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读MBA似乎已经成了“职场标配”,每四个管理者中就有一个是MBA在读,越来越多的企业老总和高管都在读MBA。
随着MBA报考人数的暴涨,考研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越来越多的人也都开始意识到:选择大于努力!
尤其是在MBA目标院校选择上,很多人相信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更能提高上岸成功率。
原则一、认准院校基本信息
1.报考一个院校和专业,首先要对目标院校有基本的了解,比如学校的地理位置,处在一区还是二区,因为一区的分数线要高于二区,一线城市的名校竞争力更强。
2.了解目标院校的重要程度,是国家“985"、“211” 或者双一流院校建设工程院校还是普通院校。
3.学校综合实力排名情况,学校专业排名情况以及学校近年来排名变化情况,判断该校整体实力呈现上升还是下降趋势。
原则二、看清招生计划
一般情况下招生单位每年都会公布招生计划,除了单独公布,有的会写在招生简章、招生目录里,不同的学校公布的时间也不同,考研er要及时关注目标院校官网。
通过往年的招生计划数据,能清楚地知道近几年这个学习MBA招收人数变化情况,判断适不适合报考,从理论上来讲,只要不是特别热门的学校,招收的人数越多,意味着考上的机会越大,当然你也是需要参照往年报录比的,因为招收人数多可能报考人数也多。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在报考时最好打听清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些内部消息。这样就能在报考前就知道这个学校招几个人,自己要达到什么水平才能考上,做到心中有数。
原则三、看准报考人数
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信息,从中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可以明确自己要复习到什么程度、考到多少分才可能超过别人,成功考上。
虽然这一数据只能看到前几年的,但是足够我们大致判断出当年的报考情况,自己心中能有个底。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或者良好的心态和抗压能力再或者非它不考的决心,一般建议不要报考。
原则四、关注实际录取人数
复试完毕后从录取数据中可以得知实际录取人数,结合去年公布的招生计划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
有时候对比计划招生人数,你会发现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这是出现了扩招情况,实际录取人数多于计划招生人数。所以可以分析一下目标院校有没有扩招的传统。
原则五、了解复试分数线
复试线是最直观的数据,复试线越高,考研难度越大。此外,复试线还有校线和院线的区别。有的学校会有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个专业,各个学院的院线可能不一样,这时候你一定要明确你报考的是哪个学院的那个专业。学校给出的复试线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线。所以,查找复试线的时候不要混淆校线和院线的区别。如果目标学校只有一个学院开设目标专业,则不存在校线和院线的区别。
原则六、注意复试比
复试比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 1.2,这就意味着,如果录取10人,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有两个同学注定要被刷。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 1.5, 甚至1: 2。复试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第二,复试竞争激烈、风险更大。
所以初试通过的考生,哪怕是高分也不要对复试掉以轻心,复试不仅仅是看初试成绩,而是看考生综合能力。了解院校的复试比例非常重要,是等额复试还是差额复试,决定着进入复试的人数和最终的录取人数。
原则七、记住成绩计算方式
总成绩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试分和复试分占总成绩的权重。有的学校初试分会占到总成绩的70%,有的是初试、复试各占50%,有的学校复试分只占总成绩的30%、甚至20%。初试和复试的比重决定了复试的重要性,如果复试比重较高,那么就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在对比不同学校考研难度的时候,还要横向考虑专业课试题难易度的差异,还有些学校不公开真题试卷,所以还要多方权衡。
初试和复试都是前后环环相扣的,初试选对学校,复试成功上岸概率高;初试选错学校,复试高分依然调剂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