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电机学院迎来首届毕业研究生,与之随行的是一份让人惊讶的“成绩单”:该校首届工程专业硕士37人,共计申请发明专利38项,在国内各类刊物发文84篇。不仅如此,这批头上没有985、211光环的研究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热捧:有人实习期间的收入就高达每月8500元,毕业时签约的年薪达15万元;有人被知名企业相中,直接落户北京……记者从上海电机学院获悉,首届37名工程硕士目前基本都确定了就业去向,其中27人已签署了上海市高校就业协议书。这些数字让校方终于松了一口气:培养电气工程领域硕士层次人才,初战告捷、旗开得胜。
没有名校光环照样能落户北京
2023年10月,为满足风电产业对高端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上海电机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办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成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探索培养电气工程领域硕士层次人才。次年9月,首批37名研究生入学。
上海电机学院为这批专业硕士制定的培养方案,和传统的综合类高校完全不同。两年半的学习期中,一年为课程学习,一年为企业实践实训,还有贯穿学习始终的科学研究训练。
张卫是上海电机学院首批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之一,目前已经与金风科技研发部签约。这家企业是国内风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为了吸引张卫加盟,公司拿出了十分有限的在北京落户的名额作为“诱饵”。须知,一般情况下,这是只有清华、北航等985、211高校的毕业生才可能享受的“待遇”。
“走上工作岗位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比起证书、学历,用人单位首先看中的是动手实践能力。”回忆在上海电机学院的学习,张卫感触最深的是到企业的实践学习经历,“整个研究生期间,理论学习只占总时间的40%,企业实训实习占了60%”。
2023年底,张卫在上海电气下属某企业实习,偶遇金风科技的一位工程师。有一次,双方在交流中对某个问题的意见相左,开始激烈讨论。这次学术观点上的“冲突”,让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张卫引起了对方的重视。分别时,张卫获得了金风科技发出的实习邀请。到了这家企业后,张卫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动手实践能力,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绩:单独完成智能微网中各个电源的PSCAD建模仿真工作,在金风科技兆瓦级微电网上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参与公司的重大研发项目;由于出色的工作能力,他还在这家企业带领4个外籍博士共同研讨微电网的经济优化运行模式。
工学交替,提高职场竞争力
首批37名毕业生中,张卫并非孤案。这一批学生里,有人在读研期间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超过10篇;有人到上海的大型企业实习期间从事技术创新,成果获得专利授权;也有学生组队参加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摘得奖项。
上海电机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坚持“需求驱动、工学交替、定制培养”,该校探索、实践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最大的特点是注重与行业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共建。
在与上海电气集团签约、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制后,上海电机学院形成了一支阵容庞大的双师型队伍。学校目前拥有研究生导师38人、企业研究生导师52人。企业导师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其中教授级高工20人、高级工程师32人。
校企联手办学的另一个好处是,研究生的实训实践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直接对接。比如,上海电机学院首批研究生到企业参与风机关键部件实习、风机整机系统集成实习和海外风电技术实习,每一个项目均是精挑细选,满足国家特殊岗位风电行业的职业需求。
目前,上海电机学院已建立各类研究生实践基地37个,其中与上海电气集团下属企业建立了4个上海市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在瑞典哈姆斯塔德大学建立1个上海市研究生海外实习基地。现有校外实践基地容纳能力每年约300人,为落实不少于1年的研究生实践教学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