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标题: 24届华政法律史考研经验 法史法考双线作战,全阶段详细万字经验 [打印本页]

作者: [db:作者]    时间: 2023-1-19 15:57
标题: 24届华政法律史考研经验 法史法考双线作战,全阶段详细万字经验
24届华政考研经验
法史法考双线作战,全阶段时间线详细万字经验
一、基本信息和院校选择
1-1基本信息
由于每位考生的知识基础和备考时间等情况不同,适用于别人的经验未必完全适合自己,所以我认为先介绍个人的基本情况是必要的。
我就读于江苏省一所双非一本学校的法学专业,本科的前三年较为勤奋刻苦,法学基础知识扎实,必修课程绩点排名前4%,拿过六次学习优秀奖学金,英语四级613分,六级630分,参加过大创和“挑战杯”比赛,并在某省部级杂志上发了一篇期刊论文,还有去本省一所211作为交换生的经历。此外,无论是大一的大学英语还是思修、史纲等政治课,我都是认真学的,这为后面公共课的复习也打下了较为牢靠的基础。
一开始我认为考研和法考都要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双线作战是兵家大忌,所以没有考虑双考,然而后来抱着试水的心态挑战了自我,结果法考217+127顺利通过,法史考研也以370+的分数踩线通过初试,并且依靠复试的精心准备和临场发挥成功翻盘上岸了。
1-2专业和院校选择
一切还得从高考填报志愿说起,我本人高三对文史哲等文科专业比较感兴趣,但是考虑到就业问题,不得不与现实妥协,听取了家人的建议选择了法学专业。在大一学中国法制史的时候,我发现我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此萌发了报考法制史的想法。
虽然我本科的必修课绩点在学院里能名列前茅,但很可惜的是我们本科的法学院没有其他学校的推免名额(也就是俗称的保研),因此只能走考研的道路。
具体到院校选择,我一开始想考南大和人大,但是看了每年的报录比,还是决定报考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律史。一来华政作为五院四系,学科评估排名位于全国前列,不仅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就业和深造的认可度也很高。二来法律史不仅是华政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王牌专业之一,师资力量雄厚。三来华政位于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事后证明我选择华政是很明智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选择大于努力
二、公共课和专业课材料
2-1英语
关于词汇:市面上最常见的词汇书是《恋恋有词》和红宝书。我的个人建议是,时间紧张或者基础薄弱的朋友用恋恋有词,备考时间充裕或者基础好的朋友用红宝书,因为红宝书上的内容更多。
个人背单词的技巧,以厚厚的红宝书为例,第一轮把所有的单词背过去,会的直接跳过把不会的标记下来(像apple,abandon这样的单词就不用背啦),或者记到专门的笔记本上去,这样词汇书就会越背越薄,到了考前只用背自己笔记本上的单词就行了,这样能大大减轻冲刺记忆负担。笔记上除了不会或不熟的词,也可以写一些常用词组形近词(比如dam是“大坝”,dim是“昏暗的”),熟词僻义(比如fence除了“篱笆”外还有“击剑”的意思)之类的。此外和自身专业相关的词义也要注意,比如entail除了“使需要”以外还有法学上地产的“限定继承”含义。
此外还有用手机app背题的问题,我认为要看个人习惯,自觉性强的朋友可以用app背单词。
关于真题:市面上最有名的考研真相(红皮书)和张剑的黄皮书。我个人建议基础薄弱的朋友用红皮书,基础好的用黄皮书。如何判断英语基础是好还是薄弱呢,高考英语和四六级分数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尺度,但是高考英语、四六级和考研英语考察的侧重不同,所以也可以分别买了看看,做一套真题练练手,然后比较谁的解析更能让自己信服。我个人是把词汇过一轮再考虑做真题,不然全文看不懂说了些什么会怀疑自我。真题很宝贵,做一套就少一套,因此要多看错题并进行总结。阅读理解、新题型和作文是大头(一般能拉开差距),完形填空和翻译是小头
关于长难句:考研英语中有大量长难句阻碍阅读进度,我用的是何凯文的长难句讲解书。
关于作文:找个淘宝上销量高的就行,我自己作文准备得不太充分,就不推荐了。小作文注意体裁和格式(比如邀请信考了n次了),大作文注意话题
2-2政治
不少朋友应该把本科的政治课当作水课,没怎么听,不过考前一年的三四月份重新学还来得及(像我的基础相对扎实,七月才开始)。打基础时我用的是徐涛的核心考案和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与1000题,室友还跟了腿姐。因为我是文科生,加上本科认真听课了,所以学政治比较轻松。个人认为最重要是建立起知识框架,比如政治分为思修、史纲、马原、毛概和形势与政策五个板块,其中马原又可以分为总纲——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哲学又可以分为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四部分。一旦把知识框架建立起来,就对考研政治的骨干有了了解,后面在做主观题时也能精准定位所使用的知识了。建立框架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区分重点来合理分配时间,比如马原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重点,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考察分值较少,史纲中各章节的历年分值分配则相对均衡。
做肖秀荣一千题的时候不要太怀疑自己,因为一千题的难度是高于真题的,肖大爷会故意放一些冷点,偏点。当然,只有走出舒适区才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实力。与英语真题一样,政治的真题也是要经常整理错题的,既要能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点(比如是马原哲学概念经常混淆还是政治经济学的计算题不会做)并及时查漏补缺,也要注重表述上细微的差别(比如毛概里的三大法宝、三大优良作风和三大灵魂都是什么)。顺便说一下,时政不要准备得太早,因为有时效性,十月以后准备就行了。大后期用肖四、肖八,徐涛和腿姐的冲刺题也行。
2-3法综
华政自命题的学硕和全国统一命题的专硕不太一样,信息的作用非常重要。为了弥补信息差的劣势,我决定购买机构的资料(不得不说,机构在搜集真题方面还是很厉害的)。之所以选择震川,一方面是它淘宝销量多,口碑好,推荐的学长学姐比较多,另一方面是它的内容较多(一本厚厚的书握在手里就是有安全感),排版也比较符合我的阅读习惯,知识体系和章节重点一目了然,封面设计和美工也能与我的审美感产生共鸣(所以好看的包装和设计也很重要啊)。不管是法综还是专业课,就个人感受而言,用震川全年包即可。
教材方面,我将震川指南上列举的教材都买回来了。华政的法学综合包括法理学、法律史、宪法学、刑法学、民法总则、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以及经济法学。不过由于时间紧,我只来得及看了宪法学、法理学、法制史和民法总则,刑法学只是看了个开头,诉讼法和经济法更是只看了目录里的标题。因此,我建议,从知识点覆盖面和必要性角度考虑,教材可以不看,尤其是对于时间不足的同学,如果你一定先看教材,也请先看机构材料,遇到疑难的再去教材上找原文。
法综资料的使用方法其实就是背书和做真题以总结规律了,背书的具体技巧我在法考篇再进行详细介绍。对于基础较弱或者跨考的同学,我建议先搞民刑等要求理解的东西,然后再搞法理和法史等记忆性内容
2-4 法史
法史的资料,我除了购买震川的精讲和冲刺等资料外,还购买了两本中法史教材(含王立民老师编写的绿皮书)、两本外法史教材(含何勤华老师编写的黄皮书)、丁凌华老师的《中国法律制度史》和一本课外书《别笑,这才是中国法制史》。至于是先看教材再看机构资料,还是先看资料再去教材找对应章节,这也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个人更倾向于先通读教材,以便对中国法律史和西方法律史的纵向发展脉络和横向内容有一个宏观了解,再去看机构教材罗列的重点,最后再回到教材,在课本原文上进行重点标记(比如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法国法和德国法的比较),也就是“教材——资料——教材”这样一个先把教材读读厚(拓宽视野)再把它读薄(抓重点考点)的过程。
具体而言,中法史的发展可以分为奴隶法、封建法和近现代法这三阶段。奴隶法的萌芽于原始社会后期(刑起于兵、礼源于祀),发展于夏商(禹刑和汤刑),成熟于西周(周公制礼)。封建法的萌芽是东周的成文法运动,秦汉开始定型,经过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在隋唐之际趋于成熟(代表为《唐律疏议》),并在宋元明清接续发展。近现代法的变革源于清末修律(当然司法领域的变革时间更早),可分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法(也就是俗称的晚清民国法)和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法律。从横向看,一个朝代(或时期)的立法概况、法制指导思想、刑事法律、民事法律、行政法律和司法制度是我们要了解的主要内容。
外法史我大概也是这样分类的,纵向为奴隶法(代表是东方的楔形文字法与印度法及西方的希腊法和罗马法)、封建法(日耳曼法、教会法、城市法和商法、伊斯兰法)和资本主义法(英美法德日,俄国法不考)。外法史的“横向”除了立法背景和不同部门法外,还包括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法律特点的对比,比如希腊法和罗马法的对此,同为英美法系代表的英国法和美国法的区别与联系,同为大陆法系代表的法国法和德国法的区别。这些问题有的需要从课本上找答案,有的则需要自己思考和整理。
法史的背诵技巧方面,我习惯先背小标题(或者其他关键词),再去自己填充每个小标题背后的内容,因为考试并不要求一个字不差,所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也是可以的。比如汉姆拉比法典的特点,我只需要记住“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任何一部法典都有其阶级属性)、“体现团体本位思想”(与两河流域的公社制度有关)、“保留原始习惯残余”(比如著名的同态复仇法)和“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结构上的特点)就行了,其后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印象进行展开。
此外,我个人认为法史的真题比法综的真题更值得花时间钻磨,因为它的规律性更强,体现了“重者恒重,轻者恒轻”。比如明朝的会审制度和清朝的秋审制度,过去二十年考了十几次,所以我背诵的时候尤其留意,果不其然2021年再次考到了。(背到了就是赚到了,何况这么重要的内容一般人也不敢不背)。当然,西周六礼、成文法运动、春秋决狱、北齐律、唐律特点、影响及指导思想、大明律和大诰等也都是历年考察的重点。
至于丁老师的《中国法律制度史》,我一开始是当作休闲时的课外书看的,然而里面干货很多,以至于我反复看了三遍。另一本课外书《别笑,这才是中国法制史》则完全可以当作休闲科普读物看。
三、时间安排
时间的安排,一句话就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不要盲目攀比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月-6月 作战准备
确定了报考院校和专业,购买了相应资料,我从去年的三月正式开始考研复习。起初我并没有想同时准备法考,因为就我们学院而言,去年双线作战的前辈大都失利了,而且避免双线作战也是军事上的一条基本原则。宿舍里两个室友准备法考,我和另一位要考研的室友就去教学楼的空教室自习。没课的时候,我上午进行恋恋有词,先是圈圈点点,标记熟词僻义等内容,然后在没人的地方进行有声诵读,最后在饭前和室友进行互相抽背,以检验彼此成果。饭后先看长难句,再进行法综和法史的教材阅读,有时间的话我还会做一套英语真题。吃完晚饭回宿舍,我会先进行复习,比如再次回顾背过的单词或者用几句话总结我今天看的法综法史内容,然后要么批改英语真题试卷并统计扣分的分布区,要么看看几集纪录片或玩会儿游戏,以便劳逸结合。有课的时候,我会尽可能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词汇背诵或者教材阅读(反正我们也没有保研)。
很多朋友考研的误区是盲目攀比待在图书馆、自习室或空教室的时间,然而这是不对的,因为我没课的时候上午在空教室学三个小时,下午学四到五个小时,晚上再学一个小时,加起来八个小时。有室友在旁边监督时,我也不太好意思摸鱼玩手机,因此这八个小时的有效时间是很充足的,效率显然要比在图书馆里泡上十几个小时但是一半时间在摸手机要高得多。所以我建议大家尽可能找个相互督促的研友,一方面就算专业课不同,在公共课方面也能相互请教,另一方面就是相互监督。
到了六月初,我已经把恋恋有词的单词过了两轮,准备开始看红宝书,长难句也看完了。法综方面看了法理学、法史和王泽鉴的民法通则,法史方面通读了四本中外法史教材。这个进度其实并不快,因为我大三下学期平均每周还有十六七节课时,所以全天没课的情况是很罕见的,其他活动事务也很多。
6月-11月 双线作战——施里芬计划(法考经验)
到了六月下旬,法考报名开始,隔壁寝室原来也只准备考研的室友都纷纷报名了,说是碰碰运气。加上一些机构说明年会新增一大批新法条和解释,所以我也改变了原来的想法,带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但是后来我了解到,法考绝非碰碰运气就能过的,就算侥幸过了客观题,也会栽在主观题手里。所以喜好世界历史的我仿照一战中德国的部署,制定了我的“施里芬计划”。
历史上施里芬计划的核心就是先“借道”荷比卢三国冲入法国北部,然后南下绕过巴黎西方和南方,压逼法军主力到巴黎以东一带加以歼灭,对法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全力转入东线打败俄国。其核心就是利用时间差,速战速决,各个击破。当然熟悉历史的朋友知道,“施里芬计划”低估了俄军和法军的动员与作战能力,也未估计到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和英国远征军会很快参战,因而注定要失败。因此在我的“施里芬计划”里,西线就是法考,荷比卢是客观题,法国是主观题,而东线的俄国就是考研。我的计划的核心就是先利用六月中下旬全力准备法考,九月考完客观题,十月考完主观题,然后把法考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利用全部力量解决考研。
美国的霍姆斯大法官说:“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不是逻辑。”因此,暑假的开始,我先向一些学长学姐请教了法考经验,选定了跟的老师。由于法考和考研考察的内容偏差较大,所以买法考机构的教材和听网课还是有必要的。不过我觉得对于基础好的朋友来说,报班学习是没有必要的,我自己也没有报任何法考班。就机构和老师而言,一来每个老师都有各自优点和长处,二来饭圈的攀比风气不知不觉也向法考渗入,加上我本人的建议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所以建议大家先在b站的免费网课上进行试听,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老师。(ps:由于时间吃紧,大部分我只买了背诵版而非精讲版,但是也覆盖了95%的考点了
理论法:我跟的马峰,由于时间紧迫只买了背诵版。杜洪波和白斌是学长学姐推荐的老师。
刑法:罗翔老师大名鼎鼎,但是我觉得他讲的法哲学和段子比较多,一听段子就容易忘记干货了,而柏浪涛的体系性更强,加上柏浪涛是命题人推崇的刑法泰斗张明楷的弟子,曾经参与过法考答案的制定,所以我最终决定跟随柏浪涛老师,买了他的四件套(精讲,背诵,真题,原创题)。值得一提的是,柏老师的考前三页纸居然近乎押到了原题(我一开始觉得他似乎真的有某种“后门”,现在想想其实他的三页纸很多是修正案11的新增内容和解释,而新点热点在法考中是必考的,这样一来柏老师更像是熟知命题人心理的“人”而非《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那样“多智而近妖”的“柏神”了)。除了柏老师外,罗翔徐光华,刘凤科也是优秀的老师。
民法:我个人觉得在学校学的民法理论还是扎实的,但是看了历年真题一脸懵圈后,发现还是得跟着法考老师从头学起,毕竟学术界和法考界是有区别的。一开始我买了钟秀勇的精粹,但是一翻只有100多页,基本上只挑了热点,难点,于是又买了一本精讲和真题。精讲厚达600多页,我直到考前一周才看完。孟献贵是学长学姐推荐的老师。
商经知:我基础薄弱的一科。因为学校里学的主要是商主体,票据和保险,公司法只是选修课,而法考大部分考的是公司法和破产法,所以这也是我学的最痛苦的一门。我最终选择了郄鹏恩,学姐学长推荐了鄢梦萱
刑诉:我一开始跟的向高甲老师,买了一本背诵卷,但是每次读的时候感觉自己领悟了刑事诉讼法的精髓,一到做题就忘了知识点,于是最后几天又看了左宁的口诀网课。就总体感受而言,向高甲是和蔼可亲的老师,左宁是幽默风趣的老师,二位老师我都强力推荐。
民诉:和商法一样,我在学校里学的比较好,但是法考题目就是做不对。我跟的戴鹏,戴老师是优秀的老师,他的背诵版里经常有和郄鹏恩与左宁的互动,但是我实在太愚钝了,有负老师教导,考前几天还是分不太清第三人撤销之诉和再审。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我跟了李佳,他与左宁一样是幽默风趣的老师,能举很多例子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国法:我跟的是杨帆,人称三国法女神,而且买了精讲,精粹和真题三本书,但是由于分值过小和时间紧迫,精讲只看了国际公法,真题完全没看,精粹在考前前一天晚上才看了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而且带到考场上的知识寥寥无几。
刷题软件我前期使用粉笔法考(大学前三年经常用它对付老师布置的作业里的法考题目),后期因为有些题目法考搜不到,也没有快速刷题系统,所以又下了竹马法考。(竹马还有法考倒计时功能,真是杀人诛心啊)
时间安排上,我原来粗糙的计划是七月份搞理论法,民法,刑法这分值最多的三巨头,八月份搞定剩下五门小法,九月份的十几天搞真题。为了提高效率,我还在自习室办了两个月的月卡。当然,考研我也不能完全落下,所以每天带着看一点徐涛的核心考案,做一点肖秀荣一千题,以及法综和专业课的资料。在学习方法上,与我提到的法综复习类似,凡是理解性内容较多或者难度大的,我会看网课,比如刑法的导论,因果关系,共同犯罪部分,理论法的法律职业道德(比如为啥),行政法的大部分内容等,凡是内容简单,背诵量大的,我就只看书不看网课。后期我会花大量时间做真题,并且复习错题。
计划很完美,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八月末我得到了由于疫情法考延期的消息,客观题和主观题各推迟了一个月,这样我原本留给考研的两个月就被压缩到一个月了,计划破产的概率也大大提升。于是九月初回到学校,我每天留给考研的时间也更多了。
好在十月份中旬的法考客观题成绩还行(217分)。回顾客观题的复习经历,我得出以下结论供大家参考,当然一般也适用于考研等其他考试。
第一、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查找各类考试经验贴时,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比如学习基础,喜欢的老师风格等,不能盲从跟风。学姐学长们给我推荐了许多老师,我在查阅其他经验贴和b站试听后选择了合适的老师。
第二、好的计划很重要,切实可行的计划更重要。此外计划赶不上变化,天算不如人算,要么一开始就有做好准备制定planA和planB,要么根据客观实际及时调整。
第三、自觉性和作息。自觉和自律是上岸的必备条件,这点不再赘述。作息方面也要看个人,什么时间学习效率更高,有人习惯早睡早起早读,像我就是夜猫子。不过总体上早睡早起对身体好,有利于身体新陈代谢和提高记忆力。
第四、多和朋友交流,但不要攀比进度。法本的一个好处就是室友和同学都是法学专业,有疑问随时可以交流。但是不要攀比进度,不要因为别人进度快就焦虑,也不要因为自己进度快就洋洋得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我本人的进度就是比较慢的,民法这样的大头考前一星期才结束一轮,三国法里的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更是考前一个晚上才搞完一轮,但还是过了。
第五、拓宽信息渠道。除了看实体书和网课,一些机构和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上也有很多干货(我特意为找老师的考前三页纸总结下载了微博,考完后就删了)。由于客观题分16号,17号两天考,前一天的考点第二天可能就不考了,因此我在16号晚上真题回忆版出来后就进行了考点筛选,第二天果然捞了点分。
第六、要有自己的思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诚然法考老师是过来人,是专业人士,专门搞法考,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但是老师的思考不能代替你的思考,该质疑的时候还得质疑。像有的老师在网课里说不用买考试大纲,这本书是给他们看的,不是给学生看的,但是我还是花钱买了并且花了几个小时阅读,因为我认为看大纲的过程就是建立知识框架的过程,看完后我的知识体系性确实增强了很多。
第七、做真题的重要性。看了再多的辅导书,听了再多网课,也不能忘记做题目,把知识点及时转化为实打实的做题能力。而且要优先做真题,只有做完并弄懂真题,才应该把目光投向模拟题和其他题目,除非这门考试过于玄学,毫无规律性可言,做真题意义不大。此外就是要及时整理错题,弄懂错因。中学时老师可能会督促学生搞错题集并且定期检查,但是大学后很多人就忘记了这件事。我本身有思维定势,有时候一道题目会错上2~3次,有些难题甚至会错上5次,但是在手机里截屏并且每天把错因读上几遍就不太可能再犯错了。
第八、关于遗忘。任何类型的考试,不仅是与命题人的斗争,与其他考生的斗争,与自己的斗争,还是与遗忘的斗争。个人认为对抗遗忘的方法,除了重复再重复,一是使用联想记忆法(比如法制史里东魏的新法律形式是格——麟趾格,西魏是式——大统式,我的方法就是把东魏当成东罗马,君士坦丁堡有麒麟庇护,西魏是西罗马,西罗马教廷继承了教会大统,这样就没有记错过了)、谐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比如盲聋哑,半疯杀,死无缺,未长大)等技巧,二是使用多种感官,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朗读并用录音机录下给自己听,眼口耳并用,三是在输入的同时进行输出比如把自己记不住的知识点写在纸上,或者把自己当作老师把难点讲给家人和朋友听(或者讲给墙、镜子听),四是抓性价比高的知识点背,减轻记忆负担
第九、就法考而言,还有一些特殊技巧首先,抓大放小。理论法,民法,刑法是重点,其他五门是小法,分值相对少(这也是为什么我考前最后一天才看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大法理解性强,建议先看,三大诉讼法,国际私法里的准据法背诵量很大,而且分数较少,可以放到最后背(像商经知的经济法,知识产权法,三国法里的国私国经性价比太低,个人感觉可以放弃,但是商法里的公司法和破产法,三国法里的国际公法是不能轻易放弃的)。其次,重者恒重,轻者恒轻,重点、难点、热点会在法考里反复考察,过于琐碎的、冷门的、生僻的、过时的知识点考察频率很低,这也是做真题的重要性的原因。以民法为例,占有,保证,买卖合同风险转移等是难点,法律行为的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善意取得制度,担保物权是重点(法律行为去年考了9分左右,担保物权考了将近24分),《民法典》新增的居住权,物业合同,家事代理权是新增热点,这些都要好好看,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的分值较少(人格权平均考1-2分,婚姻家庭继承合起来每年也只有10分左右),花的时间也不必太多。然后是加权分的问题,法考表面上是通过型考试,客观题180/300,主观题108/180,换算成百分制都是60分,实际上却是选拔性考试。会根据排名进行加权。因此不必把各种app上进行模拟演练的分数看得过于重要,关键还是抓知识点和错因。最后是法考和考研的关系。同时准备法考和考研,不仅时间上有冲突,二者考察的内容也有冲突,例如考研考察的刑法理论是四要件(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法考考察的是两阶层(客观阶层——主管阶层),遇到这种冲突时最好是把两种观点都掌握。不同机构不同法考老师的观点之间可能也有冲突。比如有老师认为盗窃可以公开进行,有老师否认公开盗窃说,有老师认为机器也能被诈骗,有老师认为机器不能被诈骗只能定盗窃,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建议也是掌握两种观点及其理由,做客观题时按照多数说,遇到主观题时则进行观点展示。好在近年来法考客观题会尽量回避这种有争议的知识点,即使考察了也会加上限定条件。
接下来就是主观题的备考。和客观题相同的复习方法我就不说了,只说主观题特殊的部分。
其一、主观题只考察理论法中的法治思想,刑法,刑诉,民法,民诉,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商法里的公司法和破产法等内容,范围要远小于客观题,因此最好还是不要贪图便宜只看原来的客观题辅导书,最好是购买对应的主观题辅导书
其二、客观题是选择题的形式,哪怕没怎么复习,靠朴素正义感和直觉还是有可能通过的,主观题则是以案例形式考察,裸考的成功率约等于0。而且考察的案例题干比客观题长的多,要求你输出的答案也比客观题多的的多(平均每道题要打800-1200字,多的甚至要答1500字才能覆盖所有采分点)。因此,有必要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尤其是捕捉有效信息和考点的能力与组织答案的能力,还要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
其三、司法部官方出版了两本案例分析指导用书,专门应对主观题的。我因为时间紧迫,看得不多,但是其他朋友的反响很不错。
其四、主观题可以查阅电子法条,这也是减轻背诵负担的方法。部分科目像刑诉法知识点过于琐碎,刑事诉讼法本体加上公安部规定、高检规则、最高院解释、六部门规定、认罪认罚从宽解释、值班律师解释等数十部司法解释,法条字数加起来可能有数十万字乃至上百万字,而且每一条法条都有可能考到。这时候,掌握法条定位方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熟悉各个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考场上根据问法直接进行定性——定位——检索。
其五、心态问题。考客观题是鼠标点击,主观题却是敲打文字,考场环境非常嘈杂,整个考场都是噼里啪啦声,这时候就更要调整心态,尽量不被别人干扰。一个训练方法是在趁室友开麦打游戏时在宿舍练习主观题打字,或者干脆去网吧练打字(我身边真有人去网吧专门打练习主观题的),增强自己的抗干扰能力。
我个人在复习主观题时,法治理论同时看了马峰的内容和杜洪波的形式,刑法看的柏浪涛的“主观十题”,民法民诉没有跟老师,直接做了近三年的真题和解析,刑诉复习时也是只看了向高甲的法条定位,由于去年的行政法简单,我只复习了行政法,跟了李佳老师
11月-12月 共赴胜利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法考主观题的成绩我当然是等到今年一月也就是考研之后才知道的。当我刚考完法考主观题时,距离考研只有一个月左右了。这期间学校的课程基本结束了,但是和考研相关的具体准备还是要忙很多。
首先是订酒店,由于考研日期和圣诞节刚好重合,南京的宾馆价格比起往日涨了五到十倍,所以我建议大家提前订宾馆,哪怕最后用不上再退掉,有条件的话最好提前踩点。其次,因为时间太紧了,我吃饭基本是点外卖解决。大家要引以为戒,注意调节饮食和作息,以免节外生枝。最后是文具的准备。法学学硕因为是自命题,通常需要买小刀切割开信封取出试卷,还要装回去并且写上名字,切记切记。
冲刺阶段,英语的复习我以看之前整理的笔记本上的单词为主,外加总结阅读理解的错因。政治则是做肖四肖八,总结错题并背时政。法综和专业课方面,我就不再看教材,甚至也不看精讲了,而是直接看华政的冲刺背诵资料,并且把真题和模拟题反复刷了几遍。法综权衡性价比,最终放弃了性价比较低的经济法学,集中精力背其他几门。
具体到考试当天。第一天上午考政治,拿到卷子后我发现肖老疑似翻车了,肖四的大部分内容由答案变成了材料,好在我基础还行。第一道主观题里的“黑天鹅指小概率事件”好像是命题人对我们押题行为的嘲笑,这也启示我们不要迷信押题,重视基础。中午回到了宾馆,看了会儿我笔记本上的词汇就去考英语了。个人感觉去年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新题型都很简单,翻译居然考察了我熟知的拿破仑战争中的半岛战争,出于法学专业的习惯我一开始把“code”翻译成了拿破仑法典,后来结合上下文发现是在讲密码战和情报站,就改成了“密码”。但是因为作文没怎么准备,所以写完翻译后剩下将近两个小时都在死磕大小作文,所以作文一定要多练
第二天先考察专业课再考了法综。像我之前提到的明清会审、法国法和德国法等考点,果然在法史专业课中再次考察了,再次体现了重者恒重,轻者恒轻(做真题和总结错因也是我全文强调的最多的经验)。至于法综,有的题目比较基础(例如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和死刑适用条件,民法的),有的则比较偏僻(比如经济法里的证券退市制度),所以大家一是要重视基础,二是要放好心态,难题你不会大部分人都不会,容易题尽量不要失分,只要坚持到最后交卷的时刻,已经比别人强很多了。我考场第一天几乎是满员的,考法综时已经少了五分之一的人,无论是他们是主观原因弃考还是客观原因没能继续考试,我都尊重他们的选择(当然客观原因弃考的“选择”是被迫的),但也不免感到惋惜。弃考的朋友未必是懦弱的,但是坚持下来的伙伴一定是勇者。
四、结语
以上就是我关于法史和法考双线作战的一战上岸万字经验分享了。文章篇幅很长,但是也未必能将我考研的全过程完全地反映出来。个中滋味,甘苦自知。
当然,作为我用心写成的经验和教训汇集,尽管只是个人见解,但也“字字看来皆是血”,希望能帮各位伙伴们少走些弯路。
学海无涯,坚持不弃,我们每一次努力都将成为汇聚洪流的那一滴。
愿下一个秋高气爽的九月,能与大家相聚在华政!
最后别忘了到沪学网免费下载课程!




欢迎光临 考研 (https://www.kaoyan.co/)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