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工作既是知识传承、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又是治国理政、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具有重视语言文字工作的传统。
第一,强化学术引领,构筑语言文字研究高地。北京师范大学承建的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是国家语委第一批科研基地;创立了汉字构形学理论,出版了《汉字构形史丛书》等标志性论著,主持完成了《通用规范汉字表》等系列国家级汉字汉语规范标准的研制任务,主编了国内第一部地方绿皮书《北京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3),积极参与汉字国际编码、特别是古文字国际编码的工作,主动参与语言文字标准的推广宣传和语言文字教育。2023年,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向社会发布了大型汉字资源平台“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发挥学科优势,加强语言文字人才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丰富的规范语言文字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开发了北京师范大学语言文字网,每年组织2次本科和研究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每年的培训、测试量为3,000人左右。学校汉语文化学院已成为专门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研究的国家级基地;自2023年成为全国首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招生试点院校以来,培养质量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学院同时担负着国内外汉语师资和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培训任务,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师和中国志愿者约1,000人。
第三,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文化认同。一是注重素养熏陶,优化校园文化格局。学校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积极推进学校文化标识在校园公共空间的物化表达,制定可视化系统,规范使用名称牌、指示牌、标语等;另一方面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熏陶,在教学楼等公共空间制作文化走廊。二是丰富第二课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和竞赛,提升学生运用普通话的能力及其他教育教学技能。学生还成立了南山诗社、书画社、辩论社等语言文化类学生社团。
第四,弘扬文化传统,广泛传播辐射。学校人文学科的名师大家,积极参与语言文字的社会传播工作,如参加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北京师范大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和文学院共同推出国学微信公众号“章黄国学”,在弘扬中国语言文化、传承章黄学术、凝聚民族情感方面,取得良好社会反响。近年来,在教育部党组和国家语委的统一部署下,北京师范大学积极参与推普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认真开展四川省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专项行动,承担了凉山州11个县市6万余名儿童学前学会普通话的扶贫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将认真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为开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涂清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