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把握研究生思政的三个着力点

[复制链接]
[db:作者] 发表于 2022-8-11 13: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在校研究生几年之后将成为引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人群”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事关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为谁培养、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因此,下大力气解决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迫在眉睫。
破除认识偏差,加强研究生思政工作
当前,有关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两种认识偏差。一是“不需要教育论”,即有人认为研究生都是成年人且属于高知识群体,思想观念已固化成型,不再需要学校对其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其实质是否认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与存在价值。应当承认,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及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这种自然自发的提升过程并不能完全满足我国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育德”需要,不能因此就过分夸大年龄和自我教育能力增长在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中的地位与作用,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品质会伴随学历层次和专业能力的提升而同步提高。
二是“不能教育论”,是指有人认为研究生群体生源类别多样、人生阅历各异、年龄跨度较大,加上行动分散,已经无法再对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不仅放大了研究生群体特征给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造成的工作难度,实质上也是否认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空间和潜在效能。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研究生思想道德观念会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研究生阶段只是个体终生发展的一个部分,思想道德素质还处在发展完善的进程中,即便研究生群体价值观念已经初步成型,仍然可以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其内在潜力,通过重新的内生与外塑使其思想道德素质发生积极改变。
把握独特属性,破解关键问题
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还面临“照搬教育论”的误区。有人认为研究生和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没什么大的区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只需要把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系照搬过来使用就可以了,不需要进行独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设计。这种观点实质是忽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属性与特殊规律,制约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事实上,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独特属性。一是具有学理的独特性。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本质、对象范围、基本特征等各维度都与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显著差别,使得简单照搬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体系,无论是理论解释力还是实践指导力,都无法满足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二是具有实践体系的独特性。虽然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确实有相通之处,但二者在培养目标、内容、载体、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由此,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绝不能直接照搬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而应选择性借鉴、系统性优化,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自主发展与特色创新。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导师
导师是研究生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和交往最为密切的师长。师生关系作用维度多元,情感联系紧密,活动交互频繁,导师的思想水平、道德观念、人生态度、行为习惯都将对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直接而全面的影响。2023年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明确提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进一步确证导师是破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瓶颈最有力的抓手。
发挥导师的关键作用要求“教育者先受教育”。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自身政治立场和思想方法将直接影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就要求导师必须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探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的精髓。同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实践、开放的理论,导师还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指导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导师唯有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方能真正实现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发挥导师关键作用要求导师掌握教育引导的有效方法,切实提升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在秉持“德才并育”的理念下,导师要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研究生指导全过程,对研究生主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思想方法教育,在日常的言传身教与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切实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比如,在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中,导师可以通过指导研究生在论文选题、材料收集、文章写作等环节中始终聚焦现实问题,深入社会收集资料,并通过创新思路、观点回应和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引导研究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以此培养研究生形成实践的观点。
又如,在师生研讨中,导师可以结合研究生好思辨、好质疑的特征,引导研究生对诸如科技革命的得与失、电商平台的利与弊等问题展开广泛讨论,引导研究生关注现实问题、形成正确认识的同时,促进研究生形成辩证的观点。
再如,在日常交往中,导师可以结合师生关系形成、发展过程,阐明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还可以率先垂范,在日常点滴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此引导研究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等。导师还要善于针对每位研究生独有的思想困惑开展个性化教育引导,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向学生的转化,实现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懂、真信、真践行。
(作者:刘志,系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教授,该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研究”〔18BKS154〕阶段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官方群:651222885

官方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