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学们积极准备复试的同时,还有一群这样的考生朋友:因为初试成绩不够理想或者复试折戟沉沙。前方的路该如何走?套用莎士比亚在其名著《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句式,调剂还是不调剂,这是一个问题。跨考教育找到了4位代表性的考研过来人,请他们谈谈当初作出选择时的所思所想。
学生真言
我报考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后来调剂到同院的市场营销管理专业。我之所以选择接受调剂,是基于考研形势的考虑。目前考研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由于就业压力和本科学历的普遍化,考研的人数只会越来越多,报考名校的竞争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从我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来看,人大商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报录比例接近13:1,而且当时31人进入统考的复试,最后只招了13人,所以竞争还是比较残酷的。另外,人大商学院复试占的比重很大,复试的考查范围很宽,很难备考,因此复试的不确定性也较大,稍微发挥不好,就有可能被调剂或者淘汰。综合考虑了考研的形势之后,我选择了调剂,毕竟考研除了努力之外确实也含有运气的成分。
——小王中国人民大学市场营销管理专业研一本科就读于北京工商大学
当初之所以报考中山大学中国哲学专业,我基本上就是冲着它的名气去的,毕竟中大在华南地区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学校。我的目标不在热门专业,而在于进入一所名校。我因为初试成绩不够理想而无缘中大复试,但是却意外从中大哲学系的研招老师那里获悉厦门大学哲学系的科技哲学专业需要调剂生,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就向厦大发出了调剂申请,并且最终顺利通过面试并拿到二等奖学金。与中大相比,厦大在名气上一点也不逊色,对我这样急于进入一所名校的学生来说,能够碰到厦大的调剂机会,怎么会轻易放过呢?我很庆幸及时发出了调剂申请,事实证明我的选择并没有错。我比其他人聪明的地方就在于我知道我最想要什么,而且我知道很多时候许多事情并不能两全其美,所以当机会来临时,我就毫不犹豫地抓住了它。
——小吴厦门大学哲学系科技哲学专业研二本科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
我之所以放弃调剂,是因为我已经为自己的“北大情结”做出了牺牲,实在找不出理由半途而废。这个跟买股票有点类似,行情跌时,补仓或许比割肉更有利。大四那年,我本来可以保送本校本专业的研究生,但是因为一直抹不去心中的那个“北大梦”,所以我不顾父母、老师和同学们的劝说,毅然地选择了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遗憾的是,我的初试成绩虽然总分过线,但是专业课却有一门没有过线,因此没有获得复试机会。我根本没有想过要调剂,尽管凭我的初试成绩应该可以找到一所还不错的学校。当然我也不是盲目做决定,我对自己的处境有一个全面的评估:首先,我的家庭条件尚可,父母不用我立刻工作补贴家用;其次,我年龄也不大,本科毕业时21岁,多用一年考研也无妨;再次,我的初试成绩让我很有自信,我明白自己的短板在哪里。
——小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研一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
我当初之所以要报考武汉大学社会学专业,最大的原因是想来武汉与相恋4年的女友团聚。我们是高中同学,但是大学并不在同一个城市。大四时她保送了本校的研究生,为了实现我们尽早团圆的梦想,我就报考了她所在城市的武大。可以说,去武大的唯一原因就是想尽早结束两地分居的痛苦,毕竟异地恋的困难和辛苦是没有经历的人难以想象的。我初试成绩不错,但是复试表现得很差,最终以微弱差距出局。我要是想调剂到外地的高校,应该还是能够找到机会的,但是那样的话,我和女友就又不得不再次分隔两地了。我们都不愿意再次分开,于是就决定不接受调剂,下定决心在武汉租房再考一年。幸运的是,我们成功了,不管是爱情还是学业。
——小邵武汉大学社会学专业研一本科就读于兰州大学
专家观点
要不要接受调剂,我觉得是因人而异的。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所报考学校和专业的考研形势。如果该学校和该专业竞争特别激烈,而你又没有十足的把握在来年的考试中稳操胜券,那么最好还是不要勉强地再考一年。二是家庭经济条件。考研复习需要大量时间和经济投入,所以考生在决定是不是要接受调剂时最好掂量一下自己的经济实力,毕竟租房、吃饭、报班、买复习资料都要花不少钱。三是个人意志。考研不只是智力和知识的比拼,更是意志、毅力等情商因素的比拼。漫长的复习极容易让人疲惫、烦躁,所以在整个备考的过程中特别需要考生有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在这三个因素中,我个人认为考生尤其应该关注自己的意志是否足够坚强。
——刘敬鲁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
结语:
每一个人都试图在每一件事情上做得完美,然而,完美仅仅属于上帝的专利,完美的人只能被上帝收回,完美的计划要么留存在百年之后供学者欣赏;要么就只是马其诺防线,过于完美,却无法跟得上形势的变化。是否接受调剂,这往往是摆在很多考研人面前的终极难题。跨考教育提醒大家,如果你是一个沉稳的人,坚定内心的选择,制定好最熟悉而完美的路线图,这样才会一步步地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