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似乎都不着急找工作,想着往更高的知识等级迈进,二流大学的学生觉得优秀的人都这么“卷”,于是也开始加入考研队伍,提高自己未来的竞争力。
人人趋向于考研,但是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同学还是占据少数,临考前弃考的同学比比皆是,所以考研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行进的过程中,就会刷掉一大部分人。
有些同学一战的时候没有发挥好,于是决定进行二战,这就意味着要和当年的应届生进行竞争,但是考研存下的现状如何,对于应届生身份有没有要求,研究生导师的话很真实。
研究生导师谈及考研现状,宁可要差一些的应届生,也不想要二战生
很多同学觉得一次考研失败并不意味着什么,只要自己的毅力坚持,再考一次甚至是几次都是没有问题的,考研是很公平的,要求并没有其他考试那样严格。
但是一位研究生导师直言:宁可要差一些的应届生,也不想要二战生,这其中又存在着什么原因呢,原本二战生的复习时间比较多一些,而且对=于笔试和面试的经验比较足,成功上岸的几率会更大一些,这值得仔细研究。
研究生导师会根据自己的课题和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择优录取,有些同学虽然笔试达到标准,但是在面试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面试也是一大难关,而且导师基本都有自己的标准。
其实不排除这位导师有着自己的要求,这并不代表所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标准,但是对于应届生和二战生,其实在心性上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如果二战上在最后关头遇到了有这样想法的导师,就要靠自己的实力去争取了,一般这种情况导师会觉得学生的能力上可能要稍差一些,当然这是他们自己的主观意向导致的结果。
为什么导师会更倾向于应届生,考研学生身份不同,有什么区别
在笔者看来,应届生的服从性更好,应届生一般都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初出茅庐的学生对一切事情的安排会比较顺从,做研究生项目,不像公司里要求冲业绩,找创新,首先导师要的就是学生听话,服从管理,对于安排下去的任务专心完成。
二战生或是经历过几轮考研的学生,本身在社会上经历的时间就比应届生多了一些,而且自己身边的同学上岸的上岸,工作的工作,这样的考生心里难免会浮躁和焦虑,所以服从性可能较应届生逊色一些。
应届生可挖掘的潜力更大一些,同样是经历社会历练的时间不同,应届生可以按照导师的想法全新培养,所以越深挖掘越有潜力,而且时代发展,新一代的力量更具有活力。
而二战生自己的内心已经形成了对于事物的看待方法和处理系统,一般导师难以轻易改变。在科研过程中,如果一步错误,就会造成满盘皆输,导师非常看重学生的潜力。
还有一点是自己考研的信念到底是不是坚定的,有些二战生考着考着就放弃了,这其实都是导师看重的,要么就不开始,开始了就不要放弃,考研并不是唯一的路,在选择“再考”之前要衡量好。
二战生要让自己更具竞争力,除了专注以外,还要注意这几点
不是将二战生的考研之路“一竿子打死”,这过于夸张了,但是现在社会上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应届生的身份有时候真的被卡的很死,所以无论你经历了几轮考研的磨难,专注是必须的,学习上不松懈,就拥有竞争的优势。
要保存学习实力,还要注意自己的心态,备考时的心态很重要,除了对于身边充满诱惑的事物做到熟视无睹,还要使自己时刻保持在一个具有潜力的状态,丰富的同时,收敛和升级也很重要。
如果拿定主意“不撞南墙不回头”,那就坚持下去,很多导师也会因为学生的坚毅品格而感动,对你高看一眼,所以有时候在别人看是缺点的地方,有人就会觉得是闪光点。
笔者寄语: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优势,所以学生任何时期都要形成自己的判断力,考研最忌跟随大流,容易使自己在一开始就不够坚定,所以路是自己的,保持自己的优势,一步一步坚持走下去,祝愿每一位考研的学生都能够金榜题名。
今日话题:你认同导师“宁可要差一些的应届生,也不想要二战生”的想法吗?(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