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历“含金量”的下降,本科文凭的竞争力微乎其微,学生要想在就业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得想办法提升自己的学历,考研就成了无数学生的新选择。
考研本就是一场“精英”选拔,对考生的考察标准比较高,再加上报考人数逐渐递增,让上岸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大有一种“千里挑一”的架势。
因此不少学生将心思都花费在了备考上面,想要以不错的初试成绩进入复试,争取给导师留下一个好印象,也会想尽办法在复试中以出色的表现获得导师的青睐,但在复试中有一些“潜规则”,稍有不慎就会被淘汰。
考研复试的“潜规则”,这4类考生导师不会收,初试成绩高也不行考研复试相当于一个简短的面试,导师通过学生的表现来选拔合适的人才,而在短短几分钟的复试中,考生的一举一动都将对最终的结果产生影响,在多数导师的眼里,有4类考生是不会被录取的。
第一类是专业能力比较差的,研究生日后是要从事专业的科研道路,如果在复试中考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分析不够透彻,回答问题又坑坑巴巴,那么导师就会认为考生专业能力差,这样的人自认不会被录取。
所以考生不能只会埋头于书本,对于专业知识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锻炼口才,千万不要“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那样复试很吃亏。
第二类是回答问题条理混乱的考生,科研注重思维逻辑,如果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条理混乱不清,那就证明他思维逻辑性较差,或者是抗压能力较差,这类考生也是不会受待见的。
而且条理混乱也很难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再好的能力也都被掩藏起来了,所以考生要多锻炼自己的临场发挥能力,以免因此影响上岸。
第三类是打扮不得体的考生,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穿着打扮对于复试来说也很重要,如果打扮得太随意或用力过猛的话,就会给老师留下一个不好的初印象,而且还会对考生的态度问题产生怀疑。
第四类是英语口语水平太差的考生,英语是考研的必考科目,而且日后还会遇到外国文献资料的研究、外出学习交流等情况,英语口语水平太差会带来很多麻烦事,所以口语不好的考生也很难受到导师青睐。
考研初试考察学习能力,复试则是综合素养,考生要找到提升重点研究生本身就不属于大众教育而是精英教育,所以对于人才的选拔标准自然会更高一些,除了书面的那些知识之外,学生的整体能力才是最关键的,所以才会有初试复试两个环节。
而初试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书面考试,学习能力强且用功的学生基本上是不成问题的,所以初试选拔出来的都是学习能力比较强,起码是比较会考试的学生。
但是复试就不一样了,学生需要与导师面对面沟通,通过一言一行哪怕是外在形象,都能够看出学生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所以复试的难度系数是非常大的,表现不好就很难被认可。
而且初试是有考试的方向和侧重点的,但复试却要依靠学生的情商和临场应变能力,除了基本的学术性问题之外,导师往往会提出一些自己的疑问,那么面对这种考题之外的提问,学生的反应最能表现个人能力。
因此想要从众多考研党中脱颖而出,考生就不能只将注意力放在初试的备考上,还要想办法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心态的调整、临场发挥的能力等等,所以初试复试各有侧重点,学生要找准重心才能事半功倍。
想要在复试中让导师眼前一亮,学生需要做的准备有很多复试是对学生的全方位考察,首当其冲的就外在形象,穿着打扮要正式得体,要以正装为主,男生的打扮要清爽一些,而女生要化淡妆,不要浓妆艳抹,以免给导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举止方面也要大方得体,不要显得唯唯诺诺,在入场之前做好心理建设,多给自己加油鼓劲,可以通过深呼吸来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在导师面前表示得从容淡定一些。
导师提问之后不要急于回答问题,先理清自己的思路,保持思维逻辑顺畅,然后再进行作答,语速也要适中,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就可以,千万不要前言不搭后语。
当然在复试到来之前,学生需要做好一些准备,比如对于固定的考试题型做好预案,多在亲朋好友面前进行演讲锻炼口才,提前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等等,可以寻找一些过来人询问经验,做到真正的“未雨绸缪”。
【笔者寄语】考研初试已经过去了,考生在等待成绩的同时也要为复试做好准备,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者,希望所有的考生都能够以优异的成绩成功上岸,开启下一段学习之旅。
话题:你觉得考研复试还有哪些“门道”?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后别忘了到沪学网免费下载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