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人物一知|奥古斯丁:古罗马基督教的“圣人与圣师”|哲学考研

[复制链接]
dayday 发表于 2022-9-14 09: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奥古斯丁 /

“自由乃是神的恩典”

奥里留·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公元354——430),又名“希波的奥古斯丁”,出生于罗马帝国北非努米底亚省,母亲是基督徒,父亲却是异教徒;他是欧洲中世纪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由于他在对基督教教义创立、解释、辩护方面的巨大成就,死后被教会封圣,所以也叫“圣·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的一生路转峰回,他家境优渥的童年放荡不羁的青年改邪皈依的中年三个阶段,恰好契合了《圣经》所描绘的人类自我解救的过程,即受造原罪救赎。他重新申明了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三一论”,被誉为“带领西方在精神上进入中世纪的第一人”。

奥古斯丁对古代哲学尤其是新柏拉图主义的回应,远远超出其他拉丁教父,他和托马斯·阿奎纳一起构筑了中世纪哲学的两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其代表作品包括《上帝之城》《基督教要旨》《忏悔录》等。

幼年期:

公元354年,奥古斯丁出生了;他家境殷实,我们在其自述文《忏悔录》中可以看到他对自家的大果园女仆的描述。

他的父亲赫古鲁斯是一名异教徒,为人贪恋世俗,基本上不管教儿子,经常和各色闲杂人等打交道,以醉酒美色为乐。而母亲莫尼卡却是个虔诚的基督徒,面对丈夫的不忠,莫妮卡并未自甘堕落,几乎以一己之力支撑起了整个家庭。莫妮卡十分关怀儿子的成长,希望他日后成长为一名基督徒。

正是因为父母双方性格的“矛盾性”,小奥古斯丁自幼形成了一种“双面人格”:一种是贪婪恋世、放浪形骸的享乐主义;另一种是专诚向上,追求真理的虔诚之心。由此,奥氏的心灵深处往往就成了善恶剧烈斗争的战场,这种“亦正亦邪”的家庭背景也从根本上预示了奥古斯丁的“堕落与救赎”。

△在妈妈身边的奥古斯丁

青年期

13岁那年,奥古斯丁拒绝了母亲的挽留,执意前往马达乌拉学习雄辩术,紧接着又在17岁赶赴迦太基学习修辞学。正是在这里,奥氏认识了一群当地的纨绔子弟,并与某位“女青年”育有一个私生子。(一开口就知道是“老渣男”了~)

天才对智慧的渴求是掩盖不住的”,虽然奥古斯丁早年放纵于情欲,但当他19岁时读了西塞罗的著作后,已有心追求真理,并以此为价值导向。在20到30岁之间,他的信仰从单纯的雄辩术转向摩尼教宣扬的“善恶二元论”,而后又接受了怀疑主义新柏拉图主义

远在故乡的母亲得知他信奉异端,十分痛心,幸有一位善心的主教劝慰她说:“你用这么多眼泪代祷的儿子,不能灭亡。”

△认真学习的男人最有魅力

中年期:

公元382年,奥古斯丁读到新柏拉图派的威克多林传记,认识到“上帝不但是一切良善之源,也是一切真实之源”,又听闻埃及的修道士之高尚圣洁生活,乃自惭虽是个知识分子,反为情欲所劳役。

在悲痛自责之余,他拿起《新约》圣经,读到这样一句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淫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这句话仿佛是为奥古斯丁量身定做的一般,给他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公元386年,奥氏彻底皈依基督信仰!(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呐~)此时的他离开了情妇,辞去教职,退居在一处山庄,为后来接受基督教的洗礼作精神上的准备,闲时与诸友人、学子共研哲学。次年复活节时,奥古斯丁父子与好友同在米兰受洗于安波罗修。可是在他们回乡的路途上,母亲却因患上热病而不幸离世

△奥氏正在为年轻时的行为忏悔

晚年期

公元391年,奥古斯丁受邀前往离他家乡不远处的希坡(Hippo)担任神父,四年后又继承主教一职。在希坡,奥氏创建了第一所修道院,作为训练教会领袖人才的场所。而其余生则致力于宣讲福音救济贫弱等事业上,更是为了解决北非教会的各种争端到处召开宗教会议,四处奔波。

这位拉丁教会的领袖同样因为热病逝世于希坡,终年七十六岁,他的肉体虽然死去,但是他的思想却在历史上留存且延绵不断

△四处奔波布道的奥氏

《友谊

在奥古斯丁的童年时期,有一天他与一众好友在邻居的花园里偷梨。虽然花园里的梨已经开始腐烂,远不及家里的梨子香甜,但他还是偷了。

起初,他无法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除了一点:“我并没有从可耻的行为中发现什么,只发现了可耻本身!”

随后,奥古斯丁突然意识到自己对于偷梨的行为完全没有兴趣,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和朋友们在一起,便发出感叹:“友情太不友好了!它是思想中难以揣测的诱惑者,是真正的邪恶之源!”

点评:一帮“损友”之间的友情往往更带有欺骗性的吸引力~

△45度仰望天空,不让眼泪落下

《公务员的烦恼

当奥古斯丁30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罗马帝国法庭的知名辩术家,政治地位极高。尽管如此,他并不喜欢充满阴谋和政治活动的法庭生活。

有一天他乘坐马车去给皇帝递交一些文章,里面形容道:“街上醉酒的乞丐也比我疲倦的生存要少。”

△拿着“燃烧的心”写作的奥氏

自奥古斯丁皈依之后,他为了捍卫基督教教义四处布道,逐渐在基督教世界里声誉卓著,为基督教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足以与希腊教父哲学家们相媲美的拉丁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是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一生著述颇多,《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独语录》等皆是他的重要作品。

“光照说”:奥古斯丁为了说明上帝与认识的关系,综合了柏拉图的“日喻”,作出了一个他对认识过程的比喻——光照说。在这个比喻中奥古斯丁用比作上帝视觉感知活动比作认识活动,上帝的作用就是这个视觉感知过程中光照的作用

“恶”:奥古斯丁把恶定义为“背离本体,趋向非存在……倾向于存在的中断”。在世界的存在等级中,低一级事物是相对于高一级事物的非存在,如果事物趋向非存在,那么这就是恶,奥古斯丁区分了三种恶:“物理的恶”“认识的恶”“伦理的恶”

“原罪说”:奥古斯丁在晚年倾向于认为,“伦理的恶”的原因实质上是人类的原罪,由此发展出“原罪说”。他说上帝在造人时曾经赋予人自由意志,但自亚当“原罪”之后,人的意志已被罪恶所污染,已经失去了自由选择的能力,而只会选择恶,甚至连自由意志也没有了

总体来看,奥古斯丁是中世纪哲学的重点人物,由于中世纪哲学在大部分高校中考试频率不高北大除外),所以奥古斯丁的考试频率中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都有考察。

奥古斯丁的思想一般分为认识论、神正论、时间观、理性与信仰关系论这四个板块。其中认识论考“光照说”,常考题型为名词解释;神正论考“上帝存在的证明”、“恶”、“救赎”、“上帝之城”等问题,三种题型都有过考核;他的主观主义时间观主要考察题型为名词简答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考查题型为简答论述题


沪学网考研课程全免费,首家、全免费、全网实时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官方群:651222885

官方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