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决策部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整合育人资源、丰富育人载体、拓展育人路径、营造育人环境,探索打造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新模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融入培养方案,推动劳动教育从“弱化”到“强化”。成立劳动教育指导委员会,强化对全校劳动教育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不断完善劳动教育机制。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出台《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推动将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理论+实践”的劳动教育模式,依托慕课、专题讲座、劳动技能培训、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强化学习培训;通过组织集体劳动,开展日常生活劳动;通过校园绿化美化、数据处理、网络测试、勤工助学等,开展生产性劳动;通过志愿服务、公益服务等,开展服务性劳动,近三年超过3万人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制定劳动教育教学计划,每学年、每学期制定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方案,开设本科生劳动教育必修课,设置2个学分,要求总学时不少于32学时,根据完成情况设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档考评等级,切实推动劳动教育落地落实。
融入素质考评,引导劳动实践从“被动”到“主动”。深化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修订推免研究生管理规定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将完成劳动教育学时数作为推免研究生的一项基本条件;提高劳动教育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占比,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围绕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活动安排、评价模式、毕业要求等,出台《劳动教育学时认定标准》《劳动教育记录单》《劳动教育学时认定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强化劳动教育组织实施。构建劳动教育管理系统,集相关部门、学生、教学管理人员于一体,实现对劳动教育清单发布、劳动任务领取、劳动成绩认定的全过程闭环管理,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管理的效率与水平。发挥劳动教育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每学年组织劳动教育学时认定,对未达到学时要求的学生进行警示,对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劳动教育理论学习、日常劳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各项活动进行完整记录,形成学生劳动教育电子档案,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融入校园文化,实现劳动意识从“要求”到“习惯”。制定首批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项目群30余项,为学生创造更多劳动实践机会,推动劳动教育生活化、常态化。发挥勤工助学的解困和育人功能,鼓励学生根据自身专长申报勤工助学岗位,年均设立勤工助学固定岗位1500个,参与勤工助学临时岗2000余人次。相关单位通过管理平台,发布劳动实践任务动态清单,依照劳动实践形式和内容,分为3大类13个小类,学生可根据时间安排选择适合的劳动任务。设立“劳动周”,组织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绿色学校建设主题教育、爱校荣校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校园劳动文化氛围,以专题讲座报告、劳动教育基地参观体验、劳动微视频征集、劳动教育成果展等形式,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融入社会实践,培养劳动能力从“掌握”到“创新”。依托学校定点帮扶贵州长顺县工作,建立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农耕体验、民族文化、劳动教育”等为主题,规划设计特色劳动教育课程,通过打造劳动教育研学体系,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劳动品质。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和方式,大力支持学生开展研究式学习和创造性劳动。以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为抓手,将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探索建立以劳促学、以劳促创、“劳动教育+技术创新”的育人模式,培育出《无人机智能采摘技术的研究与实现》《多种光谱分析法快速检测土壤元素实现农业大数据应用》《智能灌溉系统》等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学生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