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国考研大军五大“病态”乱象

[复制链接]
[db:作者] 发表于 2022-8-13 04: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眼下2023年的考研学子刚刚入学,2023年的考研战火又熊熊燃起。在炎炎的夏日里,学子们在教室里埋头苦读。那份执着的精神的确让人敬慕。但如果我们回想一下近几年来的考研状况,在的学生考研较之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某些方面还呈现出病态的动向。
   
    一、大四课堂人去楼空
   
    “大一放松,大二打工,大三租房,大四求生。”这是当下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的顺口溜。 这些“逃离”课堂的大四学生去了哪?除了奔赴招聘会和实习单位,越来越多的大四学生选择了呆在自习室里埋头苦读。可以说,日渐庞大的“考研族”让处于激烈竞争中的学生提前备战,有些学生甚至提前两年就开始做考研准备。
   
    在“忙着考研”、“忙着找工作”这些听起来似乎很合情理的理由下,许多高校的大四课堂出现“空城现象”。旷课学生达三分之一。“我从大三就开始准备了,现在整天忙着复习英语和数学,没时间也没心思去上课。”一位大四学生这样说。
   
    也许有人说考研者可以海阔天空,可以一马平川,但是不是拒绝了课堂便真正的是丢砖拣玉,我看未必如此!但就考研的结果,便可知一二。以政治为例,如果不上邓小平理论、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课程,仅凭那点知识储备及认知水平,莫说考研,怕连毕业都成问题了。
   
    二、名校名校非你不要
   
    这种病态考研的迹象有两种:一是要考就考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否则不去;二是无论何校必定要考上,哪怕完全牺牲自己的择业资本及本科专业。
   
    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能够进入名校学习是无上光荣和自豪的事情。许多考生考研也是出于“名校情结”。但是名校真的就意味着最好吗?
   
    在拥有众多全球名校的美国,哈佛无疑是其中耀眼的掌上明珠。但据调查,哈佛的物理系并不强,甚至不能跻身全美前十,远不如麻省、斯坦福等其他名校。由此可见,即使像哈佛这样的院校,也不可能处处都强。
   
    有不少人认为名校的硕士,找工作等于加上了双保险,但不能忽视一个现实: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未能找到工作的人仍有少数,而一些大专院校的学生却找到了令人羡慕的好工作,这一点是不是值得一心只想进名校的考生深思呢?
   
    三、为就业镀金考研功利化
   
    一名学生说现在他们班有20来个同学报名考研,他们考研的原因有很多,如缓解就业压力、考名校、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为以后找份好工作打好基础等,而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迫于就业压力才打算考研。
   
    一些企业公司和社会部门、包括公务员考试中的部分岗位在选用人才时非研究生不录,一些行政部门在考核评估工作人员时,对学历的要求很高很严,因此考研也是一个新的“敲门砖”。小刘说:“我本科读的学校没啥名气,通过考名校的研究生来‘镀金’,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在就业时能给自己增加些自信心。”
   
    目前考研大军中,一部分确实是因为喜欢做学术研究而选择考研,而另一大部分学生完全受就业压力或家庭影响被动考研。这部分学生往往在备考过程中意志不坚定,时常半途而废。一资深教授坦言,当考研成为功利性行为时,招生质量下降是必然的。
   
    四、千金一掷万元备考
   
    近年来,考研一年热过一年,考研被称为继高考后中国的第二大考试,而考研经济也成了中国第二大“考试经济”。
   
    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使得今年的考研人数继续“逆势上扬”,如今经受着精神和经济双重考验的数百万考生已进入冲刺阶段。为了能在千军万马的竞争者中胜出,考研学子们不得不“一掷千金”,上辅导班、买辅导材料,租房,虽然前途未卜,但不少考生已投入上万成本。“考上还好,考不上,钱就都打水漂了。”一位考生如是说。
   
    不管哪类考生,购买参考资料和参加相应的培训班都是不小的开销。记者走访哈市高校周边一些书店发现,受“考研热”影响,各类考研辅导书籍近期很畅销。记者在学府路一家书店看到,有不少备考大学生当场花了600多元,抱走了七八本考研辅导书。
   
    五、“钉子户”紧盯北上广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为2023年考研准备的时候,很多人毫不犹豫地把目标锁定在北上广等大城市或发达地区的高校。也许,其出发点是好的,然而盲目的选择也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对考研而言,高校所在城市的“大”与“小”有时候是相对的,成功率才是首要的考虑因素。
   
    报考哪个地区高校的研究生,这其实就是考研的方向,地区确定了,考研就有了目标。但是,对地区的选择是否是考生报考的首要条件呢?答案是否定的。考研要注重成功率,也就是说,首要的问题是要选择能够考上的学校。如果考不上再去找工作,就已经来不及了,这就意味着考研和工作都没有成功。
   
    从这个角度来看,考生在选择报考院校时,应弱化院校的地理位置,根据自身实力决定报考院校。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使读硕士的时候不是在大城市,我们也可以通过考博到大城市去发展,三年研究生学习之后,还有很多机会可以走进大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官方群:651222885

官方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