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2-8-13 05:56:45

“拥堵式”黄金周后 切勿“扎堆”考研报名

高速路变停车场、游客露宿街头、景区寸步难行……刚刚过去的“最长黄金周”让国人再次看到了“囧”态百出的“中国式集体出游”。“拥堵式”黄金周归来后,10月10日起,2023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正式报名工作就要展开了,在9月26日预报名时就遭遇了网络堵塞问题。10日,正式报名开始,跨考教育肖老师建议广大考生,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高峰,避免网络拥堵。
   
    据了解,2023年研究生报名人数达165.6万,增长率为9.6%。考研网上报名如同交通高峰一般,大家同一时间挤公交,当然好多人上不去了,进去也拥挤,而且还慢。跨考教育肖老师提醒考生,10月10日至31日为正式报名阶段,所有考生均可进行报名,不必急于10日当天报名。考生可以仔细阅读网上报名指南和各相关单位网上报名公告,及时查询并按要求做好报名相关准备工作。另外了解考研整体形势,明确考研目标,全方位hold住考研报名。
   
    学术型硕士受“偏爱” 会计金融仍是专业型硕士热门
   
    我国自2023年起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并于2023年起,各招生单位从学术型硕士招生计划中划出5%-10%用于专业硕士招生,以达到2023年全日制专业硕士占全部硕士招生总数50%左右的目标。各个高校所招收的专业型硕士比例进一步扩大,而招生总人数与往年持平,这就意味着学术型硕士招收人数减少,竞争将更加激烈。如2023年武汉大学招生计划约为6000人,其中专业硕士比例增长到45%。虽然学术型硕士的录取难度更大,但仍是考生的“偏爱”。随机采访了10位跨考魔鬼集训营的学员,他们几乎全都想报考学术型硕士。学员小刘就是冲着南开大学经济学的学术型硕士而来,他说,除考虑到就业等因素,选择学术型硕士还有经济原因,“专硕的学费较高、而且在奖学金评选中没太大优势”。
   
    近两年来,国家一直在调整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比例,不断增加专业型硕士的比重,如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取消了金融和会计的学术型硕士,代之以专业型硕士。考生报考专业型硕士的热度也在不断增加。如今报考专业型硕士的考生越来越多,但相关名额不会增加很多。2023年已经体现了考生报考会计硕士的疯狂,几乎到了无法调剂的地步。今年报考的有24000人,明年估计有 40000人,按照五六个考生中就有一个考北京高校的比例,北京高校会计硕士的录取比例大致为16:1,好的学校如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比例可能达到 20:1或30:1,竞争非常激烈。而对于金融硕士,像上海财经大学、北大、人大这些热门学校,情况也差不多。2023年,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硕士的录取分数线就比学术型硕士还高。此外,审计、新闻与传播、翻译等专业型硕士也可能成为热门。
   
    跨考教育杨老师这里提醒考生,一定要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硕士类型,而不是盲目跟风。
   
    未来考研或向非统考发展 选择本地考更节省精力
   
    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未来考研将会向非统考方向发展,专业课统考会慢慢取消,同时加大专业课考试和复试比重,政治考试也会渐渐弱化。这些特点目前也有所显现,如北师大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已开始自主命题。此外,应用型学科也会逐渐降低高数和英语的考试难度。专业型硕士的比重也将加强,学术型硕士的保研比例也会不断提高。现在各高校的保研工作正在进行,在此提醒保研学生,即使已经有学校答应接收,也务必要通过网上报名系统进行报名,走完相关流程。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高校规定排名前多少名的考生只能保送本校,有些学校之间也单独进行保研交易,这些都让保研有些变味了,不利于人才的流动。
   
    对于报考注意事项,考试地点可选择在本地考或报考院校所在地考试。相比之下,在本地考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和精力。现在有些外地考生希望到报考院校所在地考试,认为考卷在当地判阅不会有歧视,同样也有一些北京考生认为到外地参加考试可能监考、判卷会比较松。其实未必,因为考研的整个过程是很公平的,外地相关考卷也要拿到院校所在地来判阅。需要注意的是,像山东、河南省的部分地方,因为报考人数多,户籍非所在地的考生,可能会不让考。此外,有些学校专业需要报方向,尤其报考名校的考生一定要注意报考方向是否只招保送生,现在名校都在加大保送比例。
   
    选择专业首先定位好自己 改专业尤要谨慎
   
    每年考研报名,名校、热门专业都是考生们热衷填报的对象,考生们不惧竞争压力追逐热门,其中有他们心中的“名校梦”助推,但是更多的是他们对于自己日后就业的考虑。这里跨考教育名师杨老师提醒考生在报考研究生学校和专业之前要做好自己的人生和职业规划。要弄清楚自己读研究生的目的是为了干什么?不能看见别人都在考研也随波逐流。定位自己首先要考虑兴趣,看自己对什么专业最感兴趣,对什么专业了解最多,对哪方面的研究领域最擅长,以后想从事哪方面工作。兴趣是选择专业的最主要依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有兴趣的东西,能让考生最大程度挖掘潜力并保持激情。
   
    跨考教育总裁张爱志则指出,在报名时如要改变既定的目标学校和专业也要非常谨慎。“对90%以上的考生,不管复习得好不好,都会认为不好,而考研是‘剩者为王’。其余10%确实备考不好的学生,可以考虑调学校,尤其那些有‘清北情结’的考生。”其实每年网上报名的时候,大概都有15%的考生下调目标学校,这很正常,如果往下调志愿,不要一下调太低,不要觉得备考不好就选偏远、冷门的学校。这时要利用好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从中查到你的专业还有哪些学校在招生,同时注意考试科目的差别不要太大。而对于那些想换专业的考生,则应尽量调一级学科下面的不同二级学科。现在再换相关性不大的专业,已经来不及了。
   
    无论如何,考研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每一个考生都应合理看待考研相关信息,在对其进行认真分析的同时,避免过度解读造成的负面心理暗示,以至于影响自己的既定复习。当然,在漫长而艰辛的考研过程中,考生要最终战胜的不只是看不见的竞争者,更多的是看得见的自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拥堵式”黄金周后 切勿“扎堆”考研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