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考研不考名校-学姐的劝诫到底是没骨气,还是“忠言逆耳

[复制链接]
dayday 发表于 2022-8-31 12: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学季到来了,那么距离23考研的报名到来也就不远了。在这个距离考研还有不到半年的档口,依然有一大波学生在陆陆续续地投入考研大队。
这不是个例,这几年八九月份投入考研的学生都特别多,基本都是在社会中被毒打了几番之后,终于认清了现实——更好的学历,才有更好的工作机会。
但如果是本科学校的话,这些大学毕业生已经没有办法改变了,所以只能求助于通过考研,刷新自己的前缀,通过考研获得更高更好的学历。
所以这些学生考研时,基本都是剑指名校。但这时,研究生学姐却给出了一条告诫,让大学毕业生们百思不得其解。
考研不考名校——是没骨气还是忠言逆耳?
众所周知,考研有很多好处。放在当下,最大的好处也许就是规避市场低潮期了,不过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这一条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他们最注重的,是“圆梦”。
既然必须要考研、那我要考就要考个超好的。如果是二本生,那么211就是他们的目标,如果是一本生,那么985就是他们的目标,如果是211,那么前几所必拿下。
带着这样的雄心壮志,自然也就无法理解学姐的告诫了——考研不考名校,难道还要考本校吗?那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想法看起来逻辑通,在过来人看来却是有点天真的。
考本校才是最保准的,就算没有导师放水,本校也要好考的多。要往年的题啊,老师们的研究方向啊,这一类外部学生花钱都买不到的东西,本校学生手到擒来。
如果平时上课比较积极,让老师脸熟,那就更好了。毕竟就像笔者导师说的那样,有本校综合素质更高的同学,为什么去要下面的学校硬考上来的呢?还得等他们适应节奏。
大多数学校的导师其实都有一点这样的心理,也就造成了哪怕学生是真本事过了笔试,到了复试阶段很多老师难免会有一些有色眼镜,所以要求上也会更加严格。
尤其是本科和研究生院校的教学资质、口碑相差过大的,这些同学对于知识的理解深度会引起导师们深深地怀疑,所以在复试时对专业理解等题目上的难度可能会非常大。
除了主观因素上的影响外,考研名校难考,更多还是客观因素。人往高处走,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可非985的学生们想进入985时,985的学生们难道就会往下跑吗?
自然不可能。因此本科就在985大学的学生们,甚至是本校生,会成为想要考入名校的非985学生们最大也最有力的竞争者。四年间,无论是起点还是发展速度,这些学生都更强。
而学生们的有力竞争对手也不止他们,23考研的预测报名人数时520万。而按照往年一半是应届生的比率,预测会有260万往届生参加考研,吉利,却吓人的数字。
想要在这么大的基数里,和那么多要么起点高,要么有经验的考生去争985名额,机会真的很渺茫。况且,就算真的上去了,也很可能出现导师们害怕的问题。
考研的学校和本来学校差距太远,学生适应不了导师的教学进度,也跟不上其他同学的速度。科研压力还有同学给予的心理压力,也让很多上岸的学生最终只能延期或退学。
考研院校选择上,考生应根据自身实力,稳中求进
当然,学姐给出告诫不是为了让学生们从此畏惧考985,只是单纯想给初入此坑的学生们打个预防针,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理性的判断,毕竟这都是无数学姐学长的血泪教训。
现在考研的时间成本是很高的,22考研457万,今年就520万,还是保守估计。这样的涨幅就算高校扩招,也是杯水车薪,何况985名校们扩招的并不多。
这样的情况如果第一次目标没选好,落水了,明年报录比更加悬殊,也许学生再努力一年,得到的成绩进步远远跟不上报录比的下降,所以决定考研,就要珍惜时间,尽量一次成。
这就需要学生们理性地看待自身的实力,如今23考研行至中途,学生们也可以根据自己半年来的学习成果和状态检验自身,对比下目标,看看是否真的有可行性。
在报名时,按照学习计划,我们要报后半年再努力一点还是有可能的院校,而不是明明进度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却盲目相信自己后半年能突击完百分之七十,实在不太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官方群:651222885

官方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