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我想知道卷到如今,新传考研专业课大题的评价标准到底是什么

[复制链接]
dayday 发表于 2022-11-14 17: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Q:考研越来越卷,专业课试题有什么变化呢?


A:首先跟我默念三遍:区分度!区分度!区分度!以下所有内容都会围绕这个词展开。


如果非要总结趋势,那么可能有这两个:第一,由于死知识(记忆型知识)的题目越来越难以区分能力,开放性问题的权重将会越来越高。第二,特别基础的知识直接出的可能性减少,前沿性的概念、技术和理论需要更多关注——比如以前可能让你写什么叫“传播效果研究”,现在可能让你回答什么叫“可供性”和“技术想象”。


Q:那么一些特别基础的知识是不是不用背了呢?


A:并不是这样的。首先,基础知识一般在专业课试卷里有规定的固定占比——只不过大家差不多都能答得出来,所以区分度不高,这就是“卷”的体现。其次,对于开放性问题的回答、对前沿现象的思考,都是需要基础知识作为“基底”去进行的,比如可能不会再出什么叫“新闻真实”,但非常有可能出“什么是大数据时代的新闻真实”——这个时候你不但要知道老的“新闻真实性”是什么,还要懂大数据、懂“后真相”。这背后有个核心逻辑:正是这些基础知识——比如什么叫“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舆论”……决定了我们学科的边界,所以就算是问前沿的东西,也要结合能够体现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去思考,答出“专业性”,否则传播学就和其它学科没什么差异了——而学科边界,是整个学界每位老师都默认捍卫的东西。举个例子,如果要考消费主义,一定是结合互联网、结合传播现象去考的,不会单纯直接地考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思想体系——传播学毕竟不是社会学;如果考区块链和NFT,也会跟它对新闻和版权的影响结合起来,大概率不会直接考你区块链的架构模型是什么——传播学也不是计算机科学。


Q:那到底该怎么答好专业课大题呢?


A:首先我们可以确定,大题确实有模板和套路——但你背模板只能背结构,比如5W,或者“现象-问题-原因-策略”,或者“what-why-how”,千万不要逐字逐句地把机构给的内容照搬到试卷上,这就是找死。你得在结构里酝酿自己的思想、事例和观点,流水线批量生产的东西哪个人会喜欢?相反,改卷老师看到一个人回答是这样,两个三个四个还是差不多,ta不会觉得你把卷子填满就劳苦功高,相反ta会很恼火,因为你浪费了ta的时间,这样你还能有啥好运吗?这背后的甄选逻辑是什么呢?就跟求职一样。


我们要把回答专业课大题按照面试求职的逻辑去理解——事实上研究生的甄选就是在“面试”——面的是老师未来的左膀右臂、学术助理、博士生后备军。你需要换位思考,老师们在卷面上期待看到的内容最好是一个“局内人”写的,能够作为一个“专业人士”跟ta对话的思想和观点,这个考生不是在答题赚分,而是在分享跟改卷老师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所以答案中如果能看出浓烈的表达欲、长久的思考痕迹、无需解释的共同理解前提、一种对话的渴望是最好的——在这个风格下把你对一个问题的了解和盘托出,如果能结合自己观察的独特例子、细节会更佳。很多老师其实在改卷的时候就是在寻觅那一两个能把ta兴奋点带起来的关键词。但这种能力是花钱能复刻的吗?肯定不是,所以区分度出来了。


总而言之,你在那几百字的答案里,要彰显出你对这个问题是“熟知”的、有经验的、有个人风格的,你给人的感觉是你不光是在为了考试准备知识,而是已经时刻带着问题和思考生活了好久了。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有的同学大论述吭哧吭哧写到1500,还是只能得个20分——因为改卷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你是在考场上才第一次使用那些知识。你是一个什么叫“范式”才勉强搞明白的人,却在表演“局内人”对社会现象发表看法,但事实上只是个慌不择路的小业余,稚拙地堆一些大词并且不求甚解,演技拙劣到掩盖不住。ta要是放过你把你招进来,以后ta就是那个要给你补课的冤大头。


所以,怎么办呢?功夫在事外呀,在平时。


所以“卷”的又一个体现就是,如果你不是个很灵活、学习能力强的人,你要冲名校的话,一年时间可能捉襟见肘,因为你连打地基、真正理解新闻传播学基础都来不及,何谈理解化用、日常观察思考、输入输出、追逐前沿呢。跨专业的同学就面临的困难就更大一些。所以早做准备、早点当个有心人是很重要的。



Q:那我到现在才知道这些,马上要考试了来不及了怎么办?

A:有一些技术性的东西是马上就可以准备的,比如,很多案例和数据是不是可以早点分门别类地积累起来,例如人被算法支配的案例,你能不能不要只答得出外卖小哥困在系统里——你能不能说出个别的、有区分度的,所以生活中你时时刻刻都要在观察、要带着脑子,要随时总结有趣的例子,并且让这个例子可以拿来应对多种不同的问题,最好不要在笔试现场现想。


还有就是,你能不能先提前总结一些对社会现象的原创性观点?比如说起直播带货你就只能想到消费主义、网络治理吗?你能不能想到它提振经济拉动内需、它凭空制造出许多新的技术岗位比如中控、主播并且这些职位都有了专业部门的职业标准认证?能不能想到消费者在买买买背后特殊的精神需求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什么特征?你先就最热的现象总结一些别出心裁的观点——你原创不出来你就去扒论文、扒公号、扒畅销书,但记得一定是有区分度的观点,并且要思考它们可以用于哪些问题。


然后还有几件事现在就要有意识地自我训练了:字迹和卷面工整、表达清晰有逻辑、手速。这些事情在临场时刻会决定你的命运。



Q:热点怎么积累?

A:亲爱的,如果你考的是顶尖名校,记住,不要,不要,不要,再冒出一个热点事件就拿一个经典理论往里面一套完事了。这几年机构公众号真的把热点给玩坏了。你以为命题人不看公众号、不知道这些套路吗?他们自己可能就是微博、b站、小红书的大V,他们看烦的东西,你还这么搞,能获得欣赏吗?


在学术界一个基本逻辑是,如果你写一个论文,仅仅是发现了国外的一个新鲜理论,拿过来往中国的某种现象里一套做了解释,那么你这个论文投出去不但会被拒绝,还有可能在拒绝理由里被评审臭骂一顿,因为你不考虑南橘北枳,假设国外这个理论产出的土壤和中国的现实完全一样——总而言之,你就是个搬运工,散发出的信号仅仅是“你看,我知道有这个理论,你不知道,我很厉害吧?”不,你不厉害,因为你自己没有智慧贡献。


图片仅为举例,无任何指涉

那么答热点有关的论述题的逻辑是一样的——就那么一套,什么用也没有——你最好能发现说不通的地方,或者看到变化,或者有自己增补的信息增量。区分度这个时候就出来了。当然如果你考的不是名校,那这个压力可能过两年才能传导过去,今年还不用太紧张。


Q:啊我的天呐,这么说,新传考研挺难的,不像我想象的那样门槛低啊……

A:可以这么理解。时代在变,学科也在变,新闻传播学的发展速度这十年来更是不可想象。你考研卷,原因之一是这个学科自己也在卷。学界的老一辈在努力奔跑追赶前沿,新生代也在不断崛起,命题人越来越年轻化——他们自己就是熟练的新技术使用者,所以不会乐见一个00后有显著的时代脱节感。现在新传专业国内四大刊比SSCI一区还难发,大家卷起来连亲妈都不认——如此,你还只会那老三样,怎么行?


此外新传这个学科边界是出了名的模糊,但那就约等于涵盖万物,也意味着你要“入行”,你每一天都要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主动输出——你是一个掌控局面的人,而不是个现学现卖的被动追随者,所以仅仅凭借“我一定要上名校”的一腔孤勇肯定不行了。如果你还拿十年前的眼光看待这门专业,那你就会被现实打个措手不及。


今年二战三战的同学,我希望你有自信,因为如果你每次都是认真准备的,那你在学科认知和知识运用方面有优势。今年一战特别是一战跨考的同学,我祝福你们好运,希望你们调整心态、好好琢磨本文提供的信息,能做准备的早做准备。上述两类同学务必牢记:时间感、手速、卷面、字体、结构框架、表达逻辑这些实战技巧现在就去练是性价比最高的。


最后,在某种程度上,希望现在大一到大三的同学能早点看到这篇文章,及时做好个人能力评估和相应的习惯塑造。记住灵活的专业需要能主动、自信输出观点的人,你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怎么样?不如现在就着手培养吧!

#考研##胡师姐新传考研#


最后别忘了到沪学网下载免费课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官方群:651222885

官方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