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工作十几年后,我选择了考研,23年报考了北京地区的一所211院校。这还得从22年的疫情说起,22年北京疫情严重,经常居家办公,在家的那段日子,突然觉得觉得这不是重拾课本做自己梦寐以求考研的最佳时刻吗?于是22年,十月份开始我正式开始自己的考研之路。。。
身边有人觉得生活本就不易,都中年了我这是加剧内卷跟年轻人抢名额,有人则觉得人就应该不服老,有梦就去追。
2017年参加研究生的考生突破了200万人,2022年考生达到了460万人,2023年更是达到了创记录的474万人。
有人说,研究生需要年富力壮,这样才能心无旁贷的做研究,刷文献,发文章,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美国有很多两鬓斑白,或儿女已读高中的同学重新回到校园深造的,也很多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他们有的是为了提高职业生涯的天花板,有的则是只为追梦而报考读研究生。
和20出头的年轻人比起来,大龄考研生常常有着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历,更加笃定清晰的研究方向,以及更强大的抗压能力另外很多人发现实践中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希望能更加系统地进行学习,对某个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带着这种目标重返高校读研往往还会把研究结果带回职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许我也是这种想法。
刚毕业时家里穷,在北京打拼,得先奋斗养活自己,然后又到了结婚的年龄家里催婚,买房还贷,后有了孩子,孩子太小离不开妈妈照顾,如今孩子上一年级了,我也是时候重新定位下自己一直想做而没有完成的事情了。
古人云:“人到三十不学艺。”但这也许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开端,对一个人来说,四十岁是一个尴尬的年龄,离退休不远了,但是假如自己可以活到八十岁,还有将近40年的时间,是可以重新的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向,生活的爱好和乐趣。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有趣,需要学习,通过学习,了解更多的自己不知道的事。
记得2005年金庸先生在81岁高龄时获得剑桥大学荣誉博士,还能按部就班申请剑桥大学的硕士,并于2006年完成硕士论文。2007年获得哲学硕士学位。老人家还觉得不过瘾,于2010年完成博士论文《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耄耋之年的金庸老先生尚能做到,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那我近40岁考研,想继续读个书,又有什么不妥?
我想说不只大学,世界也不是只属于年轻人,只要有心,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发光发热!少年强则国强,中年强亦是国强!
最后别忘了到沪学网免费下载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