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圈子里面有一个很火热的话题,那就是保研生和考研生之间老师们更喜欢谁?谁的能力又更强呢?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两极化的。
自己考上研究生自然是自己能力的彰显,可是又有人说只有保研的学生价值才更高,因为他们的强大之处就在于他们根本就不用考试来验证自己的实力。
评价一位研究生的能力应该从多个方面出发,所以在研究生开学以后,很多学校会举办一场摸底性质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这场考试的意义很大,别看大家都是考研成功上岸的人,但是其中有一部分是保研的学生,他们之前并没有参加过全国性的选拔考试,能力也有待考究。
学校开展研究生入学考试,也正是为了去摸清楚每一位同学的真实实力,但是这场考试却让很多保研生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缺陷。
在某所高校的宿舍里面,有一位刚刚研研上岸的女大学生就在自己的座位上焦虑到痛哭流涕,一边哭还一边翻着书,嘴里念叨着来不及了,来不及了。
一位保研生明明应该对自己的实力很有信心,而且通过导师的推举,她在未来的研究生生涯中,似乎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为什么要说来不及了呢?
原来问题就出在保研这上面,这位保研的女同学被告知原来学校的入学摸底考试考的都是考研时需要复习到的内容,但是她却从来没有复习过。
听到这里同宿舍的考研学生们都笑了,从来没有想到考研学生竟然能在比较当中脱颖而出,实现了扬眉吐气,一旦涉及到真正的知识功底,保研学生可能真的就要露怯了。
那么这么说来,是不是就意味着其实根本就没有完美的研究生,无论是保研还是考研都有各自的缺陷?保研成功的学生也不一定真的就能在学习能力上打败他人。
从这件事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保研上岸的学生照样要面临挑战和质疑,也有可能承担一些较大的风险。
第一个风险就是对于基础知识这方面的考验,可以说参加保研的同学在本科阶段绝对都是学习数一数二的学霸。但是在考研备考这一块儿,他们是零基础的。
但是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考研需要考哪些内容呢?很显然就是因为学完了这些内容,我们才能顺利地过渡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所以保研学生会有基础不足的风险。
第二个风险,保研的学生很有可能让未来的导师感到失望。都说研究生导师们特别喜欢保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都是其他大学教授推荐的。
只不过期望越高,失望可能也会越大,一旦保研学生并没有在研究生工作期间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很容易让导师感到力不从心。
第三个风险,保研的学生要面临着内卷,实力更强的考研学生的正面冲击和较量。其实保研学生的承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真的不一定比考研学生强。
因为我们想想就知道考研的学生经历的是更加残酷的选拔,在考研备考的整个阶段,他们早就塑造出了更强大的人格和内心。
所以即便研究生阶段的工作和学习压力很大,生活也很繁忙,可是考研的学生也都能顺利地进入状态,不像保研学生那样对未来毫无准备。
说完了面临的风险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保研也并不是一免死金牌,相反也有可能成为我们人设上的重担,一旦你扛不住这个人设,那你就会彻底崩塌。
因此考研的学生如果想要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平衡自己与考研学生之间的实力差距的话,首先要做的就是千万别感觉良好。
真正优秀的人从来不会把自己现阶段的小有成就当回事儿,反而他们会逼迫自己继续像平常那样认真地学习,有规律的前进。
所以保研的学生一定不要在读研期间表现出自己的优越感,甚至是得意忘形,忘记了去与他人进行较量。那样的唯一后果就是会被导师无情地抛弃。
其次就是在保研成功之后,我们照样也要熟悉参加研究生考试的那些内容,否则真的有可能衔接不上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的这个过渡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