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择校和定专业
学校: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专业:植物学。本科是生物科学专业。本人一直对植物方向的研究特别感兴趣,而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是国内植物方向顶尖的研究所之一,所内的导师也都是业内大牛,同时坐落在上海徐汇区,基于这几个因素,所以才决定包括这个研究所。
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复试线比较低,但主要是因为压分较为严重,所以选择时要考虑清楚。公共课属于北京统一改卷,北京是出名的大旱区。而中科院的专业课是出名的难,且经常会出现偏题怪题。同时本中心复试占比60%,所以需要复试表现较为出色。且植物学与遗传学为植物方向统招,枫林园区与逆境中心一般各招十一二名左右。师资力量为国内植物方向前列,同时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默认为硕博连读。
2022年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枫林园区与逆境中心进行合并招生,因此复试线略有降低,复试线315分,41人进复试。招生32名,报录比1.28;2021年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扩招,复试线只有280分,且招收20名调剂;2020年属于正常招生情况,具有参考意义,复试线320分,枫林园区33人进复试,录取15人;逆境中心20人进复试,录取12人。
2. 初试经验
写在最前面,因为一些原因,错失了学校的保研资格,所以我的初试复习大概是九月底到十月初开始,加上期间学校零零散散的事宜,初试复习时间加起来不到100天,但只要保持效率与坚持下来,时间还是足够的。
专业课:中科院各研究所均为同一命题,而我报考的植物学方向今年也进行了改革,往届专业课一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课二为细胞生物学与植物生理学二选一,而今年专业课二固定只能为植物生理学了。
专业课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门课是公认较为难的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零碎,且每年都有超纲的题目出现,因为中科院鼓励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所以在复试的同时也要关注最新的研究近况。在十月初到十一月中旬,我开展了第一轮复习,杨广笑看下,书本用的是《生物化学》王镜岩第三版,书本很厚,所以学习的时候需要耐心。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进行了取舍,部分章节知识点较为零碎,且难以理解,同时在试卷上只会偶尔出现一道选择题,所以就粗略过了一遍。而例如生化代谢等重要的知识点,在第一遍就要进行重点理解,后期每天也要过一遍。前期对着视频课,自己在笔记本上整理重点,并且对着十几年的整体,圈划哪些是常考点。在距离考研还有50天时,我开始了背诵,每天背诵6个小时(上午4个小时,晚上2个小时),背诵内容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以及论述题。我利用30天时间完成了第一遍背诵,15天时间完成第2轮背诵(第二遍背的时候,因为对知识点有了印象,所以背诵速度会大大加快),第三遍背诵只用了4天时间。考前一天晚上,将真题的选择题再过了一遍,对题型和时间在进行一次把握。
专业课二 植物生理学:相对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来说,植物生理学相对较为简单,且重点章节较为集中。但每年都这些章节中挖出新考点,所以对知识掌握的全面程度具有更高要求。看哔哩哔哩上名叫自由的云XN的up主,是一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老师主讲,还参考了郑彩霞教授,但年代较为久远。复习进度上,我安排较为简单的章节一天学一章,较难的章节(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为三天进行学习,对着书本知识和真题进行笔迹整理。10-11月我就完成了第一轮学习,11-12月进行了第二轮背诵,之后我用了10天时间对着真题进行了一遍要点默写,剩余的时间进行第三轮背诵。而考试中包括的实验综合题并没有很好的参考书,我准备时参考了李颖章的《植物生理学复习指南暨习题解析》以及将历年真题的实验题进行整理,形成自己的答题套路。
专业课参考书目:
生化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2002年第三版),上、下册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植物生理学:①《植物生理学(第七版)》潘瑞炽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②《植物生理学复习指南暨习题解析》李颖章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0
3. 复试经验
2022年复试线315分,拟招生32名,41人进复试,复试录取比例1:1.28。复试准备主要集中在中英文自我介绍的准备,以及对自己的科研经历进行了问题准备。此外时间,我一直在进行模拟面试,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
复试内容:主要包括英语提问、专业知识的提问、本科科研经历的提问以及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复试氛围较为轻松,且老师也会问一些题外话帮助学生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