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一早,迎着清晨的阳光,数百名上海交通大学师生代表齐聚闵行校区仰思坪,举行了一场庄严的升旗仪式。伴随雄壮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在校园冉冉升起。一双双眼眸中,闪耀着热情和坚毅。
拂去百年前的尘埃,在生与死的考验中,交大人以血肉之躯筑起“民主堡垒”;在弱与贫的突围中,交大人倾毕生心血挺起大国脊梁;在时与势的变革中,交大人薪火相传书写新时代华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高校如何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上海交通大学作出了“传承百年光荣传统,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的有力回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通过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构建“大格局”、打造“大载体”、贯通“大思政”,上海交通大学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融入育人体系;将“学党史”与“谋大事”相结合,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在党史学习中传承校园红色基因,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做实、入脑入心,努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学史增信,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社会大课堂
北京时间2023年6月17日9时22分,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在指定区域观看升空的人群中,身穿白色T恤的上海交通大学“逐梦航天”社会实践团格外显眼。发射成功后,实践团师生还走进航天发射场,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近距离参观长征二号发射塔架。
目光追随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那一刻,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学生党员肖应超心潮澎湃:“直到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神舟五号搭载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升空,那场景让当时还在读小学的我兴奋不已。如今,18年过去,我已经是攻读博士学位的青年了,我会抓紧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早日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这一年,从西部戈壁到东部沃野,从北国山麓到南海礁屿,上海交通大学的师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广袤的社会大课堂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记者了解到,除了“逐梦航天”社会实践团,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计划派出超过1万名师生到全国各地开展实践,引导青年学子将小我融入时代,把青春融入山川田园、星辰大海。
学史以明理,学史以增信;学史以崇德,学史以力行。学习党史的方式并不仅局限于书本阅读、听讲座等传统形式。在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一个“声入人心”学生宣讲团,他们围绕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知识的学习教育等内容,已开展100余场理论宣讲。宣讲团不仅活跃在上海交通大学校园中,还走进社区和中小学的思政课堂。
前不久,“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推出“青年话党史声动树英模——党史故事100讲”党史学习课程,融合更多创新方式讲述党史故事。“党史故事100讲”由宣讲团53名硕博“讲师”共同打磨,以党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精彩故事等为主干,全景式回顾建党百年的历程。故事的选取,坚持“小切口、大情怀”,从历史事件中的一位人物、一句宣言、甚至是一个小物件展开讲述,党史由此变得更加温润而可亲近。真实的力量、细节的力量,也为党史故事插上了传播的翅膀。宣讲团还和校内的设计学院等兄弟院系合作,融合原创漫画、音频等,打造沉浸式学习等党史学习教育的新形式、新载体。
2.讲好校园故事,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时隔半个多世纪,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及校友艺术团打造的交大版《长征组歌》经改编复排,于今年5月上演。56个学科、71个专业,326名师生医护校友,齐颂伟大胜利,共唱时代强音,呈现艺术思政大课。现场的每个人都被深深感染。
一部作品的创排,就是一次极佳的党史学习教育实践。“为更深刻地理解中国革命的本质,更好地演绎这部作品,我们参观了红色教育基地,参加了刘统教授的长征系列讲座,阅读了大量与长征相关的书籍。再唱起这段流传半个世纪的旋律,我们完全融入音乐中,眼前是风雪刺骨、山水险恶,心中有战马咆哮、歌声嘹亮,像亲身经历着长征的沉痛、热血、澎湃和感动。”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合唱团成员黄煜傑说。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精心组织党史主题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发挥互联网在党史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4月10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参与创编及演出的原创舞台剧《积厚流光》上演。“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全剧围绕这一校史的内核展开。剧中,不同时期的交大人与祖国同向同行的故事,尤为动人。
这是一堂生动的党史校史教育课,更是美育育人实践的扎实探索。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发掘、传承校园红色基因,将校史和党史“搬上”思政大课堂,讲好校园红色故事,拓展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创作《循声探秘·声动交大》沉浸式校史情景剧、红色记忆MV《百年校园红色路》,出版红色主题图书《火种》等,建立第一个党团支部纪念碑,打造“星火燎原之路”红色路线……上海交通大学以校史发展中的“小视角”,撬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大主题”,以可感可知的方式树立教育典型,将红色基因贯穿教育全过程。
上海交通大学还用好主渠道,全面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思政必修课。6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以《巍巍交大,薪火相传》为主题向师生讲示范党课,校长林忠钦以《接续奋斗,再创辉煌》为主题作党课结语。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作辅导报告和讲授思政课,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坚持立德树人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学生增长才干、实干贡献,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3.胸怀“国之大者”,将学党史与办实事、谋大事相结合
“构筑科技强国需要一流人才,我很希望能在上海交大建立一个国际化的科学研究所……”几年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曾建言。在国家有关部委、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等各方共同支持下,一个对标玻尔研究所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科研机构——李政道研究所落户上海。
李政道研究所自2023年年底成立至今,已会集来自16个国家的约110名科研人员,近两年每年吸引长短期访问学者近200人,一个全球科学家“近悦远来”的国际知名学术交流平台初现雏形。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坚持学党史办实事、谋大事,会聚一批全球杰出学者和优秀青年人才,在相关科研领域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同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部署实施“大海洋”“大健康”“大信息”“大零号湾”等面向未来专项行动计划,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所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上海交通大学格外注重将学党史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
手机预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神经内科门诊,在精准到30分钟的预约时段抵达医院,踩着点走进诊室——上海生活数字化转型释放的“红利”,正给市民带来便捷就医新体验,“一部手机走医院”成为现实。依托一网通办、“健康云”、上海医联等平台,上海率先在全国完成省级号源池的统一,各级医疗机构通过大数据赋能实现“精准预约”。
上海交通大学还把解决好师生切身利益相关、反映需求强烈的问题纳入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力破发展痛点难点问题,提高师生获得感。学校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细化提炼成一份55项的行动清单,建立“分级分类多层次”精准推进机制。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网络调研等,组织党员干部广泛听取意见,找准师生的操心事、烦心事。从“我能为师生做什么”角度出发,学校提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计划460余件,目前已完成百余件。在办实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也在逐步固化为制度成果,实现“当下办实事”和“常态化办实事”相结合。(光明日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光明日报通讯员 江倩倩 祁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