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个人的底气到底来源于学历还是经济实力?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你去看一个饭桌上谁最受追捧不就完了吗?之前跟一个老板吃饭,端茶倒水的助理是哈佛的毕业生,面子是绝对是有面子,而助理钱也不少,赚一个月据说到手将近四五万。但不知道为什么,小编看了以后心里总有点不舒服。有人说你看他学习那么好,结果出来就干这个,这不就是浪费人才嘛。那倒不至于,董事长助理这个职位干好了也是很有前途的。
真正让我不舒服的原因是我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高学历正在沦为一种象征性的存在。你们有没有想过,就像我这个朋友,他找个哈佛的助理,花这么多钱图什么?图的是面子,图的是能用最快的速度向别人证明自己的实力。你有没有感觉到这里面的逻辑是不是跟豪车越来越像?而真正精明的老板呢?他招能干活的人的时候又看什么?看工作经验,看你在这个岗位上有没有成功的经验,有没有成熟的方法论。而学历这玩意儿,除了招应届生的时候参考的价值,它真的意义不是很大。据说这两天有个专家建议,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可以付费打工,他的逻辑是大学生不是就业困难吗?中小企业那不是经营困难吗?那就让大学生付费上班。学生掏了钱获得了工作经验,企业收了钱,还有人给免费干活,一个措施能帮两者渡过难关,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反正这个专家是被骂惨了。实话说,这种建议也就是专家敢提,连资本家都不能这么黑心好不好?但专家为什么会提看上去这么离谱的建议,为什么宁愿付费也要让大学生积攒工作经验?这里面的逻辑还是值得品味一下的。换个思路思考一下,请问大学生毕业以后读两年的研究生好找工作还是积攒两年的工作?做经验更好找工作,大多数情况下其实是后者,尤其是中小企业。
这些老板更务实,干活还是要找能干的,而不是去找能读书考试的。所以反正读研也要花钱,为积攒工作经验付点费,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这么离谱的事,我既然找到了一丢丢的合理性。看到这儿有人又要说,那为什么考研的人数还在逐年增加呢?短短7年的时间,考研的人数从100多万到500多万,录取比例从3 : 1,一路攀升到4 : 1,这还是扩招之后的结果。按照我们上面的分析,既然工作经验比学历更重要,为什么还有更多的人去选择考研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工作太难找了。
根据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20到24岁的青年人失业率是19.9%,实际数据是多少,大家心里都有数。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又不能什么都不做,怎么办?只能继续提高学历,好歹还落个上进的名声,他一直躺在家里不就成了废柴,成了啃老族了吗?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说学历正在辜负年轻人。一个人的底气来自于他的经济实力,也来自于他的文化底蕴。以前大家追求学历,是因为他既可以帮我们提高文化底蕴,也可以帮我们提高经济实力。那现在呢?作家的女儿写的再烂也能被提名进作家协会,有钱人的孩子不管怎么折腾,亏个十个亿,他还是有钱人的孩子,书中自有黄金屋,也快成了童话故事。你很少见到有钱人自卑,但是有学历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自卑的那是一大把。当底层的逻辑已经改变,要不要再劝年轻人去追求学历,就真的要好好斟酌一下,不然的话,辜负年轻人的可就不是学历,而是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