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在西藏昌都市第二高级中学——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服务地,支教团成员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报告会,迎来阵阵掌声。报告会及接下来开展的系列活动,在校园里掀起了学习全会精神的热潮。
“东北农业大学作为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将以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为契机,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围绕国家所需、龙江所要、学校所能和未来所向,加快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努力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道路上争当排头兵、争做领头雁。”学校党委书记李长生表示。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东北农业大学在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上下功夫,制定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衔接紧密的党史学习教育“1+8+N”专项方案,以学校总体方案为核心,以8个配套子方案为依托,以“N”个自选和特色学习教育活动为支撑,聚焦“点、线、面”,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1.在学习中感受思想伟力
“一部中国史,从某种角度看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党都在领导人民为摆脱贫困而奋斗……”在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堂上,教师韩雪向学生解析中国脱贫攻坚的历史意义。
从党的历史到时下热点话题,从国家的脱贫政策到学校教师驻村扶贫的点滴故事,以小见大、举一反三,学生在老师的讲述中感受着党史的思想伟力。课程结尾,韩雪激励青年学子:“脱贫攻坚不是终点,未来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大学的学子要发挥所长、有所作为。”
“当前,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信息碎片化、良莠不齐。我们要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向学生们传递正确理念,帮助他们拨云见雾、明辨是非。”韩雪说。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东北农业大学各学院在抓好教师学习的同时,注重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党的认识和热爱,坚定学生对党的信任和信心。
为提升学习过程的穿透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和情感温度,学校还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辅导员宣讲团和大学生党史宣讲团,面向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开展“分众式+点单式”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实现靶向宣讲、精准滴灌,着力把党史中蕴藏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激励师生党员砥砺奋进开新局的强大动力。
“党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党的历史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写就的,学习党史不只是回顾历史,更是思考我们前进的道路。”作为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韩大猛感触很深,“让学生们爱上学党史,还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将宣讲与学生自身实际需求结合起来,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为此,针对专业差异,他的课件有不同的版本。
“不光要吸引学生的眼球,更要抓住他们的心。”韩大猛表示,结合当前中国的发展,讲党史、讲马克思主义理论,老师越讲越自信,学生越来越信服。
2.在实践中加深理解领悟
《英雄赞歌》《共和国之恋》《红旗颂》……伴随着艺术学院副院长郭弘的党史讲述,一首首经典音乐作品再现了党百年走过的风雨历程,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今年“七一”前夕,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艺术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联合开展“用音乐讲述党史”主题党日活动。
践中学、学中践,东北农业大学通过举办一次大型主题展览、阅读一本红色故事文集、开展一次党史知识竞赛等“十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努力营造学习教育浓厚氛围,筑牢师生理想信念,切实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主题、汇入复兴伟业,引导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大家好,这里是东北农业大学甘南蓝靛果直播间。蓝靛果在东北俗称山茄子,别看果小,营养价值可大……”在学校志愿服务队办公室,2023级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续航和小伙伴们为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富强村农民种植的蓝靛果进行宣传。“脱贫后,村民们不仅生活改善了,信心也增强了,种养殖积极性特别高,我们去宣讲新技术,大伙儿都乐意听、愿意问。”他说。
到基层去,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受教育、强信念、长才干、作贡献。学校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先后组织60支实践团队赴甘南县5个乡镇、9个村屯开展实践活动,针对林果经济种植及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行性调研等设立14项调研课题。
续航说,从实践点回学校后,他越发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东农学子,应该走进农村,贴近农民,深入了解农村实际需要。毕业后,运用自己所学,投身乡村振兴的实践,为农业、农村、农民干点实事。”
3.在服务中践行初心使命
“听说了吗?校内也能涮火锅了,食堂开始卖水果啦……”疫情防控期间,东北农业大学食堂推出了10余种创新菜、优惠菜及低于市场价的水果,让学生们直呼暖心和实惠。
变化远不止于此。暑期开学,学生们发现宿舍焕然一新,卫生间整洁干净,上网速度更快了……在东北农业大学后勤管理处谭留兵的桌子上,放着一张“我为群众办实事”台账表,里面详细记录了50余项存在的问题、责任人、具体进展和解决时限。“后勤是与学生教师接触最多的部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们通过网络信箱、微信群、楼长开放日等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求,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全力为师生办实事。”谭留兵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北农业大学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持续推动后勤整改、简化办事流程、关爱特殊群体、开展志愿服务、服务龙江发展等5个方面的民生实事,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回应师生关切和期盼,凝聚起为学校发展建功立业的强大力量。
在甘南县,提起东北农业大学的专家,农民都会竖起大拇指。走进东阳镇隆胜村张久文家,他正在收拾院子。提起今年的收入,老张笑着说:“没想到这小园儿出了一万两千多块钱,得亏了农大的专家,给我们讲课,教我种树莓!往年我只能种点菜和苞米,只够自己吃。”
以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为首席专家成立的寒地小浆果联盟,在甘南县东阳镇、长山乡、宝山乡等乡镇村屯试验示范蓝靛果新品种820亩,辐射全县蓝靛果种植近30000亩;以东阳镇作为试点打造全产业链寒地小浆果之乡,嫁接后端企业进行红树莓庭院种植和后端产品的全量回收,尝试打造种植、采摘、收储、冷冻、分选、加工、出口的全产业链,其中树莓种植丰产期将使东阳种植户每亩纯利润达到5000元以上。
据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其林介绍,包括寒地小浆果联盟在内,东北农业大学在甘南县建立了11个产业联盟,实现高校科技成果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以往学校技术服务方式是将学校现有的技术拿到地方去推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们转变思路,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产业需求,举全校各专业技术优势,通过共建‘基地+中心+产业联盟’的合作新模式,进行全产业链的技术服务。”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东北农业大学把党史学习教育和助推黑龙江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坚持以学促行、学以致用,围绕作物种质资源创新、畜禽种质资源创新、黑土地修复与保护、智慧农业、生态绿色农业发展、绿色食品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和乡村振兴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精准施策,通过选派党员驻村扶贫、选拔科技副县(镇)长挂职、开展科技大讲堂、组建“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等方式,探索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大学+基层科技推广站+农户”“党史学习教育+党员专家+龙头企业+农户”等乡村振兴新模式,用实实在在的学习成果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东农方案、东农智慧、东农力量。(光明日报记者 张士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