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余闯 通讯员 刘明星)徒步穿越、山区露营、洞穴探险、绳索救援……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遵义师范学院举行“重走长征路,永远跟党走”野外实践活动,50余名大学生在贵州遵义仙人山上奔走着。
“这些学生是户外运动专业,在学校学完相关课程后,报名参加野外实践活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部副教授杨文革说,“野外实践活动是户外运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户外运动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良好机会。”
2002年,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高校要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开发自然环境资源。从当年新学年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校内积极开设户外运动体育课程,主要包括攀岩、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拓展训练、户外急救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部副主任张源说,学校以地质、资源、环境为特色,自建校之初便将登山运动与地质专业相结合,将登山课列为在校生必修课,成为全国高校中唯一将登山列为体育教学必修课的院校。
“野外实践教学以野外生存技能、野外绳索技能、野外急救技能和体能训练为主,辅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应用。”张源说。近年来,体育部招收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户外运动方向)硕士研究生,主要培养学生登山、攀岩、定向越野、野外生存、野外急救等综合户外技能,采用“校内学习+校外实践”教学模式,目前有北京天池峡谷和玉渡山两个校外实习基地。
为了保障学生校内外课堂实践安全,学校在攀岩课程、定向越野课程和野外生存课程均配备了相关器材设施。攀岩课程设施包括安全带、保护器、动力绳、静力绳、主锁、头盔等;定向越野课程设施包括点标旗、指北针、打卡器、指卡等;野外生存课程设施包括登山包、帐篷、防潮垫、睡袋、灯具、炊具等。
这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贾亦帅第一次进行负重登山。南方闷热的空气,崎岖不平的山路,身上沉重的背包,对他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想起革命前辈曾经也走过这段长征路,当时还有敌人围追堵截,这点困难算不得什么。”回到营地,贾亦帅说还要勤练登山技能。
4天3夜的野外实践活动结束,大学生们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身体,收获颇丰。野外急救、绳索救援、洞穴探险等项目也进行了教授与实践,很好地完成了户外技能学习预期目标。“很多学生说此次红色遵义行受益匪浅,思想上得到了洗礼,身体上得到了锻炼,技能上得到了提高。”杨文革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