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INTRODUCTION 院系简介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的国家级艺术科研机构。经过70年发展历程,中国艺术研究院形成了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艺术智库建设、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等方面的综合性事业发展的格局。中国艺术研究院现拥有12个管理部门、14个研究所、1个文化艺术智库机构、2个艺术教育机构、1个非遗保护机构、1个资料服务机构,还有16个期刊出版部门、7个创作部门。同时,中国艺术研究院还负责管理中国工艺美术馆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国际培训中心这两个文化和旅游部下属的事业单位。
几十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汇集了一大批在各学科领域卓有建树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家,如梅兰芳、程砚秋、张庚、郭汉城、黄宾虹、王朝闻、蔡若虹、杨荫浏、缪天瑞、黄翔鹏、葛一虹、李少白、郑雪来、吴晓邦、侯宝林、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陆梅林等。他们的学术理念和治学方法不仅构成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术传统,也成功地完成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思想的奠基礼,积累了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丰富经验。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原名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成立于1978年,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重要的部门,专门承担艺术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实施。在学术先贤们的引领下,中国艺术研究院几代学人励精图治、薪火相传,艺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桃李芬芳。从20世纪50年代开设第一批研究班,到1979年研究生院第一届学生入学,再到今日形成结构完善、体系完备、资源充沛、特色鲜明的艺术教育格局,中国艺术研究院始终处于我国艺术教育事业最前沿,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着各艺术门类研究、创作、教学、管理的高端人才。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四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语言文学、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人社部批准建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是教育部授权的港澳台招生单位,是教育部、文化部批准的海外留学生招生单位,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单位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从而成为我国学科建制最齐全的艺术类研究生教育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拥有众多著名的艺术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我院可以担任硕士生导师的副高以上职称专家学者有300余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00余人。秉持遵循艺术规律、恪守学术品格的优良传统,凭借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和优越的人才培养机制,依托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厚的学术资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取得了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育理念,即以科研带动教学,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互动,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一批国家和社会急需的新学科、新的研究方向应运而生,学术成果不断涌现,研究生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目前研究生院每年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300多名,在校生千余名,先后培养出博士、硕士研究生8000多名。与此同时,中国艺术研究院与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艺术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研究生院先后接收了美国、德国、韩国、日本、印度、意大利、阿根廷等国,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研究生、访问学者和进修生。
02 SUPCRVISOR 导师选择
中国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有陶瓷艺术创作与设计、摄影与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七个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的指导老师也不相同。详情可参见下图:
///朱乐耕:
出生于江西景德镇市,198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全国政协委员,并兼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陶艺展,并有四十余作品获奖。2012年获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2013年获中华艺文奖。曾在新加坡、香港、韩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举办个人陶艺展,并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陶艺展。
同时还多次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美国阿佛雷德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韩国弘益大学等许多国家的大学讲学。系列作品被韩国麦粒美术馆、韩国亚洲美术馆、韩国园光大学、日本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正大美术馆、历史博物馆、国务院紫光阁等国内外美术及博物馆机构收藏。
///姜波:
1961年生,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专业毕业及获学士学位,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研究员、教授、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院博士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系中国美术家协会陶艺委委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艺委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委员。
///李树峰: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摄影家》杂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摄影史研究委员会主任。曾承办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摄影摄影理论研讨会,执行主编《摄影新理念丛书》;多次担任全国性和国际性影展评委;创立国内和国际“摄影家大pk”活动,开展影像发生学和摄影家个案比较研究;创立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和中国摄影家响沙湾国际摄影周;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摄影学科》(第二次修订)副主编,著有《视觉百年——澳门摄影》、《看与见——摄影小札》等书,发表摄影理论、评论文章50余万字。2006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有突出贡献的摄影工作者,2008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2013年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
///阳丽君:
女,1981年生,湖南人,2010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作访问学者,就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多篇。2010年8月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现任《中国摄影家》常务副社长兼主编,副编审。主要研究范围为视觉文化研究、影像发生学及个案研究、武侠电影研究、当代诗歌评论等。发表了多幅摄影作品和文章,策划了“风景摄影的现状及突破路径”“纪实摄影专题”“影像鉴定与大赛规则”等多项专题,主持策划多项学术活动和学术会议,参与策划了“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中国摄影家响沙湾国际摄影周”、“摄影家大pk”、“中外摄影家看某地”等品牌活动。
///彦风:
1978年出生于北京,数字媒体艺术家及设计师。作为中国当代的青年艺术家及设计师,致力于以国际化的视野深入探索社会与生活的当代美学,专注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的创作和研究,以及跨媒体艺术设计实践等。关注人们如何通过互动介入的方式改变以往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阅读经验,试图重塑“观看”的过程,基于“低技术”甚至是“无技术”的物理媒介,将情绪与通感融入到关于“技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同时呈现出建立在事物内在逻辑基础之上的互动关系。作品涉及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设计、信息可视化应用、数字出版等多重领域。
曾分别就读于英国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绘画专业、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新媒体艺术专业,并获得双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其作品参与:非洲达喀尔双年展、巴西库里蒂巴双年展、港澳视觉双年展、北京国际设计周、爱尔兰新浪潮:一个民族的诞生、韩国密阳数字媒体艺术节、设计之变——上海艺术设计展、第十届上海双年展、北京首尔文化交流-中韩新媒体艺术作品展、台湾东经倾斜——北回与南归的城影对话、聚焦——走进印度国际艺术展、韩国仁川青年艺术展、英国新新地平线New Horizons、伯明翰皇家美术家协会等众多国内外重要专业展览,主持艺术设计作品获得众多国内外奖项,并被多家国内外美术馆、机构及个人收藏。
03 EXAMINATION 初试复试分析
初试科目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或俄语或日语
③711艺术概论
④艺术设计专业笔试
///参考书目:
官方并没有给出指定的参考书目,根据考试内容和硕士课程设置等,可以参考以下考研书目:
《艺术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李砚祖
《设计学概论》湖南科技出版社 尹定邦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四达
《中国摄影艺术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 陈申 徐希景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 中国摄影出版社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
《世界摄影史》浙江摄影出版社 顾铮
《中国工艺美术史》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田自秉
《外国工艺美术史》 中央编译出版社 张夫也
《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王受之
复试情况
(一)复试考核内容
外语听说能力测试:以远程视频方式进行测试,时间不超过5分钟;专业论文写作:考试形式为在线笔试,考试时间2小时;综合素质测试:以远程视频方式进行,由考生回答考核老师的提问;专业面试:以远程视频方式进行,由考生抽取题目进行回答,同时回答面试导师的提问;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文化艺术通识”、“阅读与写作”。考试形式为在线笔试,每门考试时间均为1小时,满分100分。
(二)复试成绩的评定标准及录取要求
外语听说能力测试满分为100分,该项考核按10%的比例计入复试总成绩;专业论文写作满分100分,该项考核按40%计入复试总成绩;专业面试分为抽答题和复试组提问两部分,满分共100分,该项考核按50%的比例计入复试总成绩;综合素质测试评定等级分为合格、不合格。该项考核不作量化计入复试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同等学力加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但不及格(60分以下)者不予录取;
复试总成绩的计算方法:
复试总成绩=外语听说能力得分×10%+专业论文写作得分×40%﹢专业面试得分×50%。复试总成绩不及格(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三)总成绩计算方法
总成绩中初试成绩占比60%,复试成绩占比40%,即总成绩=初试成绩/5×60%+复试成绩×40%。
参考书:
综合素质考核:笔试考核简单,考察分为较为宽泛,不指定参考书
专业面试:专业课题目考察专业方向知识点,考察更加仔细,可以重点使用设计史论参考书以及导师相关论文或者是专业论文。
04 SCORCS 录取分数
近几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复试分数线大体在340分上下浮动,2022年分数线有所升高,为361分。
▼2022年复试分数线
▼2021年复试分数线
▼2019年复试分数线
▼2018年复试分数线
05 该专业考试的变动与对应的思路
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专业艺术研究所,导师的水平及学校的学术氛围都是国内顶尖的。而且由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没有本科,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歧视以及本校保护的问题,同时中国艺术研究院相对其他院校保研人数较少。每年考试的重点都中规中矩,并没有太大变动,只要按部就班复习,一直保持状态,找对了方法上岸的机会很大。
通过分析近几年考试及录取情况可知,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复试分数与A区国家线相近。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以后,复试成绩比重有所下降,从原来的5:5变成了6:4,复试成绩占比百分之四十。而且,复试增加了专业论文写作,占复试成绩的百分之四十,面试的比重降为百分之五十,外语口语占复试成绩的百分之十。由此,考生应更加重视初试成绩,以及理论知识的掌握。
艺术概论的考试重点是艺术学理论,复习这门课,要重视往年真题的练习,每年都有一定概率出现往年的真题原题。近几年的考察重点在艺术代表人物、艺术作品、艺术观念等。简答题多考察艺术史中的代表性艺术观念、艺术思想,要注意对比和特点。论述题主要集中在艺术概论,需要有宏观理念,学会用艺术概论的专业术语结合与艺术史、现当代艺术之间的例子。如果能在答案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则得高分的概率更大一些。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复习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时,一定要补充美学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点答题。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设计专业813艺术设计专业科目的考试有所改变,根据近两年的真题,该科目考察涉及陶艺、摄影与数字媒体、数字艺术专业。摄影与数字媒体专业是2021年才增加的。从真题的题型来看,较往年没有大的变化,主要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陶艺的考察重点在于设计史,但同时注重结合数字媒体以及当下的设计热点,摄影与数字媒体的考察重点为设计史和摄影史的结合,数字艺术的考察重点为设计史和数字媒体的结合。也就是说,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依然要以设计史的复习为基础,同时注重与其他科目的结合,最好能够做好思维导图,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的架构,在回答这类综合性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
不能合理安排时间的同学或者没有系统规划的同学可以选择相信弘时教育,弘时教育的老师可以帮助你安排合理的复习规划,让你按部就班,逐步提升。同时,弘时教育有多位老师辅助指导制作作品,帮全面优化画作,让你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06 EDUCATION 弘时考研辅导
弘时教育是以考研、考博、留学为主体,面授+互联网在线教育为平台的高端升学培训品牌。机构秉承‘弘艺尚德 与时并进’的教育理念,致力于让本科学高分圆梦、升学名校。立足学生未来发展,培养研究生素养,注重基础,专业领先,个人能力强化,真正培养专业功底扎实的全能高手。弘时教育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不同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与“学生讲教师听”相结合,要求学生课前准备问题,课堂提出和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有思考。
07 EMPLOYMENT 未来趋势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设计专业硕士本身倾向于新兴行业,有良好的就业前景。除了可以从事传统的设计行业外,新兴的比如数字媒体设计等也需要大量艺术设计的人才例如:
平面设计:负责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品牌策划,比如海报、宣传单形象、画册的设计等。
产品及包装设计:负责各类产品的造型设计,以及包装造型设计、包装装潢设计。
环境设计:比如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还有一些公共领域比如城市文化艺术的设计等。
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为珠宝、首饰设计样式等。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配饰设计、演员服装设计、制版立裁等。
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传媒、动漫与游戏制作、电视栏目包装等方向。
戏剧影视行业设计:比如舞台背景、服装、场景等等的设计。
新兴行业的设计:比如电商平台,店铺装修设计,以及一些新兴电子APP的设计,比如美图秀秀等软件素材的设计、微信表情包、红包图案以及其他网络平台的设计工作。
游戏动漫设计:游戏原画设计、动漫设计、游戏角色模型、游戏动画特效、游戏场景、游戏美术、插画等。
纵观上述职业,设计类的就业前景非常辽阔,可以选择的范围也很广。掌握了这门技能相当于有了一个大脑里面的“铁饭碗”。为了美好的前景,攥紧拳头一起拼!
最后别忘了到沪学网免费下载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