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考上985,拽得像250;
如今考研250,未来打工996。
现实版的“伤仲永”,自己作的,自己活该。
有网友这么说,不过我却不赞同。
我要为他们正名,他们也有苦衷
“流星的坠落,绚丽一时,寂灭一世”
“巨婴”的前半生:
在中国,的确有一批这样的人,高考黑马,一跃千里,金榜题名。
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享受985211双一流学校的无限荣光,众星捧月般的啧啧称赞。
转而进入到大学生活,没有父母的监视,同辈竞争的压力,紧张的神经突然松弛。
他们心里想的是“高中那么累,反正也考上985211了,我爱怎么着就怎么着”
手机一拿,被子一盖,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爱玩手机。
熬夜刷剧过度纵欲,上课迟到期末挂科,保研考研与他擦肩而过。
转眼四年,他拿着一张不上不下的学历到就业市场上四处碰壁。
最后成功从985大学跳槽到家里蹲大学,开始后半生的啃老生活。
一日,打开微信朋友圈才发现:
那些明明高考没他考的好的同学一个个飞黄腾达,不是被保研,就是考研成功,理想上岸,拿到喜欢的offer。
他气红了眼。
哭着,闹着,后悔流水四年,虚度光阴。
但,无济于事。
他最终也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巨婴”何来?
中国的高中教育是应试教育,做题是选拔人才的唯一手段。
这就导致了许多人,脑子灵光,智商高,但是心智不成熟,侥幸筛选进入我国的精英大学。
这是他们人生最耀眼的时刻,也是最后一次耀眼的时刻,自此开始,人生的每一步都走下坡路。
22岁男孩晨宇便是其中一例:
整日与游戏为伴,寄养在年迈多病的奶奶身边,甚至,吃饭也要一口口喂,生生把自己活成了“巨婴”。
国外求学无疑是许多人不可求的机遇,不过他毫不在乎,连最简单的预科毕业证也没拿到。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巨婴”的显著特点是
1.独立能力差,连自己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照顾好。
2.沉浸在幻想当中,总觉得真正的生活还没开始。
3.执行力差,或根本没有执行力。
4.总觉得父母的付出是应当的,不会感恩。
“巨婴”的反面,往往是那些具有成熟心智的人。
再来看看反例,贷款一百万执意要去哈佛读书的女孩詹青云,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识,既有毅力也有方向。
詹青云从小学到初中转过学6次,每次转学后成绩都是垫底的那位。
因为学习成绩落后就连老师也曾说过她是“笨猪”,甚至嘲笑她考不上高中。
在她母亲的鼓励下,她一次次尝试,终于摸索出学习的规律,如其名般,青云直上,念到哈佛博士,成为优秀律师。
这里或许有毒鸡汤的成分,但却也真真实实存在。
二本逆袭北大不是神话,专科上岸研究生大有人在,你爱信不信,但不得不承认他们就是牛X。
实际上:
人的命运不会被高考出分的那一刻限定。
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可以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
所以说:
别把书读死,当只会做题的废物。
“巨婴”的诞生
“巨婴”性格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我更认为家庭原因是致命因素。
有些家长只盯着成绩单上孩子姓名那一列的排名,为成绩的上下浮动担心忧虑不已,甚至坐卧难安。
有些家长控制欲极强,严格控制学习娱乐时间,把孩子的时间抢过来,塞的满满当当的,“学不完不许吃饭”成了他们的口头禅。
有些家长甚至于会陪读,吃穿住行学哪一样都和孩子死死黏在一起,“你不用担心别的,我都操持好了,给我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父母强有力地为孩子的人生保驾护航,让孩子产生了错觉:“学习好就行,学习好就是人上人,其他我不用管”
这样的败笔,孩子能成功就怪了。
中国式的家长,爱包办一切,像封建时期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一般,非要把孩子的命运打包得妥妥帖帖,事无巨细,小到吃穿,大到人生路径,都是父母掌控。
含着奶嘴的“巨婴”,不过是父母集权下的牺牲品,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和迎接未来挑战的成长型思维方式,势必在急遽向前时代巨轮的重压下,被碾压,被抛弃。
奉劝某些家长,不要拿着老一辈的思想匡束生理期的青年,你觉得自己一定比孩子更厉害吗?
你的行为,你所谓的“为孩子好”不过是背着宠爱外衣的扼杀行为,早早阻遏孩子内心个体意识的萌生以及成型。
“让孩子自己走路”
我能理解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心里急切。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父母爱子必为之计深远”的心理。
但这种爱是不是已经过度发育?
这种爱是不是已经畸形?
这种爱是不是已经偏离了父母的苦衷?
这是父母必须要思考的。
这种缺乏沟通和心灵共鸣的所谓“爱”,
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爱。
更像是“掌控”。
借用电视剧《小欢喜》里母女对话的台词:
“妈”
“…”
“妈”
“你不要叫我妈,我不是你妈”
“妈 我错了”
“你没错 我错了 我为什么要生你 我吃饱了撑的 我就不应该生你。”
“方一凡我真的不明白你脑子里面天天在想什么 你是不是真的不知道现在高几了 你不知道 我告诉你 你现在高三了 不再是高一高二了 !”
“你说你 天天天天 学习学习不灵 打架打架门清 原指望你好好学习能上去 结果呢断崖式下滑 你对得起我吗 妈妈高三那年…………你为什么一点不随妈妈 ……”
“他不是我儿子 他是我祖宗 明天早起我就烧柱香给他 以后每天烧柱香给他”
或许这样的父母少一点,社会上的“巨婴”就能少一点。
“巨婴”的悲剧就在于从来没有为自己活一次。
这不全是他们的错,家庭原因也难辞其咎。
我是二月壶天,希望传递更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