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23考研评论考什么?这10个话题必须关注!

[复制链接]
dayday 发表于 2022-12-9 15: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标题:23考研评论考什么?这10个话题必须关注!

小伙伴们大家好!距离2023年考研只剩下18天的时间了,相信大家一定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强基础知识的复盘。在知识点复习之余,也要对今年考研的考情和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下笔时信手拈来,如有神助。

近年来,各大院校在考察评论时不仅题型灵活,而且主题也趋向于考察政策、媒介技术和积极正面的事件。今天咱们就来盘一盘2023年发生的十件极有可能作为考研评论题目出现在试卷上的相关事件,帮大家在考前最后的时间里充充电,吃个定心丸。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事件一:2022“清朗”专项行动

事件梗概:

2022年3月17日消息,2021年国家网信办部署开展“饭圈”乱象整治、春节网络环境整治、用户账号运营乱象整治等15项“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2200万余条,处置账号13.4亿个,封禁主播7200余名,下架应用程序、小程序2160余款,关闭网站3200余家。

主要的任务包括:打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MCN机构信息内容乱象整治、打击网络谣言、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整治应用程序信息服务乱象、规范网络传播秩序、2022年算法综合治理、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专项整治行动、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

评论角度:

清朗行动基本上是每年都会出现的一个经典的互联网相关政策考题。考察政策评论的时候,一般可以从两个主题入手:第一是政策出台的意义,采用并列式的结构,全部从正面的角度展开讨论;第二是政策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采用递进式的结构,将问题上升到社会层面、展开深入讨论,此时的评论角度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从清朗行动本身出发,两个评论的思路可以解读为:

1、思路一:《“清朗”长治,网络久安》(摘自央视新闻评论)

✍行文逻辑:

  • 主论点:清朗专项行动的展开是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必要行动。
  • 分论点一:对网民,清朗行动抓住重点,在回应网民关切中保障权益。
  • 分论点二:对平台,清朗行动厘清思路,为平台规范指明了前行道路。
  • 分论点三:对社会,清朗行动主动出击,维护线上线下社会长治久安。
  • 结尾:升华点题,指出未来清朗行动可以开展的更多方向。

2、思路二:《守护好1.91亿未成年人上网的清朗空间》(摘自人民日报评论)

清朗行动的议题众多,因此在上升社会问题的时候最好是能够聚焦到其中一个主题来展开,按照“清朗行动反应什么样的问题-问题如何解决-解决问题如何重要”的递进式思路来写,这样写作方便且逻辑清晰。

✍行文逻辑:

  • 主论点:清朗专项行动是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必要保障。
  • 分论点一: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连续四年保持增长,互联网对未成年群体渗透的低龄化趋势更加明显。(阐述当下未成年人网络生态的现实环境)
  • 分论点二:为未成年人构筑清朗网络生态,需持续改善网络安全环境。(点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亟需改善)
  • 分论点三: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互联网平台责无旁贷。(平台应该如何解决)
  • 分论点四:互联网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未成年人是互联网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主体。(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如何重要)

事件二:2022北京冬奥会

事件梗概: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XXIV Olympic Winter Games),简称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是由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奥林匹克赛事,于2022年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

评论角度:

北京冬奥会,要重点抓住三个关键词:大国自信、奥运精神、命运共同体。这三个角度既相互独立,又是可以层层升华的。在考试的时候,如果看到的是运动员的个人事迹,那可以重点放在奥运精神,但是,也可以在结尾上升到大国自信和国家文化的层面;如果看到的是开闭幕式,那么可以在大国自信和命运共同体里任选,也可以是按照大国自信的角度,结尾上升至命运共同体理念。

1、思路一:《坚毅之心映风雪,“无冕之王”终夺冠》(摘自人民网评论)

✍行文逻辑:

  • 主论点:齐广璞是当之无愧的自由式滑雪老将、强将,是冬奥“四朝元老”,也是擅长高难度动作的“难度王”。(对运动员的成绩和奥运精神做出肯定)
  • 分论点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围绕运动员的求胜意志展开)
  • 分论点二: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对运动员的艰苦奋斗表示肯定)
  • 分论点三:体育运动不止,奥运精神不息。(论述运动员如何体现奥运精神)
  • 结尾:升华,运动员既是奥运精神的体现,也是对中华文化的生动诠释,表达了中华民族勇攀高峰的精神。

2、思路二:《同一个世界,一起向未来》(摘自人民网评论)

✍行文逻辑:

  • 主论点:北京冬奥会如期胜利举办,中国再一次体现出制度优势和非凡能力,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理念。
  • 分论点一:冬奥会贯彻以人为中心理念,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实质。
  • 分论点二:冬奥会贯彻团结协作理念,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要求。
  • 分论点三:冬奥会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方向。
  • 分论点四:冬奥会贯彻包容共建理念,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准则。
  • 结尾:“一起向未来”的北京冬奥会,将开放包容、勃勃生机的新时代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势必成为中国扩大世界影响,增进友好团结,推动国际发展,构建全球治理新秩序,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机遇和持续动力。

事件三:人口老龄化与适老化改造

事件梗概:

近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越发严重,年迈的老人养老也成了重大问题。

“十四五”规划发展期间,国家正在大力推行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我国人口养老已然成为了需要改善的关键时期,只为提高养老水平。在我国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全国老龄办等9部委联合引发的《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将会对特殊困难老人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推动养老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居家服务养老质量。

评论角度:

人口老龄化和适老化改造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在去年也曾出现在多所院校的评论真题中。随着我国人口福利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出台,这一话题的热度只增不减。

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可以展开的角度可以按照事件一提到的政策评论的方式去写,即政策的价值和政策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问题,也可以就事论事,对适老化改造中所体现的问题展开措施类的评论。

1、思路一:《适老化改造,不能停留在表面》(摘自澎湃评论)

行文逻辑:

  • 主论点:部分改造还停留在表面,不能充分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
  • 分论点一:适老化改造,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App的优化也只是很小一个部分。(指出问题在哪)
  • 分论点二:考虑到不同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尽可能保留适当的线下服务窗口,可能性价比更高。(指出问题背后的实质,以及解决的方案)
  • 分论点三:还要认识到,在一个老年人占比越来越高的社会,适老化改造不只是为了体现人文关怀,更是满足一种社会性刚需。(上升一个层级,到社会人文关怀的层面论述改变改造思路的必要性)
  • 结尾:不少适老化改造停留在表面,这是不可取的。(分论点已经升华,结尾就可以再次点题,强调题目)

2、思路二:《“适老化改造”,从细节处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摘自海报评论)

✍行文逻辑:

  • 主论点:适老化改造是从细节处着手,缓解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变化导致的生活不适应,从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点出适老化改造的实质)
  • 分论点一:应当看到,此次公布的《实施方案》充分关注了老年人群体,尤其是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需求。(同样也是指出问题在哪,即没有关注到实际的老年人需求)
  • 分论点二: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还需要多从细节处着眼,为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措施一)
  • 分论点三:适老化改造要走心、贴心。对于职能部门而言,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研究对策措施,满足老年人的个体差异。(措施二)
  • 结尾:提高老年人居家生活的便利性,让老年人的生活少一些磕磕绊绊,多一些便利和从容。(简单总结)

事件四:多平台上线显示IP地址功能

事件梗概:

2022年4月开始,互联网公司开始大范围的上线“IP地址显示功能”,比如常用的今日头条、抖音、快手、微博、小红书、百度以及微信公众号,都逐渐上线了网络用户IP地址显示功能,其中境内账号在发布内容的时候会显示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境外账号则展示到国家(地区),现在显示的IP属地是运营商提供的信息,而且用户无法主动开启或关闭相关展示。

评论角度:

IP地址显示这个事件本质上也是政策性的事件,也可以视为网络清朗行动的一个分支,但是与清朗行动不同的是,IP地址显示的话题会更加聚焦,并且作为开天辟地头一遭的社交媒体平台群体性政策,会更容易出现在卷面上。

这一事件从出题的角度考虑,既可以写普通的评论,也可以写媒介批评。从主题的角度考虑,则是可以从社交媒体平台的治理和媒介伦理的角度展开,包括网络暴力、谣言、互联网安全等。

1、思路一:《评网络平台显示IP属地:值得点赞,仍需完善》(摘自《半月谈》)

✍行文逻辑:

  • 主论点:作为一项治理互联网空间的技术,显示IP地址有好处,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对整篇评论定基,采用正反论证的方式,全面的评论一项政策)
  • 分论点一:显示用户IP属地,对于打击网络暴力、恶意造谣、带节奏蹭热度等人们深恶痛绝的网络行为而言,的确迈出了重要一步。(正面论证显示ip地址的好处和解决了哪些问题)
  • 分论点二:如何用好这项功能,防止其衍生的其他负面效应,也对平台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反面论证,开始对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提出质疑和担心)
  • 结尾:说到底,显示IP属地只是打击网暴谣言、净化网络环境在技术层面的一种方式。要真正杜绝网络不良行为、创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除不断加强更多技术层面的探索和约束之外,更重要的是规范一个个IP背后人的行为。(对提出的问题尝试给出解决的方案,对问题深入的剖析)

2、思路二:《显示IP属地,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摘自人民日报)

✍行文逻辑:

  • 主论点:如何更好地将这一功能运用于网络空间治理,引发社会关注。(全面采取并列式的正面论证,IP地址显示如何作用于清朗空间的治理)
  • 分论点一:显示IP属地,是网络平台加强内容生态治理的有力举措。(作用一)
  • 分论点二:此举有利于进一步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氛围,对于保障好用户第一时间获取真实、有效信息的合法权益,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作用二)
  • 结尾:要让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则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结尾升华,表明网络空间安全需要多方发力)

事件五:AI绘画惹争议

事件梗概:

2022年8月,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的艺术比赛上,一幅名为《太空歌剧院》的作品夺得了数字艺术类别冠军。结果一经公布,就在网络上引发巨大争议,因为这张画的署名是“Jason Allen via Midjourney”:Jason Allen是一家游戏公司的CEO,而MidJourney则是一款人工智能绘图软件的名字。据他介绍,自己借用了这款AI绘图工具,通过一个类似“文字游戏”的过程,输入题材、光线、场景、角度、氛围等等有关画面效果的关键词,并做了反复的调整和修改。

此外,多家大厂也纷纷入局AI绘画。腾讯上线了“QQ小世界AI画匠”活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上线了AI绘画特效,百度也推出了AI作画产品“文心一格”,7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AI用时1秒就复原了《富春山居图》残卷,应用的正是百度开发的飞桨和文心大模型技术。

评论角度:

AI技术及其作品的争议并非是新鲜事,在之前的AI新闻、机器人比赛等等话题中,对AI技术的讨论就曾出不穷,只不过AI作画再一次将之跃然于公众视野。即便是AI之风刮到了绘画领域,讨论的议题依旧是不变的——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对于技术的评论,我们可以借鉴传播学领域对待技术的不同学派的不同态度,积极、消极、中立。因此,在写作思路上,我们可以从AI绘画带来的问题、如何利用AI而不是畏惧这两个角度出发。

1、思路一:《AI绘画也是艺术,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的艺术》(摘自光明日报客户端)

✍行文逻辑:

  • 主论点:以前,人们还只是担心AI夺去一些体力、计算、流水线之类的工作,现在他们开始担心连写作、律师、画家、歌手这类职业也要被“占领”了。其实大可不必。(最后一句点明评论主题——不必畏惧技术)
  • 分论点一: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淘汰掉一批职业,然后诞生一批新职业,而这些新职业比那些被淘汰的旧职业有更高的知识和素养要求,这便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最基本的规律。(从古今历史的纵向维度论证为什么不必畏惧技术)
  • 分论点二:看起来,似乎是AI具有了创作意识,但这种意识依旧是人类赋予的,依然要先按照人类的想法去创作,它的本质属性依然是工具,依然是为我们所用的。(从各种AI技术运作原理的横向维度论证为什么不必畏惧技术)
  • 结尾:作为人类,我们面对自己创造的事物,还是要自信一些。(回归主旨,再次点明观点)

2、思路二:《AI作画兴起,画师们该感到“压力山大”吗》(摘自人民日报)

✍行文逻辑:

  • 主论点:这一新鲜事物迈入规范健康发展的轨道,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表明本文对待AI技术带来的种种问题持慎重观点)
  • 分论点一:关于AI画作的版权和著作权问题更成为背后潜藏的法律风险。(带来的问题一)
  • 分论点二:在廉价的、快速的高质量照片面前,人们不再选择昂贵的、需要漫长等待的肖像油画。(问题二)
  • 分论点三:如果十几秒就能生成一张“还不错”的作品,还有多少人愿意扎下根来学习、安心进行艺术创作。(问题三)
  • 结尾:面对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不妨多一些自信和底气,快一些思考怎样更好为我所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事件六:人教版教材插图重绘事件

事件梗概:

2022年5月26日,#人教版数学教材#登上热搜,引发热议。从网上传播的图片来看,这些教材里的插画人物眼神奇怪、毫无美感。对比其他版本的教材,存在明显差异。网友表示,教材面对的受众是小学生,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审美,更需要审慎对待。

2022年5月28日,教育部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进行回应。教育部表示,责成人民教育出版社立即整改,重新组织专业力量绘制教材插图,确保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新教材。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严格审核把关。5月30日,教育部成立调查组全面彻查教材插图问题。

评论角度:

这一事件虽然并非是政策和积极向上的事件,但是却是今年非常热门的一个社会性热点事件,也具有很高的评论价值,非常有可能成为考研真题材料。

社会事件的评论可以就事论事,从事件本身去分析原因、寻找解决之道,也可以上升维度,即将时间的核心问题抽象出来,结合历时性和现实性的问题展开维度较高的评论。就这一事件来说,我们可以上升的维度包括审查问责、未成年人教育、低俗审美等。

1、思路一:《展现中国风格,教材插图的应有之义!》(摘自人民网评论)

✍行文逻辑:

  • 主论点:相关人员被处理,一点都不冤。(表明赞同处理和教材应该重绘的立场和态度,并隐藏着提出应对相关人员问责的观点)
  • 分论点一:履职必尽责,失职失责必问责。教材编写这样重大的事,容不得半点含糊。(为什么不冤的原因一,是人教社存在对插图作者遴选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对教材三审三校制度落实不严格等问题)
  • 分论点二:对于公众来说,希望看到失职失责人员被问责,也希望看到人教社全面反思,建立制度性纠错机制,避免此类事件重演。(原因二)
  • 分论点三:问题插图不能用,不符合大众审美习惯的插图不能用,尤其不体现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的插图更不能用。(提出应该怎么做)
  • 结尾:教材插图体现中国风格是应有之义,也是底线要求。(升华、扣题)

2、思路二:《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引争议,教材美不美还是要多听大众意见》(摘自极目新闻)

✍行文逻辑:

  • 主论点:时代明明在进步,教材的好看程度却在退步,实在不应该啊。(口语化表达,表明态度)
  • 分论点一:比起文字,插画因为更加醒目和形象,更容易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一种绘画风格是否适用于教材,民众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进一步提出主论点,采用递进式的行文结构)
  • 分论点二:现在产生这么大的争议,最大的可能就是画家本身的风格不太适合教材使用,或者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而出版社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站在家长和孩子的角度去审看,所以得到了“差评”。(再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争议,包含了审查不严以及用人不合格,没有征求大众意见,再次印证主论点)
  • 结尾:多听听大众的意见,才能真正地提高水平,受到欢迎,给一代人留下新的美好记忆。(强调主论点,同时也是事件的解决方案)

事件七:网课入侵事件

事件梗概:

网课入侵,别名“网课爆破”,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入侵网课捣乱的行为。入侵者通过强行霸屏、骚扰信息刷屏,乃至辱骂师生等方式干扰教学秩序。

今年11月,河南省新郑市第三中学一名刘姓历史老师上网课后在家中不幸去世。据刘老师家属提供的视频和图片显示,刘老师在上网课时,直播间被人故意播放刺耳音乐,有捣乱者恶意威胁,种种话语不堪入耳。类似的情况已屡见不鲜。新学期开学以来,“网课爆破”事件频发。在一些网络平台,有不少声称专业“爆破”的博主发布视频称,各大网络会议室、在线办公平台皆可“爆破”。

评论角度:

网络入侵事件本身的性质鲜明,可以被定性为网络暴力,从网络暴力的成因、危害、追责、解决四个方面展开立论和逻辑分布,既可以使用并列式的结构,也可以使用递进式的评论结构。

1、思路一:《“网课爆破”为非作歹,早该被爆破了》(摘自人民网)

✍行文逻辑:

  • 主论点:“网课爆破”,绝非简单的恶作剧,而是涉嫌违法犯罪性质的恶劣行为。(为事件定性,将评论的态度展现出来)
  • 分论点一:同时也要查清,“网课爆破”何以屡禁不止背后存在哪些乱象。(联系当下其他的网络违法行为,展开对网络乱象原因的讨论)
  • 分论点二:遏制“网课爆破”除了高擎法律利剑,还应强化防范。(提出解决措施,递进式解决问题)
  • 结尾:“网课爆破”为非作歹,早该被爆破了!依法处理,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点明主题,总结全文)

2、思路二:《“网课爆破”惹众怒,治理网络暴力需用法律利剑》(摘自北京科技报)

✍行文逻辑:

  • 主论点:新型网络暴力“网课爆破”引发众议,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和漏洞。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网暴行为需用法律和技术手段进行震慑与遏制。(开篇点出如何解决网络暴力)
  • 分论点一: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为人们发表各种意见创造了极大的便利,但也更加不易受到控制。(分析网络暴力的成因)
  • 分论点二:网络暴力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将普通事件升级或扩大化。(分析特点)
  • 结尾:网络暴力危害巨大,不仅严重影响受网暴者的工作生活,还影响社会风气,造成道德滑坡,甚至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分析危害并总结措施,点明题目)

事件八:重庆山火救援事件

事件梗概:

2022年8月23日19时许,重庆市长寿区万顺镇垭口村曾家沟突发山火。

2022年8月25日上午,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协调云南大理、普洱消防救援队伍和武警重庆总队第一值勤支队官兵600余人增援长寿山火扑救,两架直升飞机参与集中灭火。志愿者和周边村民、热心市民积极捐助物资、运送物资,协助疏散交通,为扑灭山火提供了有力保障。

评论角度:

火灾救援这类事件,最常规的角度就是对救援精神点赞、“夸夸”。比较上升的高度是可以谈到中华民族的精神美德层面。这类积极正面导向的评论,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按照“事件定性+精神价值+原因回归+结尾上升”,从“肯定-反思为什么会产生灾害的问题-再肯定”的思路去谋篇布局。

思路:《在重庆扑灭山火中,世人看见了一种英雄气》(摘自人民融媒)

✍行文逻辑:

  • 主论点:重庆人筑起的是坚不可摧的防火长城,也铸就了巍峨绵延的精神长城。(开篇表达肯定,奠定基调)
  • 分论点一:扑灭山火,不仅需要英雄气概,还要有先进设备,以及精准而高效的专业打法。(展开论点,继续分析)
  • 分论点二:还要看到,尽管已扑灭山火,但仍需总结问题。(分析现实问题)
  • 结尾: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升华)

事件九:郑州社区书记发言惹争议事件

事件梗概:

2022年11月6日,郑州市召开“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三十四场(2022年第九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郑州中原区桐柏路街道平安街社区书记称:“前几天是我女儿18岁生日,然而我却缺席了她的这场成人礼。”这段发言引发网友热议。

评论角度:

这件事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常规角度就是从问责和质疑的层面去对发言进行批评。但是也可以从相对客观的角度展开,对断章取义的发言截取进行质疑,比如“网上的发言录音,也有断章取义之嫌”。

思路:《“防疫错过女儿生日”惹群嘲,脱离人民群众是根源》(摘自潇湘晨报)

✍行文逻辑:

  • 主论点:有网友表示,这就是现代版的“何不食肉糜”。(为事件定性,奠定基调)
  • 分论点一:刘红英的本意,可能是希望大家理解疫情防控中基层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辛苦,但效果却适得其反,首先是因为:宣传本位思想使得传播活动没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展开论点,剖析原因)
  • 分论点二:事实上,即使是宣传活动也应当做到人民至上、以人为本,才能引发大家共情。(分析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怎样)
  • 结尾:通过此次事件,相关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从之前的防疫工作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的紧迫性,关切群众的真实需求,用行动化解人民群众心中的不满。(收束全文,回应标题)

事件十:知网垄断事件

事件梗概:

2022年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称,根据前期核查,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评论角度:

知网的垄断,核心议题主要有版权问题、知识是否应该以商业的方式被垄断。这两个议题都可以采用分析危害和解决措施的评论思路。

1、思路一:《中科院因千万订购费停用知网,不能把知识分享做成垄断生意》(摘自新京报)

✍行文逻辑:

  • 主论点:平心而论,收费并不是知网的“原罪”。(亮明观点,点出问题并不在收费,而是收费的措施和管理模式)
  • 分论点一:论文数据库,作为学术信息传播的“中间商”,决不能单纯在商言商。(分析原因和危害)
  • 分论点二:这一方面有赖于舆论持续发力监督,倒逼平台对自身经营模式和行为进行反思,改进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需要主动作为。(提出解决措施)
  • 结尾:知识可以付费,但不能坐地生财。(总结)

2、思路二:《作者维权胜诉就让论文下架,这种做法太霸道》(摘自人民网)

✍行文逻辑:

  • 主论点:作为一家掌握独家资源的平台,应当严格守法,尊重知识产权,面对诉讼维权和法院判决,理应服从判决、尊重作者,真正拿出改正错误的诚意。(表明谴责态度)
  • 分论点一:围绕知识产权保护,类似知网这样的平台一直存在争议。(联系起其他社会现象分析产权保护问题)
  • 分论点二:影响越大,责任越大,对于知网这样的平台,任何时候都不应滥用影响力,搞成了“店大欺客”,更不应输了官司就意气用事。(提出措施和应该有的态度)
  • 结尾:任何企业都必须知法懂法守法,知网知否?(总结)

好了,本次新闻评论的押题就到这里。这十个事件既是很有可能出现在考卷上的真题,同时也代表了典型的几类评论方向。小伙伴们速速消化文中提供的行文思路和思考逻辑,最好能够练习自己写几篇,考试的时候才不会慌神哦!

责任编辑:


沪学网考研课程全免费,首家、全免费、全网实时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官方群:651222885

官方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