, 安安稳稳地过完我平凡的人生就可以了. 事实上, 我本科的成绩很差, 大四了, 四级没过, 还在重修别人大一就过了的微积分, 也就是高数. 所以我觉得, 如果考研, 我也只是炮灰而已, 没必要掺和.
//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62_01IxmFr2ECTT
我的本科学校绩点满分是五分. 从平均绩点这已经可以看出我本科成绩有多么糟糕了. 有一段时间, 辅导员每天都找我. 说的事无外乎就是毕不了业, 留级之类的话语. 这四年, 我不知道我重修过的科目有多少门. 但我记得重修费用一学分80元. 我至少重修了35学分. 按照学分计算, 平均一门3分计算, 也得有12门了. 所以说当我决定考研时, 我身边就没有人认为我能考上.有次在去图书馆的路上, 遇到辅导员. 他就跟我说考研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机会渺茫, 让我不要考研, 把时间用在其他地方. 一年后, 当得知我被录取, 他们都表示难以相信.
考研经历
从前面你们应该也看出来了, 我的本科专业不是数学. 决定考研的那个晚上, 我正在前往工地实习的路上. 之所以选择了数学, 是因为当时认为不管考什么, 都得学数学. 为了少学些内容, 选择了数学. 说干就干, 当晚我就在淘宝下单了习题集. 看了一下淘宝的记录, 当时我下单了张宇考研数学一36讲和1000题, 3月2号. 过几天书到了, 我就开始看书了.
//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62_01IxmEEC9Ifk
//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62_01IxmFtTGfoe
在工地实习时, 每天七点多就要去上班. 工作累, 中午得睡午觉. 睡醒后, 就得继续上班直到下午五点多. 有的时候晚上七八点还得去加班. 每天学习的时间大概就是起床后的半个小时, 晚上三个小时左右. 工地的环境, 不用说大家也明白. 当时的我没有买任何教材, 就这么做着张宇. 后面我查了数学专业考什么, 才发现买错了. 接着在3月28号下单了数分钱吉林和高代杨子胥.
习题集到了后就开始做题了. 结果很显然, 我题目都看不懂. 最开始的题目是集合, 确界, 函数连续之类的. 我不明白题目是什么意思, 也看不懂解析. 于是开始百度各类定义. 百度的结果, 用过百度的人都是知道的. 无用的结果就不提了, 关键是还有各种错误. 最开始的我什么也不懂, 而且我身边也没有人可以给我提供意见. 现在想起来, 当时的我还真有点傻. 我数分中的基础定义也就这样不断地建立, 粉碎, 重组, 粉碎. 但幸运的, 在这过程中我积累了不少反例, 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技巧.
这里要说一下, 学习的时候都强调要打好基础. 那么怎么算打好基础呢? 个人认为有两点: 一、做到对课本的定义滚瓜烂熟, 能够以自己的语言复述. 可能有同学认为, 这是数学, 又不是文科, 为什么要背这些没用的东西? 曾经我也是这么认为. 然而如果你连一件事物是什么都不理解, 又谈何学好? 二、反例. 举反例, 是十分考验数学功底的. 只有当你充分理解定理、定义中的条件时, 才能做到. 当然, 以上两点都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做到的.
高代的话, 相较而言更加困难. 数分的学习过程, 就好比在一条大路上前进, 不断地出现一些小路, 但主线明朗. 然而高代, 则全是小路, 交错复杂. 所以当时的我看很多题目都是莫名其妙, 云里雾里. 后面4月4号, 我在淘宝下单了二手华师数分和北大高代. 北大高代看得不是很舒服, 过了一段时间在知乎等地方, 知道了丘维声, 开始看丘维声版本的高代.
后面实习结束, 便回学校了. 当时钱吉林看到了二重积分. 确实只能说是看到, 因为完全不会, 是读下来的. 不过看得多了, 便发觉许多题目都有相通之处. 渐渐地, 对一些题目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有独立做题的能力了. 但当时高代还是一塌糊涂, 感觉自己知识都会, 却不知道怎么用, 有劲不知道往哪使.
再接着一段时间都是忙毕业的事, 学习的时间少了. 毕业了就在学校附近租了房.
由于愁高代, 所以又弄了些习题集做. 时间一天天过去, 突然有一天就发现我很多题目都会做了. 怎么说呢, 厚积薄发. 当你有足够多的输入, 并能将其消化, 那你自然就会变强. 量变带来质变.
曾经有人问过我, 都是自学, 怎么判断自己会不会? 遇到不会的问题怎么解决? 第一个问题, 可不敢说自己会了. 只要把脚手架拆了, 总会有你不会的题. 第二个问题, 查资料. 要明白, 考研考的东西并不是什么新知识, 你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 几百年前就有前人遇到, 并解决. 只要你有优秀的查资料方法, 总能在角落里找到神奇的技巧. 实在查不到, 那就放着不理会. 不用在意.
这个时候开始, 我加了很多考研群, 认识了不少人. 也就是那个时候起, 我开始在群里回答问题. 说实话, 帮人解题是一种十分不错的查漏补缺方式. 你永远不知道对方会在哪里, 什么角度抛出问题. 这也证明我之前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 如果各位学有余力的话, 可以多在各类群里答疑. 说句题外话, 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的论坛相比于国外而言, 多出不少戾气. 希望大家能更加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
这段时间认识了不少的研友. 在交流中, 他们也知道了我的经历, 说我厉害. 有人视我为榜样. 有人把我的故事当作励志故事, 就我个人而言, 这并不是一个励志故事, 也不值得人学习, 纯粹是反面教材. 正常人是不会连本科都不能正常毕业的. 想起来, 本科四年的时间很长, 足够学习很多知识.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是从小都知道的道理, 但很多道理不亲身经历, 不会深刻理解.
这里说下我印象深刻的两个人.
第一个人. 当时我分享了相关资料给他, 他说我人怎么这么好. 这句话很多人对我说, 我并没有什么具体感受. 接着他又说, 等他考上了, 他一定会报答我. 他说他说到做到. 三四年过去了, 他再也没有联系过我, 我也没有他的消息. 甚至连好友都被删了.
第二个人. 当时我也是分享了相关资料给她. 她说我人怎么这么好. 这句话很常见, 我正想跟平时一样结束交流, 去学习. 接着她说想知道我长什么样. 她说她空间里有她的照片, 想跟我换照片. 这把我吓住了, 第一次见这么展开的. 就此打住.
后面10月到12月发生了许多事情. 但这些事情和我们的主线没有太多关联, 就不说明了. 因为这些事, 导致我这段时间作息都是乱的.
凌晨三四点起. 中午睡到下午六点. 吃晚饭, 网吧开黑. 到晚上十一点. 睡到凌晨三四点.
之后复试的话, 个人复试并不太理想. 英语口语分数倒数第一. 专业面试要求是三分钟左右自我介绍. 我不到30秒就说完了. 虽然说上岸了, 但还是要说, 不要跟我一样, 要多做准备. 印象分还是很重要的.
各科时间安排
说到这, 还有一个问题. 就是进度怎么安排? 第一轮, 第二轮, 强化等. 由于我加考研群前, 都是自己看书, 没人交流, 所以我也并不知道所谓的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强化等. 而且我的考研, 也并没有什么规划, 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 这些都没有. 有的只是看书, 做题. 不用过于担忧进度, 你更该关心的是学习质量.
当时的我, 可以说是二十年来作息最规律的一年. 早上五点半自然醒, 做一些卫生后, 七点左右出发. 大概十几分钟后到图书馆, 泡麦片, 然后开始一天的学习. 两门专业课, 早上看一门, 下午看一门. 吃完晚饭回来, 六点左右, 看一会英语. 我当时英语, 是每天看几篇国外杂志的文章. 个人认为, 如果能看懂这些, 考试自然不成问题. 而阅读应该是比单纯地背更有效率, 但缺乏针对性. 政治的话, 刷微信小程序考研政治一千题. 我记得我当时还买了会员. 吃饭时刷, 排队时刷. 只要有空我就刷. 个人认为, 挺有效果的.
总共算下来, 一天专业课应该有七八个小时. 英语两个小时左右. 政治看排队吃饭等零碎时间, 不定.
个人所用书籍总结
接着说下数分与高代备考期间我用过的书.
数分教材: 1. 华东师范教材. 推荐指数: 3星. 2. 微积分学教程. 菲赫金哥尔茨. 强烈推荐. 一本特别好的书. 讲解深入浅出, 十分细致. 建议学有余力, 有时间可以多看看, 多翻翻. 个人认为这本书比许多知乎推荐的教材更好, 如鲁丁, 卓里奇等. 门槛低, 深度大. 其他教材没看过, 不做评论.
数分习题集: 1. 钱吉林. 挺不错的书. 推荐指数: 4颗星. 2. 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课指引. 谢慧民版本. 很不错的书. 大家都知道谢的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 上面很多习题都可以在这本书上找到解答. 推荐指数: 5星. 3. 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 也是谢的书. 刷过, 难度比较大, 且没有解答. 推荐指数看你的目标院校. 目标院校难度大, 强烈推荐. 目标院校难度较小, 那就不适合你了. 4. 裴礼文. 挺不错的书. 拿来当习题集不太好, 当作字典, 遇到不会的题, 拿来查挺不错的.
高代教材: 1. 北大. 没看过多少. 我最开始用的教材. 那时候什么都不懂, 看了一些就换了. 不推荐. 2. 丘维声. 我用的第二本教材. 推荐. 事实上, 我也只用过这两本. 其他教材没看过, 不做评价.
高代习题集: 1. 杨子胥. 不推荐. 2. 刘立广. 还是挺不错的. 但部分习题的解答有点奇怪. 3. 刘洪星. 还不错的书. 中规中矩. 4. 胡适耕. 挺不错的.
以上只限于我使用过的书籍, 所以不是很全面. 还有许多并没有提到, 但优秀的书籍. 教材后的练习题我都有做过, 这里不在习题集中另外说明.
关于几个问题的解答
使用某某教材怎么样? 我的目标院校指定教材是 XX, 我看 YY 可以吗? 其实教材的内容都是相近的, 你学好了, 一通百通. 这个并不需要多么纠结.
网课的选择. 个人考研期间并没有看过什么网课. 因为个人认为网课老师上课节奏过慢, 听一节的课, 我自己可以看几倍的章节. 如果推荐, 我会推荐 b 站上面史济怀, 丘维声, 谢启鸿, 李尚志等. 这些老师都是名校教授, 授课质量有保证. 可能有同学问, 名校教授上课不如机构老师有针对性. 对于这点, 我想先问个问题: 为什么大家都更倾向于名师上课? 这些课堂教授的内容不都是一样的吗? 具体区别在哪? 名师上课, 更在于知识的广度, 他能带领你思考的深度. 上课, 我们学习的很多不是单单课堂的内容. 而是透过课堂传递而来的思想. 这种思想, 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 都是适用的. 这正是机构老师不能带给你的, 也是你正缺少的东西.
习题不会做怎么办? 解答用到的构造好复杂. 习题不会做, 很多不是你的原因. 你现在做的很多习题, 其实都是几百年前大数学家的研究课题. 第一次见不会做是自然的. 此时的你需要做的, 是学习. 尝试理解他的做法, 并内化. 理解不了, 就先背会. 当你阅历广了, 这些曾经理解不了的内容, 自然就变得浅显了.
学习数学, 就如同学习一门语言. 需要多用, 多练. 多了自然能同母语一般熟练. 另外, 做习题不是单纯地做. 要学会思考. 可不可以将这个习题推广? 能不能修改条件, 得到其他结论. 这些都是有趣的事情.
这里说几个高代中简单的例子.
我们都知道可逆矩阵存在唯一的 QR 分解. 从证明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 QR 分解其实是从被分解的矩阵做施密特正交化得出来的. 那如果我们不是从第一列开始施密特正交化, 而是从最后一列呢? 行开始可以吗? 这些自然是可以的, 但我想几乎没有教材有提及, 也几乎没有习题集有这类习题. 举个例子:
已知
//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62_01IxmEICJ6Jo
是可逆的
//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62_01IxmEKkc5W7
阶实矩阵, 则存在正交矩阵
//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62_01IxmG2MuhXg
和矩阵
//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62_01IxmG4lpxDK
使得
//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62_01IxmG7HDipY
其中
//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62_01IxmEUVGgK1
的元素满足
//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62_01IxmGBxTybQ
另外的, 我们都知道任何复矩阵都复相似于一个上三角矩阵. 学习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在复数域? 实矩阵能实相似于一个上三角矩阵吗? 实数域与复数域的差别在哪里? 如果你能理解这个, 那你自然能知道什么实矩阵能实相似于上三角矩阵, 进一步能得到其他推论.
这些都需要你深刻理解证明中每一步的动机. 为什么这么做? 为什么可以这么做? 能不能不这么做? 这些都有了答案, 学习效果自然不用说.
最后别忘了到沪学网免费下载课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