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2版考研笔记真题题库全套!

[复制链接]
dayday 发表于 2022-12-6 16: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2版考研笔记真题题库全套

资料全称: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2版)全套资料【笔记+题库】

注:本文为摘录,完整版见文末!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2版考研笔记真题题库全套摘录:

1.2 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广播系统

答:广播系统是指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的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

2调幅

答:调幅是指用声音的高低变为幅度的变化的电信号。调幅对设备要求较为简单,但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适合省际电台的广播。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AM)广播中,应用最广的是常见的中波广播。

3调频

答: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是指使载波频率按照调制信号改变的一种调制方式。载波经调频后成为调频波,调制信号决定它的频率变化,而变化的周期又由调制信号的频率决定;已调波的振幅通常是恒定的。调频波在抗干扰性上有极大优势,它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幅度干扰,从而提高通信质量,因此在通信、调频立体声广播和电视中有广泛应用。

NTSC制

答:NTSC制,简称为N制,是由美国无线电公司(RCA)1946年研发成功“点描法彩色电视,标准”(Dot Interlacing Color System),该制式于1953年年底被批准成为国家标准后,改以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来命名。NTSC制式的特点是:两个色差信号(R-Y)和(B-Y)对彩色副载波进行正交平衡调幅,形成一个色度信号C。所谓“正交”,是指两个色差信号的载波频率相同,相位相差90°。“平衡"是指调幅后再抑制掉副载波,从而减少了副载波对信号的干扰。所以,按色度信号处理特点,这种制式应称为正交平衡调幅制。目前,美国、日本、加拿大、中国台湾和韩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用这种制式。

5 PAL制

答:PAL制,也称帕尔制,是由联邦德国于1962年在综合NTSC制的技术成就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改进方案,于1967年开始正式广播。PAL制也属于同时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NTSC制对相位失真的敏感性问题。在PAL制中将色度信号中的分量进行深倒相、从而改善了彩色电视机的图像质量,但其编码和解码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目前,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朝鲜等国家和地区采用这种制式。

6 SECAM制

答:SECAM制,又称色康制,意为“按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属于同时顺序制,1967年由法国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SECAM制也是为改善NTSC制的相位敏感性而发展的一种兼容彩色电视制式。在SECAM制中、亮度信号是每一行都传送的,但是两个色差信号(R-Y)和(B-Y)却是逐行轮换传送的。此外,在SECAM制中,色差信号对彩色副载波的调制方式不是采用调幅制,而是采用调频制。其特点是抗干扰性好、彩色效果出色,但兼容性较,差。目前,法国、俄罗斯和东欧等国以及新加坡、蒙古等国采用这种制式。

二、简答题

0请对广播进行分类。

答: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broadcast)。

(1)按照传播信号划分

①广播:又称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只传送音频信号。

②电视:又称电视广播,同时传送音频(声音)及视频(图像)信号。

(2)按照传输方式划分

①无线广播:又称开路广播,通过无线电微波开放式传送。②有线广播:又称闭路广播,通过电缆或导线封闭式传播。③卫星广播电视: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作为转发站传送信号。

④网上广播:通过因特网传送。

(3)按照覆盖范围划分

可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

(4)按照技术标准划分

可分为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

2简述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答:从人类传播史进程来看,人类传播史上产生了五次“革命性”的发展,也被称为信息传播方式的五次革命,具体包括:语言的形成与使用、文字的创造与使用、印刷术的诞生、无线电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1)语言的形成与使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语言的形成不仅丰富了传播的内容,还提升了传播效率。相比于简单的手势与音节等传播符号,语言在丰富、精确、复杂的表达情境中更为适用。人类语言的形成与使用标志着人类传播史上产生第一次革命。

(2)文字的创造与运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文字传播极大地克服了口语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类有了文明史、历史记载使人类社会扩大统一,迅速发展进步,人类的经验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沿用。相较于语言,文字便于长久保留,同时用文字进行传递的信息比用口头语言传递的发放更为精确、传递范围也更广。

(3)印刷术的诞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印刷术的投入使用,使原来誉抄复制、少量流通的文字媒介得以实现大量印刷、大规模传播,而印刷成本也大为降低,使得更多普通大众能接触到文字作品,印刷媒体称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

(4)无线电的应用与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四次革命电磁理论使得无线电信号光速覆盖全球,不仅提升了传播速度,还扩大了信号覆盖范围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无线电的出现方便了人类的远距离通信,人类进入了全球互通时代。

(5)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是人类传播史上正在进行中的第五次革命

①传媒技术的革新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a.信息处理手段数字化;

b.传送方式高速化;

c.覆盖范围全球化;

d.传播形式多媒体化。

多媒体通信和综合业务网络相互渗透和融合,“三网合一”将是大势所趋,将进一步推动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五次革命的发展。

3简述声音的特性。

答:声音是广播的唯一媒介,广播电视对声音的研究需要认识声音的如下特性:

(1)声音的物理性

①作为一种物理现象,声音本质上是一种以声源振动为途径、以波为主要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

②声波通常可以用波长、频率和波速三个主要变量加以描述:波长是指沿着声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的同相质点间的距离;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引起的质点的振动次数;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振动传播的距离,即声波的波长和频率数值的乘积。

③声音振动的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振动的次数越多,其频率的数值也就越高。

(2)声音的立体感与空间信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来源于不同空间位置,其声音要素主要包括音色、音调、响度以及声音方位感和空间感的相关信息。

①声音方位感信息是指通过声音判断声音在前、后、左、右、上、下等空间方位上不同的来源;空间感信息指能通过声音强弱的变化,以及渐次反射声、延时声和混响声的组合,来判断声音产生空间的纵深度。

........

>>>以上资料>>均源自攻关学习网完整版>>>每年更新!

>>>完整版>>>百度>>>攻关学习网>>>查找>>>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2版考研笔记真题题库全套


沪学网考研课程全免费,首家、全免费、全网实时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官方群:651222885

官方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