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即将迎来2023考研的复试环节。在初试过程中,没有人听说过“歧视”这个词,因为一张卷子大家各自凭着本事答题,不存在暗箱操作,隐形规则这一说。而到了复试或者调剂时候,本科院校出身一般的同学都比较担心,复试中自己会不会受到歧视。尤其是某些学校以往的“黑历史”,更是让大家胆战心惊。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好好说道说道复试调剂中的“歧视”问题。
歧视真的存在吗?严格意义上来说,所谓的“歧视”很多时候是招生单位权衡之下作出的选择,从他们角度讲不能说较歧视。因为毕竟最后的分数显示出来就是如此。但问题就在于复试打分的过程中,可能存在隐形的歧视,比如复试问问题,故意刁难双非学生,挑选古怪偏僻的问题问,如果自己回答不好也只能怨自己实力不济。
隐形歧视不仅存在于复试中,调剂中更是常见。比如调剂的时候“优先”高水平大学的考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般这种话相信同学们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随着考研的行情越来越热,招生单位可挑选的生源也越来越多,所以很多高校的调剂门槛也一再走高。对于双非出身的考生算是一种隐形歧视,对于高校来说却是保证生源的举措。
如何看待复试中的“歧视”?在现阶段,指望这种择优录取、保证生源的歧视完全消失是不可能的。每一所学校都想招收本科出身较好的同学,就像以后工作的时候企业总想招收学历高一些、学校好一些的学生一样。只要考研还是选拔性的考试,那么这种刷人的方式方法就永远会存在,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再者,如今的考研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985、211的学生加入了考研大军,这变相拔高了考研的门槛。
就目前情况而言,歧视虽有,但不普遍。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等都是口碑非常好的院校。根本不看你的出身,只看初试成绩和复试表现。抽到什么题回答什么题,机会平等,优先校内调剂。至于一切其他院校有没有“歧视”的现象,就要同学们多方搜集信息了。
考生应该怎么办?如果你在择校或者调剂之时就担心歧视问题,大家就要提前找好目标院校的拟录取名单,研究一下到底有没有歧视现象。或者就多找一些经验帖,看看以往的前辈们如何评价。
在复试的时候,更要拿出比别人好的状态应对。专业课、英语口语、综合面试、笔试,你要全面出击,不说样样顶尖,起码得是平均水平之上,最好有一两个拔尖。如此老师对你的综合素质评价才会高,才会聚焦到你这个人身上,而不是你的学校身上。
总而言之,放宽心态,认真准备,用绝对的实力去面对复试,你一定能够脱颖而出,征服导师,顺利上岸!
最后别忘了到沪学网免费下载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