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算了,我不说了,咱们别再互相伤害了。”
汪小菲和大S的纠葛,走向了戏剧一幕。微博上起“战火”,又烧到直播间,“前夫发疯文学”似乎成了流量密码。
自去年两人离婚,汪小菲在微博炮轰、道歉,总能引起关注,而其母亲张兰则在直播间里实时跟进,一边带货一边提供八卦素材。
详细事件梳理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11月21日至25日,汪小菲的麻六记直播间观看人次超1500万,总销售额超1000万元。和一个月前比,粉丝也涨了约46万。而 “张兰·俏生活”账号,粉丝数也从10月25日的约188万涨到了11月25日的约534万,增幅达184%。其中,11月24日增量最多,增加了近150万粉丝数。
01
吃瓜经济学
“发疯”引流,“八卦”带货
“吃瓜也是生产力,吃瓜群众在围观品牌使尽浑身解数大谈情怀、煽动情感甚至恶搞的大戏中,用眼球带动流量,最终形成产值。”
张兰和儿子打了一场绝妙的“配合”,在汪小菲连发21条微博后张兰的直播间热闹非凡。汪小菲创立的餐饮品牌“麻六记”知名度迅速提升,麻六记酸辣粉抖音渠道累计GMV超6000万,截至目前已经卖出超百万盒,直接卖空库存。
舆情发生后的黄金72小时内,超5000万人次前往母子俩人的直播间,“麻六记”这个品牌也被推向了人群。在此之前,麻六记直播间近30天内,销量仅有10万-25万。
在直播间,网友们频繁刷着各种梗,他们的初衷并非为了买商品,而是在线吃瓜。张兰察觉到流量的价值,“情绪化”营销让原本的舆论热度转化为汪小菲创业品牌“麻六记”的品牌知名度。直播间里有一种新的带货方式:台式卤肉软饭,搭配绿茶泡的卤蛋,网友们一边吃瓜一边下单,直播间流量和销量都居高不下。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在经济学里,稀缺就是价值。美国学者迈克尔·戈德海伯提出“为注意力买单”概念,他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为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而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在如今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品牌和创始人一起被拱上风口浪尖的同时会更易翻车,品牌形象价值在直播间中被嵌入了更多的营销者个人形象风险。
02
“前夫发疯文学”
汪小菲是懂社交媒体的
“大S具俊晔,还我床垫!”
毫不夸张,看汪小菲最近几天的微博是我今年最开心的事儿。
汪小菲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很多事情就让它留在过去吧,也该翻篇了。”但网友们已经有点习惯了汪小菲的反复,“疯狂”也成了他新的人设。一个巨蟹座、一个“世界十大杰出青年”,冒着被嘲“恶少”的风险,破口大骂、怒斥前妻全家。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发疯文学指当你想达成某种目的时,给对方发一大段类似琼瑶剧的发疯抓狂式话语,让对方感受到你此刻的强烈情绪,因被网友应用于催单发货而爆火网络。
正如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谈到,我们的“自我”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而经不起哪怕是针尖麦芒大的刺伤。发疯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人们对于社交认同的需求,以及网络社交背后人们无法割舍的对于他人情感投射的关注度。
汪小菲的情绪化的微博内容和发了又删,删了又发的频率,无疑是“前夫发疯学”最准确的示例。
03
人设逆转学
利用媒体摆弄风云变幻演大戏
张兰以前都是招骂体质,最近却有不少为她助威,被她圈粉的声音。
实际上她做主播已经有两年时间,内容也经过了几次迭代,但却一直没有找到“就地产瓜”之外的人设。她从最初的看展逛街,到聊家常、聊人生,虽然偶尔提及此前的创业经历,但主要内容可以说和俏江南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关系不大,也并没有让粉丝形成消费心智。
从富贵花到汪小菲母亲、大S前婆婆,张兰直播间的流量来源始终还是吃瓜路人。随着大众的关注度聚焦,她背后的事迹也随之被“挖掘”出来,网友对其人设也有了新的看法。一些网友称张兰母子为:65岁依旧在奋斗,一生从不靠男人的强势大女主母亲与单纯但蠢笨吵架也吵不明白的软弱冤种儿子。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她的直播间现在成了大家去寻找八卦的地方,她时不时会分享一些有内容的发言。比如这次,在S妈委屈爆料“被骂了半小时”后,张兰直接在直播里公放了和S妈的语音。无论八卦吵得多凶,自己被骂得多惨,张兰永远不忘引流带货。
“买不买没关系”
“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
“这就是服务客户的执行力”……
话题营销直戳大众痛点。张兰表明自己的行为完全是从大众和粉丝的角度出发,这样的态度与粉丝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通过自家热度的流量衔接,话题制造,内容发酵和人设转变,成功拯救了之前一直打不响的品牌,还为自己宣传了一波正能量的女企业家形象,一举打了个翻身仗。
04
迷因传播学
“汪小菲和他的床垫”火速造梗
迷因又称米姆,是指通过模仿而传播的文化基因,由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网络迷因(Internetmeme)”(又称“网络爆红”)指某个理念或信息迅速在互联网用户间传播的现象。这样的信息有点类似于“圈儿内笑话”,也就是只有大批互联网用户知晓的、最前沿的、引人关注的信息。
江山代有热梗出,各领风骚几个月。11月23日晚,无数媒体驻扎在汪小菲名下的S Hotel,只为记录一下工作人员销毁这张号称价值人民币200万的床垫的过程。与此同时,汪小菲还在微博放话,要把床垫烧掉。把200万床垫卖给汪小菲的瑞典品牌海丝腾(Hastens)直接“隔空打脸”。该品牌官微转发了测试自家床垫阻燃性的视频,仿佛在暗示:“对不起,烧不掉”。
内容也直接拿住了网友们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围绕“汪小菲的床垫”网友们自发地在评论区煽风点火造梗起来。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各种社交媒介的造梗,使得汪小菲和大S事件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引爆流量进入,各方参与,舆论发酵,最终参与人数逐渐增多,形成内容聚焦。许多围观者迫不及待吃到第一手瓜,纷纷聚集到张兰的直播间。这种自我造梗的背后是网友体验到舆论事件背后的娱乐性满足,从而转变成消费的驱动力。
05
结语
图片:微博截图
互联网技术的升级迭代,为各类事件的传播提供了低门槛的参与方式,依托各类社交平台进行发散。
正所谓“热点即考点”!汪小菲与大S事件,虽然充满了娱乐性质,但其背后暗含的舆情逻辑是需要我们去理解和掌握的。再坚持坚持,马上就要成功啦~祝各位顺利上岸!
参考文献:
[1]《汪小菲的“发疯文学”里,所有人只关心他的天价床垫》Vista看天下
[2]《吃了三天瓜,最终还是汪小菲妈妈带货赢麻了》Vista看天下
[3]《汪小菲“发疯”,张兰“卖疯”》每日人物
[4]《汪小菲大S事件,营销鬼才张兰杀疯了!》4A广告门
[5]《吃瓜经济学——从情怀营销、粉丝营销到恶搞营销》冯嘉安
[6]《“语言贫乏症”思维导图来了:网络迷因“梗”住了谁》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