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day 发表于 2022-9-7 13:55:50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学考研经验和备考指导

"<!-- wemedia true --><div class="imedia-article" id="imedia-article"><p><strong>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学考研经验和备考指导</strong></p><p><strong>一、院系及专业介绍</strong></p><p>城市与环境学院以地理学为主体,包含生态学、环境科学、城乡规划等多个相关学科,具有理、工、文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学院拥有地理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011 年北京大学建设了首批生态学一级学科,2018 年成立的北京大学生态中心挂靠城市与环境学院。2017年,北京大学地理学和生态学两个学科首批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学院有地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环境与生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保护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和塞罕坝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p><p>学院继承了以侯仁之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学界泰斗的学术思想,一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活跃在地理、资源、环境、生态和城乡规划等各个领域,既推动着相关学科的理论创新,又为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p><p>城市与环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学科研人员8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含双聘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9名、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9名、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青年)8名。学院还拥有“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创新群体”“中国陆地植被时空格局与生态功能”“区域环境污染的生态健康风险”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1个。</p><p>学院设有7个硕士研究生专业: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现有在读硕士生约209人。</p><p> 学院设有5个博士研究生专业:自然地理学、生态学、人文地理学、地理学(环境地理学)、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现有在读博士生约286人。学院还设有地理学和生态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p><p>在“211工程”、“985计划”和“双一流”建设的支持下,学院的硬件条件得到了迅速改善,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奠定了基础。学院优化整合地球系统科学国家级国际合作中心及塞罕坝国家级野外台站,为学生的生态、环境和地理学的实习提供了条件。与相关学院联合建立的环境与生态实验教学中心以及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均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还建立了人地系统与环境遥感实验室,供学生开展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市设计方面的实验。</p><p>学院拥有教育部遴选的地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和环境科学特色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三个专业入选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计划。</p><p><strong>二、专业目录、招生计划</strong></p><div options="src:https://si1.go2yd.com/get-image/13L2TQz0gW1;format:;title:" type="image"><span id="article-img-0" class="a-image"><img src="//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39_01EcoUPE4LlV"></span><div class="image-caption"></div></div><p>方向:00. 不区分研究方向</p><p>科目: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英语一③ 303 数学(三)④ 834 自然地理学</p><p><strong>三、参考书</strong></p><p>陈效逑《自然地理学原理》第二版</p><p>蒙吉军《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三版</p><p>赵济《新编中国自然地理》</p><p>杨景春 李有利《地貌学原理》第四版</p><p>吴泰然 何国琦《普通地质学》第二版</p><p><strong>四、分数线</strong></p><p>2022考研 </p><p>政治/英语/专业1/专业2/总分 </p><p>55/55/90/90/310</p><p>2021考研 </p><p>政治/英语/专业1/专业2/总分 </p><p>55/55/90/90/310</p><p>2020考研 </p><p>政治/英语/专业1/专业2/总分 </p><p>55/55/90/90/310</p><p><strong>五</strong>、<strong>初试备考经验</strong></p><p>关于择校择专业:</p><p>本科专业:</p><p>考研北大自然地理学,本科自然地理学的考生报考自然地理学的研究生当然是最合适不过的,当然还有很多相近的专业报考自然地理学专业也很合适,比如地理科学、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人文地理学、遥感与地图学、土地资源相关学科等。这些与环境、地理相关的专业本科的培养方案与自然地理学本科的学生的相近,考研专业课的学习以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跨度不大。</p><p>当然本科其他专业的、对自然地理学感兴趣的也可以大胆尝试,有不少高分上岸的学长学姐都是跨专业,有的跨度还很大,所以不必太过于担心本科专业不对口而放弃选择。</p><p>其他院校推荐</p><p>自然地理学专业的考研还有很多比较好的学校和研究所可以考虑,与北京大学实力接近的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南京大学;稍弱一点更好考的也可以考虑中山大学、华东师大、中科院其他所(如东北所、新疆所、青藏高原研究所、南湖所、南土所等,中科院研究所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选择)。</p><p>必须要强调的是,科研院所和高校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是喜欢高校的氛围而选择读研的还是不要选择研究所。研究所读研的感受是更接近上班的,会比较辛苦,当然在研究所导师通常更push的情况下也更容易出科研成果。研究所更适合潜心搞科研的人,想要混个学历好找工作还是更推荐考研各大高校。</p><p>院校备选:</p><p>2021年考研北京大学还可以选考数学,从2022年考研开始北大也必考数学了。目前自然地理学发展较好、名声更响亮的院所考研自然地理都是要考数学的。其中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考数学(三),中科院地理所和南京大学考数学(二),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都是自命题的数学。</p><p>任何考数学的专业,数学都是复习的重中之重,所以如果还在纠结考研的院校的人,可以根据数学科目进行筛选。比如想考北京大学但是又挺纠结,就可以复习数学(三),北京师范大学和其他考数学(三)的学校都可以作为备选。</p><p>关于初试专业课复习:</p><p>我的复习过程:</p><p>我本科是自然地理学专业,归功于本科学校完善的培养方案和认真负责的老师们,自认为自然地理底子还是不错的。所以我的考研科目复习的重心为:数学>政治>英语>专业课。</p><p>但是并不推荐所有人都这么做,要根据自己对这几个考研科目的把握程度来安排自己的复习重心。我全身心投入考研的复习过程是在7月,在此之前是过了一遍数学基础课的。由于复习时间比较少,我前期投入都给了数学,8月开始复习政治、9月开始复习英语,专业课是在11月才开始复习的。</p><p>初试专业课复习:</p><p>前面也讲到,北京大学在2022年考研以前,数学都是选考。以21年自然地理专业考研为例,科目一是政治,科目二是英语(一),科目三是选考:数学(三)或自然地理学,科目四是综合自然地理与中国自然地理。</p><p>2021年10月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2022年考研科目公布后,科目一、二与之前相同,科目三是必考数学(三),科目四是自然地理学。于是我按照以前科目三的标准复习的专业课,即复习重点为陈效逑《自然地理学原理》第二版。</p><p>复习过程是:看书、勾画重点、理解概念、背书。(相信任何专业复习专业书都是这个过程)</p><p>不过在考场上看到试卷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复习到位。2022年改革后的试卷,只有90分(满分150分)是自然地理学的内容,剩下60分是两个模块二选一,第一板块是综合自然地理与中国自然地理,即改革前的科目四;第二模块是地质地貌学。由于选做模块都完全没有复习到,所以选了感觉能得更多分的模块做。</p><p>对2023年及以后的考情进行预测,个人认为考试出题方式应与22年相差不大,所以推荐考生重点复习自然地理学板块,选考板块均应该复习,拿到试卷后再评估哪一部分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数后再取舍。</p><p>具体如何复习:</p><p>推荐考研考生每天学习的时间在10小时左右,对于报考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的考生而言,因为数学作为统考科目,也是拉分最大的科目,应为考生复习的重难点,每天学习的时间应为5小时。英语和政治前期投入时间会比较多,专业课前期投入时间较少。</p><p>对于自然地理学基础不是很好的考生而言,在8月前应在公共课复习的基础上学习自然地理学的基础内容,推荐方式为:精读陈效逑《自然地理学》原理课本,重点在理解各章节的知识,并将知识串联起来有个大致的印象。在学习各章节时,可以适当阅读更加相信的专业书。如学习到地貌章节时,就可以阅读杨景春的《地貌学原理》和吴泰然的《普通地质学》。8月前的准备主要是弥补专业基本知识上认知的漏洞。由于自然地理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是与生活实际结合比较密切,也比较好理解,前期的基础打好,也为后期的冲刺做好充分准备。</p><p>8~11月的就可以开始参考书目的进一步学习记忆和笔记整理了,推荐方法是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记忆。推荐使用 X-mind思维导图软件在看书、勾画重点的过程中绘制自己的专业课本思维导图,加深记忆,也为了12月背书阶段提供便利。顺序为《自然地理学原理》《综合自然地理》《新编中国地理》《地貌学原理》《普通地质学》,学习过程中也要认识到其中90分的内容基本出自《自然地理学原理》这本书,剩下60分选做分别为《综合自然地理》《新编中国地理》和《地貌学原理》《普通地质学》,根据分值分配自己的复习时间。因为自然地理学专业专业书籍知识多而杂,所以复习后马上就忘是常事,解决方法是学的东西当天晚上要再过一遍,以及第二天早上再复习一遍,加深记忆。当然也要放平心态,把握整体的复习进度,不要因为一本书一直记不住就死磕,要多方面都顾及到。</p><p>12月是背书冲刺阶段,仍然按照考试科目的分值分配每本书的背书复习时间。结合自己整理的思维导图和笔记背诵,每个章节讲了些什么,这些内容之间有怎样的关联以及各个章节,各本参考书之间的联系都需要有印象,这样拿到考卷看到考题时才能知道知识是考察的哪个部分的内容,才能回忆所背过的课本内容用语言加工后答题。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p><p><strong>六、复试规则及安排</strong></p><p>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及格者,依考生的总成绩排名以招生名额为限依次录取。总成绩包括两部分,即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总成绩计算公式:</p><p>总成绩=初试权重*初试各门总成绩/5 +复试成绩(换算成百分制)*复试权重。</p><p>自然地理学复试内容:远程综合面试,每人不少于20分钟;包括自我介绍(PPT)、专业题回答、英语口语测试等。</p><p>初复试权重:初试成绩占总成绩50%,复试成绩占50%。</p><p>学员复试经验:</p><p>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统考招生人数为5人,7人进入复试。根据近年的情况来看,复试几乎没有刷初试高分的考生,所以初试高分才是王道。</p><p>复试具体流程为:8分钟ppt中文自我介绍+(抽题)英文文献阅读和翻译+(抽题)专业课问题回答+自由提问。</p><p>对比其他学校,北大自然地理专业的复试对英语表达的考验并不多,考生应该将重点放在自我介绍的打磨和专业基础的复习方面,当然适当练习英语口语和背诵英语单词肯定是加分项。个人认为很难在短时间实现英语水平的提升,回报比不大。专业课的问题较为简单。自由提问是老师根据考生准备的自我介绍进行提问,会问很多个问题,考生应重点准备自我介绍及可延伸的问题。</p><p><strong>七、历年真题</strong></p><p>2020真题回忆版</p><p>一、概念解释(每题4分,共20分)</p><p>1.自然地理环境</p><p>2.河流水情要素</p><p>3.湿润系数</p><p>4.气团</p><p>5.生物的指示现象</p><p>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p><p>1.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p><p>2.基岩对地貌形态的影响</p><p>3.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p><p>4.流域特征及其对河流的作用</p><p>5.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p><p>三、论述题(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p><p>1.柯本的气候类型及其划分原则、标准与方法</p><p>2.风化作用类型及其机理.</p><p>2021年真题回忆版</p><p>一、名词解释: (10x5)</p><p>1.地转偏向力</p><p>2.大气与气候</p><p>3.田间持水量</p><p>4.埃克曼输送</p><p>5.流域</p><p>6.垂直地带性</p><p>7.超渗流产量</p><p>8.缺</p><p>9.缺</p><p>10.缺</p><p>二、选择题 (4x5) </p><p>1.答案:软土-草原(题目忘记了) p152</p><p>2.海水盐度的p67</p><p>3.缺</p><p>4.露点p21 (好像是A到B的承压水的求是百分之几)</p><p>三、 简答题(4*10)</p><p>1、大气干旱和水文干旱的区别和联系</p><p>2、土壤质地和土壤肥力的(区别和关系) (区别和关系不确定)3、陆地和水面对气温的影响和原因</p><p>4、温室气体有哪些及其寿命周期</p><p>四、论述题 (20*2)</p><p>1.怎么解释“人类圈减少资源和物资的输入量,是协调人与环境2.长江和黄河输沙量减少的原因。</p></div><h3>
<p>
<br />
</p>
<p>
沪学网考研课程全免费,首家、全免费、全网实时更新!
</p>
<img src="https://www.huxuewang.com/00.png" alt="" />
</h3>
<p>
<br />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学考研经验和备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