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3-2-10 17:30:35

大家为什么要考研?人人都需要考研吗?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3%2F0128%2F793880b5j00rp6w25001zd200u00094g00cp003u.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中国教育在线和快手教育联合推出了“规划未来——明师说”节目,节目会邀请高校教授一起来聊一聊高考、考研、出国留学等升学规划相关的话题。
节目首期开播,中国教育在线执行总编辑任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云海与中国药科大学工学院党委书记张宝玲、辽宁大学教授刘畅、东南大学教授孙莉玲就“考研人数暴增背后的权衡与选择”话题展开了对话与交流。
因篇幅较长,直播内容将分为上、下篇推送,敬请关注。
主持人介绍
任蕾 :中国教育在线执行总编辑
王云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嘉宾介绍
张宝玲:中国药科大学工学院党委书记
刘畅:辽宁大学教授
孙莉玲:东南大学教授
就业门槛的提高促使更多人考研,
但不同专业之间会有差异
任蕾:近几年考研的学生特别多,2017年有201万人报名,2022年有457万人报名,很多人预测今年的报名人数会突破500万,这个增长速度是非常恐怖的,这反过来也说明了现在的学生无论是在升学还是就业上压力要比过去大的多,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如何提前做好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两位老师能否分析一下考研人群的构成是什么样的?大家为什么要考研?
王云海: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50%,开始了从精英化教育到普及化教育的阶段。
从2000年开始,本科生大量扩招,今年陈总编公布了一组数字,大概有1158万大学毕业生,其中有480-500万左右的高职毕业生(大专毕业生),真正的本科生也就500-600万。按照这组数据预测,今年考研报名人数会突破500万,可能达到530万甚至540万,这里面包含了一半甚至超过了一半的二战考生。
“规划未来”这档节目的名字特别好,从未来看,为什么考研会这么火?为什么普职分流那么热?因为这是刚需,对于大学生来讲刚需的终点就是就业,就业往前倒推是因为就业的学历门槛和学校的层次门槛高了,所以大家要考研。
我记得陈总编说过一句话:考研高考化。比如在高校里,大学专业老师肯定是要求博士以上,而且是名校博士,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水平,普通辅导员和党政管理人员至少是硕士以上,门槛的提高让大家更多去考研了。
张宝玲:现在有两个数据突破了千万,一个是大学的招生人数突破了千万,另一个是就业人数也突破了千万。
陈总编说中国人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了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今年考研报名人数肯定在520万人以上,整个考研人群构成中,一战考生可能只占到一半左右。这些学生为什么要去考研,其实还是因为就业。
任蕾:这个我特别有感触。因为中国教育在线大概在20年前就开始为高校的人事招聘工作服务,那时候我们在做一个专题——哪些高校招本科生,若干年以后,改成了“哪些高校招硕士生”,现在肯定是更多高校在招博士生,至少像刚才王教授说的得要硕士起步,所以后来就没办法继续做这个专题了。
很多学生为什么一定要去考研,就是因为现在的社会招聘门槛抬升了。两位老师认为不同专业之间的就业门槛会有一定差别吗?
王云海:确实会有。我们学校招聘的专业老师90%以上都要求博士,但是极个别专业,比如小语种、一些艺术、体育等专业技术岗位主要招聘硕士,博士很少。
张宝玲:10年前我负责大学的招聘工作,那时有一些岗位还是有区别的,尤其是一些领域博士毕业生比较少的时候,我们也会招聘优秀的硕士。但是现在,由于国家的人才培养结构,博士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且由于疫情原因,一些海归人士回国就业,所以整个就业市场的学历呈现水涨船高的状态。
我认为,现在高校或一些体制内各学科的就业门槛差异不是特别大,但是企业里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工科,学一门技术,本科毕业还是有很多好的岗位的,其他的一些专业,比如文科或者人文社科相对来说大家要更卷一些。
任蕾:我看考研分数也是这样,近5年来,理工类的考研分数线虽然也涨,但涨幅并不大,但是人文社科类的涨了30分左右。我觉得这个涨幅也说明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反过来也说明人文社科类好一点的岗位就业门槛高,逼得大家不得不去考研。
刚刚王教授提到小语种,现在很多家长都觉得不能报小语种,认为没有前途,但是刚才听您说小语种的就业门槛反而没有那么高。
王云海:我觉得这是一种市场行为,即供给和需求多少的问题。极个别的语种,比如僧伽罗语,全国可能只有十几个人、二十几个人会,因为供给量很少,它的需求门槛自然就会降低。
跟风考研不可取!
如果可以,本科毕业后不妨直接就业
任蕾:这么多人报名考研,真正去考的人占比高吗?
张宝玲:我们学校现在本科生招生人数是两千七百人,我们感觉会有80%报名考研,但实际上能够达到国家线的可能只有1/3。许多学生要么是家长希望他考研、要么是因为同宿舍人考研而从众考研,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考研的人数虽然多了,但是真正考研的人数并没有那么多。
王云海:去年有457万人报名考研,只有110万左右的人被录取,录取率为4.2:1,今年可能会达到6:1,而且这里面还包括了一半左右的二战或三战学生。真正能进入到研究生学习的是很少的一部分人,可能仅有20%、30%左右。
大学有这样一个现象,大三开始有80%-90%的学生准备考研,到了大四10月份报名的时候可能减少了10%-20%,真正走入考场的时候又减少了一些,真正到过线又减少了一些。
所以我觉得考研更多的是一个现象,很多同学并不是一定要考研。
任蕾:按照刚才两位老师所说,很多学生是在跟风考研,可能只是模糊的认为考了研就业才会更好,那是不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必须要考研?
前一段时间和一个律师朋友聊天,他们单位在招聘,有一个博士投了简历,发现这个博士是他们单位一位同事的同校同系同级同学,这个博士还是到海外读的,但是最后没有录取,而另外那位同事本科就来到了单位,年资已经比较高了,为什么没要这个博士,朋友说倒不是学历问题,而是说他在读博士读的非常专了,他的专业方向跟他们现在的业务方向不是那么匹配,又没有工作经验。所以这位朋友就觉得如果这位博士不走科研道路,去就业的话,这几年书可能并没有给他增加更多的就业筹码,不知道两位老师身边有没有这种现象存在?
张宝玲:我看过一组猎聘的大数据,现在我们国家提供给毕业生的岗位类型,研发类大概占到30%多,经管类大概占到20%多。
如果一个岗位有特别高的行业准入、需要特别精深的专业技术,那么研究生和博士生是有优势的。但是还有一些岗位是靠社会经验的,比如任总提到的律师,还有销售人员,实际的工作会增长他的经验和能力,有时候比读书还有用,社会这所大学也是可以培养人的,所以我觉得要不要读书这件事还是要分不同的岗位来看。
王云海:现在很多学生把工作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体制内,另一类是体制外。
体制内包括公务员、教师、事业单位、国企等,近几年由于疫情的关系这类属于比较受欢迎的,就业门槛随之水涨船高。但是大量的岗位是由民营企业和社会提供,这些企业对学历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这些民营企业因为受经济的冲击,稳定性会差一些。很多学生和家长可能为了求稳,或者求地位或身份,更多的去选择考研。
我是本科毕业,在职读的硕士和博士,我特别赞同终身学习,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再去读书、再去学一些职业方面的技能可能更好一些。
很多本科生咨询我要考研还是直接就业,我的建议是这样:如果你能进入到一个还不错的朝阳行业,那就直接就业。可能刚入职时岗位不如研究生高,但本科生胜在年轻,会有更大把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本科生是在很宽的领域里知道很少的东西,而博士生是在很窄的领域里知道很多的东西,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社会要求学科融合,除了刚才张老师所说的一些研发岗位,对技术和专业要求非常高,其他大部分社会性的,尤其像我们搞经济的、搞管理的、搞贸易的社科类专业,很多东西都是要在社会上、岗位上学要更好一些,找个师傅带着,可能比去读研究生成长得更快一些。
任蕾:中国的孩子读书确实好像喜欢一口气读完,我们说十年寒窗,但读完博,至少需要21年,这真的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我比较认同两位老师的观点,如果不打算走科研、学术路线,如果本科毕业就有比较好的就业机会,我觉得不如先就业,读书最终还是为了就业,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找份工作呢,如果后续有需要再继续读,而且现在学习机会很多。
王教授,您在整个直播过程当中更支持本科就去就业,那什么情况下您觉得深造更好呢?
王云海:深造还是取决于每个人的能力和未来的职业方向,无论我们集中学习多少年,最后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职场上度过。
现在教育部要求所有学校开一门必修课,叫“职业生涯教育”,在各个学校名称可能不一样,我觉得这个课还是不错的,它解决了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包括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能力、兴趣、价值观等是什么样的。
比如未来想去搞金融,现在很多头部的投行、国有银行、保险基金的门槛很高,至少要硕士起步,可能还得是名校的硕士。
某头部公司曾经打过一个实习广告,除C9和上财、外经贸、中财的金融学生之外,其他学校不考虑,遭到了很多家长和学生的抨击,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连实习的机会都没有。如果觉得自己的性格、能力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那就必须要考研了,大一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大二大三开始准备去考研。
教育和学习问题是特别个性化的,我们作为大学老师,包括这个栏目,也是希望通过一个观点、一句话来影响家长和学生去思考,因为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背景、能力、兴趣、价值观以及他对未来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没有普遍的规律说一定要考研或一定不要考研,要结合每个人的差异去考虑这个问题。
所以大学生,第一,应该利用好学校的资源,把职业规划课上好,第二如果你有想法,应该去做职业认知,找你的师兄师姐,找这个岗位或这个行业比较成功的人士了解一下他们的看法。西方有一个实习叫影子实习,跟着这个人一段时间,看他每天在做什么事情,这种实践是特别好的,大学生应该多创造点机会做这样的事情来了解自己。
               
               
               
最后别忘了到沪学网免费下载课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家为什么要考研?人人都需要考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