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难有双全事。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待遇好、工资高的企业很难进去,待遇低的企业又看不上,就这样进入了一个“死循环”当中。 受当下疫情的影响,工作岗位对应减少,而毕业生找工作本身就面临很多困难,那么考公就业则多了一个机会。但是考公的难度并不容小觑,一方面要担心考试内容的多和难,另一方面也有报考竞争激烈的忧虑。
而考研则是继续学业的一条道路,同样地也是要追求未来的发展,就业的话有更多选择性,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另外不得不提到,考研后也是可以继续考公,因为学历的限制,反而会降低目标岗位的报考竞争性。 那么,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考公和考研这两个选择摆在面前的时候应该选择哪一个更好一点呢? 考公是考两门,分别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行测题主要由常识判断、资料分析、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这几个模块构成,申论则是四道阅读分析题和一道大作文题。 考研的话,需要按照具体专业来划分,文科类一般是考四门科目:两门公共课,分别是政治和英语;不考数学的专业考两门专业课,考数学的考数学和一门专业课。
单从考试科目数量和内容方面也比较清晰,考研备考时间线要比考公更长。但考公涉及的知识点和范围更宽和广,并不能够轻易下定论,就说考公比考研更容易了! 考公、考研近四年的情况究竟如何,小鹏分享下2019-2022年的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和竞争、报录比情况,如图: 不过大家也要理性分析,考研竞争比的学科差异更明显一些,人文社科类竞争更激烈,如应用心理、心理学、新闻与传播、教育学等专业的报录比远超于4:1,有的专业报录比也到了10:1。 对于研究生考试来说,门槛的限制可谓无处不在。首先在报考环节,就有一大批高校不接受同等学力的学生报考,其次相当多的名牌院校会对报考学生的四级成绩作出限制,以及部分学校出于专业设置的考量,会拒绝非本专业的学生跨考。 除了报考中的多方设限,为了筛选精英人才,很多高校在面试环节也会暗暗地设置一些“学历限制、履历限制”,假如一名双非本科的学生通过了211、985院校的笔试,但是没有过硬的履历或者科研成果,就很有可能在面试环节因为“出身”惨遭淘汰。 面对这些院校的种种门槛,预备考研的学生们需要查询,及时在报考前避开“雷区”。 考公,根据我国国家规定,现在公务员的可报考年龄上调至35周岁,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都可报考。 并且由于现在开设的很多岗位都统一面向应届生招聘,因此一般不会对考生的履历与经验做额外要求。而在面试环节,公务员考试考察的内容也大体是考生的个人能力及综合素质,因此也就不必过于担心你的学历出身或者科研成果不够亮眼了。 横向对比看来,考公相比于考研,对于大部分普通学历的应届生来说更加友好,因为它的报考门槛相对较低、条件限制相对较少。
这需要结合考公、考研的利弊来综合比对了,不过无论是哪种选择都不是那么绝对的,分类讨论下: 如果读研,那将意味着你又要在学校里待两到三年,这几年时间的学习,不能说没用,但考研的是学习而不是出路,工作才是。因此你研究生毕业后还得面临找工作,同时,考虑到目前的就业形势,以及你提到你自己对政治什么的很感兴趣,那么毕业后你很可能会考公务员。 如果你只是喜欢体制内的安稳,随便当个一个一般单位的小科员然后混一辈子,那当我什么都没说。但是如果你心怀理想,有向上发展的野心,但现在的政坛、政府高层几乎都有高学历,于是还是要选择读在职研究生,最终走到了读研这条路上。 考公追求的是好的福利待遇和稳定的工作岗位,当然也不乏有长远发展的可能性,比如晋升,另外公务员也是很受社会认可。 考研对于职业的发展肯定也是利大于弊,无论走哪条就业途径,都是能够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也同样可以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久远一点。 基本上按照这个思路,考虑下来,毕业在即,决定考研还是考公应该能出一个决定了,但是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两者兼顾啊,当然能力很强的话就另说了。 你会选择考研还是考公,或是大家还有什么疑问欢迎私聊或留言呀!
沪学网考研课程全免费,首家、全免费、全网实时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