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标题:
择校择专业不得不考虑的几点因素
[打印本页]
作者:
[db:作者]
时间:
2022-8-12 20:29
标题:
择校择专业不得不考虑的几点因素
07年6月4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23年普通本专科将达到2000万人,将再扩招438万人。
随着本科教育的扩招,考研的热潮进一步白热化。考研的报考和复习过程也越来越专业化,考研成败不仅取决于考生在复习时的努力程度,报考的技巧也对考研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考生报考的盲目性导致很多学生一年的努力付之东流。那么,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以达到合理、精准报考,万学海文提示广大考生,以下几个因素是考生报考过程中必须注意的。
专业选择不可不考虑的五个因素:
第一因素:专业的未来就业情况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决定考生将来从事什么专业。那么近几年一些热门专业的高温不下势必致使很多学生为了以后获得好的就业机会,获得丰厚的报酬,就抱着“视死如归”的执著态度、本着“敢拼才会赢”的拼命三郎精神勇报热门专业,结果被挤得头破血流、一败涂地,偶尔的幸运者也是伤痕累累,满腹辛酸。面对这种情况,海文专家建议考生定要根据自身情况理性分析,实事求是,切不可意气用事、刚愎自用、盲目追风、夜郎自大、好高骛远。
专家指出,虽然近年报考研究生的人越来越多,但仍有一些专业报考量不足,个别甚至出现招不满或无人报的现象。在个别学校的热门专业,即便是总分超过350分(四门课总分为500分,一般最低线为325分),也未必能保证被录取为计划内公费生。因此,一些热门专业或热门学校中那些相对冷门方向及专业,同学不妨有选择地报考,比如石油、地质、环保、文物、珠宝鉴定等社会需求和人才供应目前不成正比。
而且,眼前的“热”专业,并不代表以后的就业形势一定会好,可能研究生毕业时所谓以往“热门”专业已经成为当时的冷门了。所以,考生要把握社会宏观走势,判断社会各行业需求。要了解行业特点,分析需求总量。有些行业伸缩性很大,向其他行业渗透也很厉害,因此很难“饱和”。它们今天的热门行业,可能就是国内数年、十数年后的热点。同时,也了解专业招生单位情况。一些招生单位的所谓热门专业,其实根本就不具备起码的师资、经费和办学经验。
当然,对于一些下定决心要从事某专业的考生可以尝试着全力以赴,但要全面搜集信息,理解信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要信心百倍的勇往直前。
第二因素:个人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和爱好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也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它往往是获取知识,成就事业的源头。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指出: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也是消化不良。反之,如果在饥饿的情况下,把食物吃到胃里去那它就会乐意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从这个论述中,可以看出,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它可以使大家学习时得心应手。再则,研究生毕业后要继续自己的专业,如果没有兴趣会感到枯燥、无聊和乏味,这样浪费的不仅仅是我们三年宝贵的学习时间,更是一生的生活情趣和生活质量。所以我们在选择专业时要对自己的兴趣作清晰的认识和判断。
第三因素:历年复试分数线和录取比例
复试分数线的高低、录取比例的大小意味着竞争力的强弱。考生在选定某些专业时可根据往年的这些实录来定夺专业的取向。
第四因素:学校的研究生培养年限
目前,大多数学校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年或2.5年,少数学校学制为2年,并且考生要掌握准确信息,结合切身实际再做选择。
据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首场大型现场咨询会上的消息,2023年研究生招生政策将做调整。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不作硬性规定,由学校根据专业和质量要求来决定弹性学制。这就更需要学生事先要了解自己所报考学校、专业的学制,根据自己的财力、精力、进行选择。
第五因素:个人实际情况
目前国内有两种研究生培养方式:一种是学术取向的,一种是职业取向的,比如MBA、MPA和法律硕士等。这样可以大致将考生的学业发展取向分成两大块。一般情况下,读职业取向的研究生学位比读学术性取向的学位花费要多,但未来的职业回报预期要大。由于各学科和专业之间就业率的差距很大,考生在选择时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兴趣,还要考虑家庭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果负担很重,要求你要尽快取得一份薪水可观的工作,那么即使考生对天文学达到痴迷的程度,恐怕也不得不暂时委屈一下自己的兴趣。毕竟人生除了自由发展外,还有许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之外,选专业包括两种可能,一是依然考本专业,二是选择跨专业。对于考本专业的学生来说,经过3年或者4年的大学学习,对本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已经耳熟能详,对自己专业相关学校的实力也有所了解,那么这时只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据自己的实力选择一个喜欢的、合适学校就可以了。而对于跨专业的学生,则又分两种情况。第一,相近专业转。比较而言,这种转还是容易的,因为同一门类的学科思维方式、知识基础有相通性,可以触类旁通,所以考生有这样的想法可以去尝试。第二,“文理大转”。常言说“文转理难,理转文易”,其实不然。大多学生认为文科重感性认识,重记忆,只要临考前突击性的记忆一下就可以了。那么大家是否想过,上研究生意味着三年的学习生涯都要学习相关知识,毕业时需写相关论文,毕业后可能还要从事此领域的工作。而文科需要极强的抽象思维、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需要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甚至需要下功夫记忆知识,如果不具备这些因素,做以上这些事情会相当艰辛,因此,“理转文”时亦要慎重。“文转理”更不需多解释,高等数学就是一个高门槛,那么自己的数学实力一般的话不要“鸡蛋碰石头”、“走险桥”。当然,“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相信有志于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定会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定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全力以赴,一定会成功。
最后决定要跨专业的考生,希望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评价自己的英语、数学、政治水平是否很强,若有优势,在同类考生中会占有制高点,补齐自己专业方面的劣势。第二,要多“投石问路”,在备考时找准相关院系和导师,了解他们对考生是否具有特殊要求,跨专业是否需要加试,导师喜欢怎样的学生……了解的越多,胜利的把握越大,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欢迎光临 考研 (https://www.kaoyan.co/)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