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公费还是自费?”三年前,新入学的研究生在见面打招呼之后,一般都会向对方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已被“你拿到几等奖学金”取代。同学们关注焦点的变化,其背后隐藏的逻辑是自2023年开始试点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政策变化,改革的重点之一则在于资助制度。改革之前,我国研究生培养分为“计划内”、“计划外”、“定向培养”、“自筹资金”等多种方式。其中,占研究生主体的国家计划招生为“公费生”,“公费生”由国家下达培养经费,不仅免收学费,并且每月还可以得到基本生活费。改革之后,研究生不再有所谓“公费”之说,大部分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在入学之时都能获得一定等级的奖学金,学费全部由奖学金冲抵或者由学生补齐奖学金不足以冲抵的部分。极少部分没有获得奖学金的科学学位的研究生以及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则需要全额缴纳学费。
2023年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推广试点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始于202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三所高校率先开始试点工作。2023年,试点工作推广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 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这17所全国重点高校。2023年,全国56所设有研究生院的重点高校中有53所开始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进程。据悉,2023年,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将推广到全国中央部属院校。也就说,除教育部直属高校以外,国防科工委直属的北京理工大学、外交部直属的外交学院,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的暨南大学、共青团中央直属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也将加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阵营之中。记者了解到,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项目,今后极有可能推广到其他非中央部属高校,建议参加2023年度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同学最好事先到目标高校的研招网站或者致电研招单位了解相关具体情况。
据教育部的文件以及各研招单位公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是导师责任制和资助制度。改革后将通过导师资格遴选考核、招生计划分配、导师依托科研工作为研究生提供自助和助研岗位等机制,实现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紧密结合。改革后将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本着“学校多出一点,教师多筹一点,学生多得一些”的思想,减少负担。各高校旨在通过奖学金、助学金、各种创新与扶持基金等途径以及实行动态评定和导师参与评定等机制,提高对研究生的奖助覆盖面和奖助制度。不过,就笔者所在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所谓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主要还是奖助制度的改革,其他诸如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导师遴选、就业指导与改革之前区别不大。
部分重点高校奖助制度
已经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高校由于所处地域、办学条件不同,具体的奖助制度也有相当大的区别。但是,基本的理念和模式是相似的:各个学校都给学生提供一定等级的奖学金,然后辅之以一定数量的“三助”(助研、助管、助教)岗位,以此来帮助学生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业。记者在此次拟列出全国主要城市报考人数最多的十二所高校在改革之后奖助制度的基本情况。
北京大学
北大的奖学金分为三个等级。一等奖学金每年的金额是学费金额约7200元,二等奖学金每年的金额是学费金额约3600元,三等奖学金每年的金额即是学费金额。北大目前每年的学费是13500元。所以,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同学每年可获得总额为20700元的资助,获得二等奖学金的同学每年可获得总额为17100元的资助。也是说,除开学费外,获得一、二等奖学金的同学分别还有7200元、3600元的生活费用。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为研究生设置“助教”、“助管”岗位,导师院系为研究生设置“助研”岗位。承担助教、助管岗位的研究生,其学费和岗位津贴由学校提供;承担助研岗位的研究生,其学费应由学校和导师(院系)分担,改革过渡阶段学费由学校提供,岗位津贴由设岗导师(院系)提供。研究生未获得“三助”岗位,可向学校提出减免学费申请,不申请或申请未获批准者,应交纳学费。据清华核研院的同学透露,实际上所有清华新入学的科学学位的研究生都会被学校默认为“助研”,本科直接升入研究生的同学每月可以获得360元的生活津贴,有两年工作经历的同学每月可以获得380元的生活津贴,有4年工作经历的同学每月可以获得400元的生活津贴。承担助管、助研工作,还能获得额外的劳动报酬。
中国人民大学
人民大学研究生基本奖助金分为“特等奖助金”、“全额奖助金”、“半额奖助金”三个层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各层次奖助金的具体金额有所差别,覆盖面总体上达到80%。三年制研究生三个等级的奖学金金额分别是16000元、10000元、5000元;两年制研究生三个等级的奖学金金额分别是18000元、12000元、6000元。三年制、两年制研究生的学费分别是8000元、10000元。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从2023年9月起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65%的硕士研究生、100%的博士研究生每年都将获得不同等级的奖学金(含研究生培养费和生活费)。其中两年制硕士研究生三个等级的奖学金分别为每年1.43万元、1.31万元和1.19万元,三年制硕士研究生三个等级的奖学金分别为每年1.18万元、1.06万元和0.94万元。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只要获得奖助金,就可以免交学费,另外每年还可以获得数额交大的生活补贴。工科一、二等奖助金获得者在学费之外分别可以获得7200元、4800元生活补贴;理科、医科、管理类分别是6960元、4560元;文科、经济类、艺术类则分别是6720元、4320元。另外,所有研究生在读期间还可以获得1000元的调研费用。硕士研究生奖助金的覆盖面是85%。
武汉大学
在武汉大学拟订的改革方案中,80%的硕士研究生都能够得到现有学费全额或一半的基本奖学金资助,80%的硕士研究生还能得到三类每月达300~600元不等的助学金资助,此外还有一定比例的优秀奖学金和各种专项奖学金的资助。一名优秀的硕士研究生从学校设立的基本奖学金、助学金和优秀奖学金中获得的最高资助将达到1.88万元。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自2023年起建立和实施以研究生奖学金等为主要内容的研究生奖助新体系。研究生奖学金是根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而实施的,主要由学业奖学金、专项奖学金构成。学业奖学金由学校出资设立,面向非定向研究生,硕士生学业奖学金覆盖面不低于70%,一等奖金额8000元,二等奖也能达到4000~5000元。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为硕士研究生提供四类奖助学金。一等奖助学金:提供全额学费和普通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二等奖助学金:提供全额学费和普通奖学金;三等奖助学金:提供半额学费和普通奖学金;四等奖助学金:提供普通奖学金。该校录取的全部硕士生都可获得奖助学金资助。
浙江大学
改革后,浙江大学采取奖助学金的方式资助研究生,90%的非在职硕士生可获得一等、二等助学金,冲抵全额或半额培养费,70%~90%的硕士研究生可以获得由导师和学校共同出资的助研经费,一、二、三等奖学金分别为每年9600元、8400元、7200元。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奖学金原则上按三年评定,提前攻博学生在获得博士生资格当年起参评博士生奖学金,硕博连读学生前两年参评硕士生奖学金。特等奖学金三年全程5.1万元(其中学费3.3万元,生活费1.8万元);一等奖学金每年1.7万元(其中学费1.1万元,生活费0.6万元);二等奖学金每年1.5万元(其中学费1.1万元,生活费0.4万元);三等奖学金生活费每年0.4万元。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非在职的全日制硕士生的资助面有60%左右。中大为非在职全日制硕士生设立的奖助类别分Ⅰ、Ⅱ、Ⅲ类,其中第Ⅰ类名额第二年用于硕博连读生,获得硕博连读资格的非在职全日制硕士生除免交培养费外,第二年可以获得由学校和导师共同提供的生活津贴不少于7200元,获得Ⅱ类奖助名额的非在职全日制硕士生,除免交培养费外,还可以获得由学校提供的生活津贴,每年不少于4800元。Ⅲ类名额相当于原来的自筹经费生,需交纳培养费每人每年10000元,从第二年开始可参与Ⅰ、Ⅱ类奖助金名额的评选。中大还会在第二年增加部分Ⅰ、Ⅱ类奖助名额,以全面实现资助名额的动态管理。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硕士生奖助金包括学费和生活费两部分,共分为三等。奖助金标准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导师而有差异。Ⅰ等奖助金每学年最高可达19600元资助,最低不少于12000元/年。Ⅱ等奖助金最低不少于10600元/年,Ⅲ等最低不少于3600元/年。60%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资助。硕士生受资助人数较改革前增加24%,资助标准提高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