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多计划读研的同学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我结合自身作为考研复试考官的经历来回答一下。首先,考研复试的目的是选拔更适合读研的同学,所以参加面试的老师会重点考察考生的科研潜力,这涉及到知识结构、科研基础、专业认知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多个方面。
不同专业有不同的特点,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我个人在考研复试环节会重点关注考生的知识结构是否完整,是否参加过科研实践、项目实践和专业竞赛活动,以及是否有科研成果输出等。通常情况下,只要不是跨考生,在知识结构方面往往不会有扣分,如果绩点比较高,会有一定的加分。按照往年的复试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在知识结构方面的分数差距并不大。真正能够引起差距的通常是科研实践、项目实践和专业竞赛这几项考察内容,如果考生没有这些实践经历,我认为是有明显的缺项,会有相应的扣分,但是如果科研有成果(文章、专利等),项目有落地,专业竞赛有成绩(国赛一二等奖),那么会有一定的加分,这一减一加之间就出现了差距。很多同学虽然有实践经历,包括参加科研实践、项目实践和专业竞赛等,但是由于没有取得成果和较好的成绩,通常不愿意在考研复试中提及,这是有问题的,只要有这些实践经历我就不认为有缺项,而且复试的老师往往还会针对于这些实践经历来进行交流,以此来判断学生的科研基础,如果能够跟老师达成一些共识,对于复试的影响还是比较积极的。读研期间老师跟学生是一种合作关系,对于有科研基础的同学来说,一方面有机会加入导师的核心组,另一方面也会更快融入到课题组当中,这对于后续的申博或者就业都有非常直接的影响。最后,如果有考研、读研相关的问题,欢迎与我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