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考研,全国考研人数474万,相较于2022年仅增长17万人,和2022年增长21%的增幅相比,增长率大幅下滑。
一、被考研包围的我们
自2011年至2021年,考研招生人数从五十万扩张到一百二十万,足足翻倍。但自2015年来报名人数呈15%的年增长率上升,招生人数颇有种“独木桥”之感,而赴考的莘莘学子、或是打工人,更是兼具壮烈的意味。
考研持续升温,抬头四顾,身边的人都走上了考研大道,几年不见转眼打个招呼,人人都成为了硕士。知乎上的问答描述着研究生的高额薪水、朋友圈里炫耀着镀金的学位证明,微博上考研热搜层出不穷,我们被考研包围了。
二、职业发展还是逃避,这是一个问题
高考失利?职业发展瓶颈?工作不适应?去考研吧!考研似乎成为救命稻草,但凡遇到不顺,20-30岁年龄段的人都摩拳擦掌,考上研成为脱离现实困境的唯一出路。
是奋起一搏改变命运,还是逃避?就大多数情况来看,更多的是后者。在象牙塔里,可以再逃避2-3年,埋怨着匆匆让自己直面现实的社会,憧憬着未来能够获取到的高薪工作……诚然,部分人通过考研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更多人却是在提升自己的借口里无效读研,最终仍是陷入焦虑的怪圈。
三、考研成为生意,被贩卖的学位焦虑
高额学费的专硕、非全大幅扩招,考场周边酒店12月24日动辄1000元的价格,越来越多出售盗版考研资料的网店,在网络上疯狂输出鸡汤文学获取播放量的教授专家,以及以考研为噱头在写着自媒体文章的笔者,都无疑将考研看做生意。
考研产业链逐渐延长,赚钱的雪球越滚越大,为了在这块红海战场中分一杯羹,所有参与者无所不用其极的渲染学位焦虑,背后滚滚金钱入袋,叮当作响。
四、考研之路去往何方
笔者很难就此给出公允的结论,是否选择考研,不要从众,不要狂热,理性认清考研现状和行业发展的前景,辩证看待现实困境,权衡好考研成败的成本与得失。既然许多“专家”将考研捧为“第二高考”、“第二条路”,那作为实际参与者的我们,更需慎重选择。
最后别忘了到沪学网免费下载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