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2-8-13 03:08:09

考研过来人:走过考研才真正体会人生

考研时就想着怎么写这篇经验贴,可是真的付之于屏幕的时候,又觉得里面的点点滴滴,和情感历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是真正走过的人,中间的迷茫,怀疑,幻想,都很难有切身的体会。
   
    昨晚出了初试成绩,政治79,英语74,数学150,专业(微观加统计)132,总体感觉是能发挥的都发挥出来了,成绩相当满意。说到经验贴,我想分为几篇来讨论,一个是考研感想篇,一个是考研历程篇。
   
    考研感想篇
   
    先从考研的目的说起,尼采有句话:人唯有找到生存的理由,才能遭受任何境遇。在考研中也是如此,考研一定要有一个强大的理由,强大到你坚信你会走下去,坚信你能排除一切干扰和负面情绪。在考研过程中,一定会有迷茫,一定会有诱惑,你可能会像一个流浪者,飘荡在这个繁华的都市。如果你没有坚定地理由,你的心就不能平静。找到这个理由,胜过你复习一个月。这种坚信,越到考试前夕,力量越强大。
   
    考研最主要的,是要讲究方法和态度,也就是既要抓住规律,又要注意感情。抓住规律,什么事情不要想当然,要多看看别人的经验贴,和战友一起交流,要注意认识的逐步发展。在这方面,我很感谢06级的苏珂学长,从去年3月的第一次吃饭,到今天我成绩的出来,中间从资料的提供,到解题的讲解,到最后的考试预测,学长真的交会了我很多。一般来说,对专业课的学习是一步步深化的,很多书不是你想看懂,想懂就能懂。比如说我们专业教材《现代观点》,虽然大学期间,学过微观经济学,但是第一遍看的时候,记住的是书本,然后还自以为的建了框架体系,知识了然于胸。但是做题的时候,很多题还是不会做,这个时候看答案,看一题也就是会一题,没有通的感觉。没有学通,也就是说你没有抓着这个理论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说考试的变式你可能应付不过去。后来,给自己制定了一星期突破专业一专题的计划,每个星期开始,都问自己这专题,打开局面没有,整个理论最重要的思想是什么,多这样问自己,才能把一个理论看透,看明白。最后,每隔一个多月,把做的题再看一次,看还是很快的,一遍遍循环,偶尔一句话你多看几遍,才能有幸把它同某个东西联系起来,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微观经济学,博大精深,一定要多挖掘挖掘,知道知识的循环渐进。打不开局面的时候,可以和战友多交流交流,也可以查阅高级微观经济学,给你一个想法。
   
    在备考过程中,有一位老师,也要感谢一下,那就是经验贴。我把网上的经验贴,打印了出来,订成书,放在我考研教室里,当我疑惑的时候,翻一翻,给了我最大的鼓舞。多看看经验贴,不仅考研的精神可以传承,感觉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且可以学到很多大神的闪亮想法和方法,强烈推荐一下。
   
    感情是人奋斗的动力,如果你能在考研中感到快乐,感到满足,那整个考研过程对你来说,就是一段值得怀念的拼搏经历,一段你快乐热血的青春岁月。你感到快乐,是因为你和你的研友在一个很简单的环境中,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支持,这种很纯粹的友谊和信任,以及由此而来的调侃,吃喝和放松都是那么简单和纯净。你感到满足,是因为你时刻告诉自己你在成长,你在为了你的理由或者说梦想,而拼搏,你每天都可以学习到很高深的理论,你可以把日子过得很专注很简单,这些都让你过的充实。考研中,我对自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成长,你在成长。请认真经营你在考研过程中的感情,和自己的潜意识好好交流和鼓舞,对朋友要宽容和互相鼓励,对自己爱的人要自由而不要束缚,对关心自己的亲人要坦诚而不要承诺,感情饱满的走完考研过程。在这里要好好感谢和我一起考研的人,大龟,牛,罗爷,黄欣,储立群,刘畅,高哥,徐孛,前面的女孩,可以哥,还有好多好多。。。
   
    最后考研中很有感触的是教科书,积极复习教科书,有两大好处:一是能让你从题海中走出来,重新从严密的知识体系,紧密的知识链接中认识考试知识,这时不仅能深化考点知识,还能不限于考点,有效防止偏题怪题,二是书本中丰富的知识弥足珍贵,经典的书(考研推荐的教科书无疑是经典的)每一个例子都不是随意的,如果你能站在编写者的角度你就能明白,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往往是相当典型,有很深的内涵或很广的外延。真题很多都是在原有例题上扩展和深化。好好看书,不仅能丰富你的感性认识,提高随机取巧,举例选择的能力,而且能深化对经典例题的认识。有个怪论,是论坛上说的,说数学考研150的人,往往考前会看看教科书,不知是真是假。我考前把大纲分析和教科书都看了一下,就博个彩头,不过,还真考到了。
   
    考研时,经常找人打打台球,看历史人文方面的闲书,或者励志的书籍,每天晚上一两集美剧,这些简单而又轻松的习惯,很多经验贴上的大神都有,但又各自不同。一点这种兴趣都没有,肯定是不好的,考研是个马拉松,冲刺太早的人,不可能是考的最好的人。考研前中期还是劳逸结合比较好,至于度的问题,以及休闲本身所具有的反作用,要自己好好把握。
   
    以上就是感想篇吧,以下是结合我考研的日志,写出来的考研的历程。
   
    很多人都是从阳春三月开始考研,也有从暑假,或者9月开始,看过那么多经验贴,我感觉这都无关紧要。关键是我们全心全意去准备的时间有多少,以及连续全心全意的时间。后面这个很重要,因为有些专题性的学习,主要是在10,11月份的时候,如果能连续保持状态,短时间的集中学习,往往能有突破的感觉。如果总是好一天,每一天,知识哪怕积累起来,中间的衔接也会大打折扣。天道酬勤是对的,只不过怎么算,上帝有他自己的算法。
   
    回归正题,我是从去年这个时候开始准备考试的,当时的三月份最主要的决定当然是学校和专业的选择。这个问题,最关键的是对自己的评估和调查,千万要冷静,不能被梦想,同学说法,家长期望等左右,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更关心自己,你的理由也必须来自于你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样才能坚定。我们都是外经贸的人,智力一般不是问题的,但是每个考试风格不一样,你除了要选择竞争程度,还要考虑的你考试的风格。光华专业课很数理,考微观加统计,微观就是五六道大题,都是计算题,跟高中物理有点像。CCER很学术,题目也都是大题吧,要求对各种理论把握比较好,理论的模型,精髓,评价,外延都要注意到。五道口,有人说就是考记忆力,因为知识实在太多,专业课要看很多书,好像连统计都要看,我是直接晕死的那种。但是我们学校有考五道口的传统,每年考的人很多,里面也有人,复试有一定保障,所以大家综合考虑一下。至于,清华和北大深圳商学院,不是很清楚,大家也可以查一查。总之,风格很重要,这决定你对考试内容的sense有多大,这种sense潜移默化,无论是学习还是考试,很有用的。
   
    选择什么,你可以一直拖到9月份都没致命的问题。暑假之前,因为还有学校上课的缘故,考研复习时间不集中,效率还是很低的。不过,有的专业不一样,五道口知识比较多,广而杂,早一点,多看点书,很有好处。这段时间,我觉得主要是两条线走路。一方面是准备数学和专业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多看点经验贴,以及对考研的环境做准备。什么学校的课程最好早点学完,有什么听力任务,自习室,毕业实习,都尽量办妥了。寝室不适合,可以租出去。反正我当时尝试了一下,发现寝室太吵,就为9月租出去打算好了。
   
    暑假的时候,当时没有回家,在交通银行实习,把毕业实习给结果了。然后就是报了海天考研政治班和英语班。坚持去海淀体育馆和中央民族大学上课,报班还是很有效果的,特别是政治的政经和哲学,英语的理解,老师的境界真的会比你高,我当时是一点概念都没有,就没有领悟的很深,直到后来学习时,偶尔看到抄录老师的话,受益匪浅,才后悔当时没有提前预习一下。报班没有学的很好,大部分不是老师的问题,而是我们基础还太浅了,老师经典的话还悟不出或者是上课前没有好好看书。
   
    到九月份,真正的战斗就开始了,这个时候,各科都会慢慢进入正轨。数学大家一般是九月前把复习基础知识解决了,开始着手经典600题,400题,之后还有什么冲刺100题,五套卷子,都可以去尝试下。
   
    政治,大纲解析是必须的,大纲分析,我觉得也不错,论坛上有人说是神书,毕竟跟大纲解析一个系统的,赞。听大神的经验贴,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很重要,就买了任汝芬的全系列。书不在多,在多做几遍,到一定程度了,查漏补缺的时候,来个笔记本,每道题记一两句话,积累多了,点点滴滴就记住了。
   
    英语,我一直都在问自己,老师出题意图在哪里,怎么才能突破。九月份的时候,因为刚开始,很难打开局面,有时候感觉一两天砸下去,过几天一点效果都没有。但是,要相信,砸久了,肯定会有的,至少单词,阅读,翻译和作文,是有的,学习是可以感觉到逐层深化的。资料,主要是真题,真题,还是真题。
   
    专业课,微观是大头,九月份肯定要开始学了,如果没有底子的话。现代观点要先看几遍,知识体系建一下,有那种了然于胸的感觉。然后开始做十八讲,这本书,做上十遍都不嫌多。做题,记题,找之间关系和总结,回过头来看书,找人交流,再回过头来看高微,再交流,就差不多了。当你在10,11月份的时候,专业觉得不能深化的时候,再做十八讲,把你一眼看不透的题再做一遍,再看高微,或者各大名作的微观经济学,比如朱善利的,尼克尔森的,看多了,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角度,也能帮你把知识看的清楚一些,不至于盲人摸象。
   
    说道资料,个人感觉,博弈论肯定要看张维迎的,完全信息的都要看,一般均衡尼克尔森的和现代观点比较好,效用和不确定性现代观点比较好,生产部分十八讲写的比较好,公共品和信息不对称,需求和剩余也是现代观点比较好。个人评价:十八讲和现代观点,一理论一题目,乃是神书。
   
    统计学,茆诗松的书讲的太深,不太适合。商务统计那本书很适合光华的风格,后面的练习题要多做,不要嫌简单,数字该算的一定要多算。统计的精髓就是抓住细节和统计学意义,不要陷入数字过程中,多练习练习。
   
    回归历程,九月份和十月份各个科目开始进入状态,一般都不缺资料做。这个时候就是打基础,稳扎稳打,多做点练习,劳逸结合。有时候,做政治选择题,平均五道错三道,都是很正常的,多做几遍,根据题目多回头翻翻书,就好了。英语,把好单词关,做些阅读,以阅读带单词,也不错,而且阅读还能像看故事,调节一下。数学就是做题,数学题目其实都有固定几种题型了,多总结能穷尽的。专业就是多看书,进行尽可能多的感性认识,错的要记下来,也要多做题,中心的和过去真题都要一题题研究,一定要看透。特别是08的题,要好好研究。
   
    十一月份和十二月中上期,是所有知识突破的黄金期。周围的同学很多第一遍知识都过了,然后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深化和熟练。英语,要开始拿出真题,根据阅读,翻译,作文等等,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突破,一定有突破,阅读还不在一层,没有打开局面,就多看看经验贴,跟别人交流交流。政治,要开始查漏补缺,最好拿个笔记本,开始根据每道题记一句话,到最后阶段,读句子想题,这些句子就是神一般的资料了。数学,要开始回过头翻翻教科书,想想每类题的精髓是什么,总有那么几种东西是核心,然后知识点都是跟它联系的,多总结。最后,是专业课,微观有几个难点,深度很看悟性,博弈论,一般均衡和公共品。书本和题目要结合起来学习,多读几遍书。我记得,当时很关键的几个思想是:一般均衡中的市场无形的手,博弈论中的目标最大化,局部均衡中的线性规划。统计学,内容很少,多做商务统计的书,多总结就好了。
   
    话说这个时候,也是同学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就好比熬夜时候的四五点,是最难熬的。诱惑和艰辛并存,疲倦和怀疑同在,这是最艰难的一段时期。这个时候,借用温爷爷的一句话,信心很重要。
   
    十二月份后半月,做好冲刺的准备,比如去打最后几次球,去看最后一本闲书,把想看的美剧给结果了,然后就是开始研究真题,研究大纲解析,研究出题人的意思。政治要开始看看大题了,英语要开始准备自己的作文模板了,数学要开始看大纲分析还是解析了,要开始坚持练卷子了,微观要开始在十八讲和资料中,划掉一道道题了(因为你已经把它学透了),统计可以开始拿出一张纸,就开始默写公式了。这个时候,研友的心态一般就定型了,担心和怀疑的就很容易疲惫,毅力很重要。
   
    最后,就是冲刺了,发挥是一门艺术,真的。多学习一点经验,知道如何调整状态,查清楚考试的情况,同时平衡好自己的学习,这个时期,一定不要烦躁,耐心很重要。我觉得吧,发挥主要是潜意识和信心,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心,然后在每次模拟和考试前,你要认真,你要专注,跟自己的大脑交流,然后专注的开始考试,一般都能发挥出来。每次考试时,我总是告诉自己,你可以做的更好,但是你要专注,你要专注。当专注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你的大脑会记住这个模式,考场前跟大脑设定,就能进入状态。最好状态不是淡定,不是紧张,而是专注,专注时肾上腺素会增加,潜意识会比较活跃。
   
    考试的时候,过一门忘一门,考试前提前进入状态,激活大脑也很重要,不要随便激动,注意饮食什么的,这些很多了,主要是心态。有人说,闭上眼,用心去体会,心里放了一座浩渺的大海,或者什么宁静的,就能让大脑冷静下来。考时,用了一次,还行,冷静了,在进入状态,比较快。
   
    说了这么多(主要是本人文笔不行,废话太多,大家有所获就行了),主要是看了那么多经验贴,想把这个写的详细一点,希望对来年考的人能有所帮助,算是回馈了。在这里,再次好好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海天考研,感谢我们寝室的四位大神,感谢考研路上一起陪过我的人,。感谢跟我住在一起的四位师兄,感谢我的朋友和亲人,这个太多了,就不写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研过来人:走过考研才真正体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