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题的审题是答题前的重要条件,最近纪念分析设计是越来越灵活了,但是它再灵活,它总是有于它相适应的考试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不会超过考试大纲要求的规定内容。所以如果所有问题不是很明确的话,大家首先留下很大的功夫看看这个题目究竟是要考哪一章的哪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了节完成了一半。
我举一个例子,2023年,考了一道砍木头的漫画题,这是一个辨析题,这个出来了以后社会上引起了很热烈的反响,很多考生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要找到对应的考点,首先要对漫画的寓意要有一个准确的理解。第一幅画是六个人站在木头上,第二幅画是六个人站在六段木头上,第一幅画的标题是工作,第二幅画的标题是任务终于落实到人。题目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对漫画反映的工作方式进行辨析?我觉得这个题目首先要明确漫画是讽刺性的漫画,本质木头要完整的从这个地方搬到那个地方才能用,现在把木头钜了五段,从这个地方搬到那个地方就不能用了,它是讽刺的意思,如果这一点能看清楚,它对应的知识点就是完整与部分的部分。这个提问不是很清楚,一定要花比较大的工夫研究,花四五分钟把意思搞清楚,究竟是考什么东西。否则无法答题可能答偏。
为了搞清晰题意就是细看,第一细看分析题的导语,比如下面是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材料,比如说下面是有关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材料,下面是有关中国收入分配的材料,这句话实际上比较把这个问题的大范围界定了,这是第一。第二要细看材料,现在的题往往是单材料或者双材料,04年的两个题都是双材料,很少有多材料,就是三个材料,一定要把材料之间的相同点和共同点蕴含的信息搞清楚。第三个对于材料的出处大家要细看,特别是毛泽东思想概论这样和历史联系比较密切的课程,比如说王明的著作、陈独秀的著作、毛泽东的著作,名字一出来,实际上他的观点基本上就出来了。第四是认真的看提问,提问要联系起来,不要只看一个提问,把这些提问都联系起来,再一个一个看。
我举一个例子,2023年哲学出了一个关于闻一多的题目,说闻一多上课的时候在课堂上黑板上写了一个数字2+5等于什么?开始学生不知道问什么?后来闻一多又问一遍,学生答2+5=7,闻一多说2+5=7在数学上恒定不变的,他说在艺术上2+5=10000也是可能的,这样一个事情最后有两个提问,第一个提问:既然数学领域2+5=7是颠覆不破的,为什么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如果大家是孤立的看第一个问题,相当一部分同学可能都不知道这个问题问的是什么,感到很困难。如果把第二问联系起来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题目设计的时候实际上想让在第二问对第一问有一些提示,第二问是:在认识活动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很显然第一个问题就是讲理性认识与非理性认识问题。2+5=7是理性认识,万马奔腾2+5= 10000是艺术想象,非理性认识。所以先把题目搞清楚然后再来回答,所以不要孤立的看一个提问,把整个题目都看了然后再回答问题,因为后面提问往往包含前面提问的信息,命题当中就包含了一些提示在里面,这一点大家要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