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分享:考研你恐惧的是什么
202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号角已经悄然吹响。对于每一个打算加入这场战斗的同学来说,多多少少都会对愈来愈激烈的考研心存敬畏。一方面期待顺利迈过这道坎,另一方面却又对这并不能准确预见结果的奋斗担忧。事实上,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态。对考研群体来说,若某方面的担忧和恐惧超出一定的程度,极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从而对你的考研计划产生消极的影响。那么考研,你到底恐惧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听听过来人的经历。苏同学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研一
在决定要考研之后,我首先考虑的还是如何去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合适的学校。跨学科虽然能拓宽自己未来的就业领域,但是在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用一年的时间去学习别人四年学习的东西还是十分辛苦的,除非自己从大一时已经开始关注这个专业的相关信息。而考本专业相对较轻松,但是不同学校该专业的水平也不同。确定学校之后,又会遇到如何获取初试和复试的信息的问题,当然最好的是能找到已经考上的前辈,这样就会有明确的复习方向,不至于做许多无用功。在准备的过程中,我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比如报考的学校的录取方式是不是很公平,会不会有人走后门,一般如果我听到别人说某学校很黑之类的话就会影响我报考的信心,因为对于普通的考研者来说,公平竞争很重要,能够很大的提高他们的信心。
陆琪北京大学哲学系研一
害怕失败是当然的,主要是围观的群众太多,有心理压力。我是从英语系跨专业考哲学系的,同学们都不理解,好端端的怎么跳了这么个专业,背地里以为我哪根筋搭错了。也遇到过老师说:这个同学倒是蛮有个性,去考哲学系了。那语气也阴阳怪气的。所以,周围的有些同学不是来助威的,而是来看我出丑的。我就比较害怕这种氛围,生怕让观众失望了。外在的压力还有一个是父母吧,一开始就是妈妈怂恿我考的,但也就是让我尽力试试。我觉得跨专业考不上也没什么好丢脸的,于是就报名了。一旦真要考终归不想让父母失望,更重要是不想自己的努力白费。一直比较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怕破坏了这一传奇。说到底,就是怕失败。胆小鬼一个
张同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研二
我从大二就开始准备考研,和考研过来人的交流也蛮多,然后准备期间也和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导师有过邮件沟通,我自己的复习状态也不错,应该说我对自己还是蛮有信心的。不过,我在整个考研过程还是对一件事特别担心。那就是学费。我父母是普通职工,母亲已经下岗在家,家庭经济状况并不是太好,所以从一开始我的目标就是要考上公费研究生。后来,教育部主导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媒体大肆宣扬国家取消公费,研究生培养全面收费。这个消息确实让我大吃一惊,后来仔细查看官方文件才明白只是用奖学金制度取代公费制度。虽然弄清楚并不是要全面收费,但是由于对奖学金资助额度、覆盖比例、评比方式心存疑虑,我心中始终还是有些担忧,甚至都想好如果没有获得奖学金就放弃读研。好在老天还蛮照顾我,我不但考上了,还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刘同学 2023年报考中央财经大学本科就读于湘潭大学商学院
我报考的是金融工程,这个专业对数学的要求特别高。而我高中读的是文科,大学也是在一所偏文科学校,本来数学就学得不够深入,加上自己的强项也并不在数理这块儿,所以数学一科就成了我复习考研时最担心的事情。之所以要去碰金融工程这样高难度的专业,实在也是头脑发热,因为听师兄师姐说这个专业前途如何如何好,所以就动心了。不过数一实在超出我的能力范围,所以虽然我在数学复习花了最多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依然不是特别明显,它给我的复习过程带来的痛苦和压力绝对超过其他所有科目。此外,我还有点担心如果没有考上,又错过了找工作的黄金季节,毕业之后到底该何去何从。反正那个时候有点迷迷糊糊,复习不在状态,找工作也错过了。现在想来,除了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还要记着一点:做事情要全心投入,一个事情能做好一件事情就成,毕竟我们不是那种可以多头兼顾的牛人。
跨考教育老师评语:
每一个参加过考研的同学,都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担忧。这很正常,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一点都不理想化的现实世界。其实,重要的并不是是否有担心和恐惧,而是怎么去克服这些担心和恐惧。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两句名言:一是“认识你自己”;二是“未经理性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他强调“自知之明”和“理性审视”的重要性,这是他面对难免糊涂的世俗生活的真实态度。在此,我们将这两句话送给每一位即将开始考研复习的同学,希望你们不要被担心和恐惧压倒,请用你们的理性和智慧找到克服之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