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孩子特地给我拍了小视频,说家附近刚铺完的板油路上,生生地钻出了几棵小草。 我看到,小草被来往的邻居们踩得扁扁的,却依旧绿绿的,跟板油路,奇妙地撞了色。 也看到,一种生命与生俱来的力量,柔和的力量。 想起暑假刚开始时,有个学生发微信给我,说不小心把椅子弄坏了,非常抱歉,想要赔偿。 我看后,只是回复她,你没事就好,空余的椅子任你挑选。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她又回复我: 王老师您好,您可能觉得匪夷所思,昨天看了您的回复,我忍不住掉眼泪了,也释然了,最近压力大,总觉得世界都在逆行,但您的回复,让我瞬间开怀了许多,谢谢! 在我看来,小插曲是备考的常客,什么讲义搞丢了、进度变慢了、试卷交晚了...事情本身已经够心烦了。 我当然可以利用人设的便利,去火上浇油;或者,平心地去了解每个个体,去换位思考,然后慰藉鼓舞。 从她的角度,或许感到歉意,或许准备好迎接两句埋怨,但却得到了宽容和体谅。这样的柔和以待,还真就成了她走出近期阴霾的微光。 所以,柔和,是一种选择。 当今社会的确浮躁,浮躁到人人都在谈浮躁,浮躁到很难察觉自己也在浮躁。所以选择柔和,越发不可多得。
微信好友中有这么个学生。他跟我讲,周围都在考研,所以自己也想考。中间他消失了很长时间,今年夏天又突然滴滴我,还在说自己想考,很焦虑,怕现在开始来不及。 我起初是惊讶他怎么拖了这么久,而后想到每个人都是环境的产物,或许他有自己的苦衷。 他回复我,自己总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恰巧年初在网上认识了某个“学长”,说暑假开始就行,而且学校今年肯定扩招。 “先下个国家反诈APP吧”,我逗他,他回了个尴尬的笑脸。而后我才花了很久,去给他分析了境遇。其实他并非个例,年年都有。 作为指路人,当然可以劈头盖脸直接泼冷水,也可以先给降降温败败火。就像小孩子发烧一样,大多是依情况先物理降温,很少直接上“美林”吧? 而路上的你,同样可以选择:是马上启程,还是原地徘徊;是提前准备,还是提前焦虑。 《大鱼海棠》讲的明白,“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你不妨大胆一点,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人生嘛,就是无数个选择的集合。 柔和,是一种心境。 自己上学那会儿,有次在公交车上,给个老先生让座,之后闲谈两句。临下车他突然嘱咐我,“年轻人我觉得你很特别,我送你6个字,你要记得,自信、自强、自成。”他那淡然又坚定的眼神,历久弥新。 当时还感慨,果然高手在民间,是不是某个大学的教授之类的。现在想想,真像是周星驰《功夫》里喜获那本《如来神掌》。 于是,自信、自强、自成,也成了我经常跟学生讲的话。
备考时的胸有成竹,不是干掉整锅鸡汤的饱腹感,而是日积月累后的富足感。学生常说,刚拿到教材完全不知所措啊!这太正常了。随着教学的深入,你掌握得越来越多,才会逐渐觉醒: “我确实搞得定。” 我不想给学生,不停地狠扎鸡血,让他们玩命狂奔;也不希望他们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品质上乘,却没了精气神儿。 那些毫无感情的“背书机器们”,放下书本也会患上“青年痴呆”。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应该是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 就像蔡元培先生讲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去体会知识本身的奥妙,掌握属于自己的实战技能,同时保留最可贵的精神独立。 得让学生清楚,这是属于自己的剧本,不是父母的续集,不是子女的前传,不是师兄的外篇。
最喜闻乐见的是,往日悉心打扮的小姑娘,剪了清爽的短发;从前毛毛愣愣的小伙子,一坐就是一整天。 那就这样吧。柔和地扎根,柔和地生长,不虚不空,皆可参天蔽日。 柔和,是一种信念。 经常碰到学生跟我讲,学也学了,成绩就是不理想。于是归咎于自己不是那块料,得出这么个干净利落的结论。 生活中,我们总喜欢用“顺其自然”去敷衍遇到的坎坷,却很少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是拼尽全力后的不强求,而非躺平摆烂。 我从未见过,一个勤奋的人,会抱怨什么。最完美的状态,不是你从不失误,而是从未放弃成长。 这件事上,国家比你看得明白。无论你高考成绩如何,只要是上了本科,都可以来考研。因为能上本科,就足证学习能力没问题。至于你读的几本,只有你自己很在乎。 因为高考属于大锅菜,你喜不喜欢、善不善长,都要全盘接受,所以不能辨证评估你的能力,更不能审判你的潜力。 而考研则不同,不擅长不喜欢的就干脆不做,专注去属于自己的领域发光发亮。比如不擅长数学,就考公安学;理综很强,可以考公大的刑科技...所以,千般借口万般理由,敌不过一句: “我想考。” 真的勇士,是看透了考研的本质,又继续热爱并勇敢奔赴。只要你有向往,就没什么可以阻挡。 而这份执着的念力,会指引着你,穿过重重迷雾直达对岸。因为你始终坚信,是问题,就会有答案。而后才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巧。
不少同学认为,自己背诵能力差。之前有个同事讲过这个事儿,“没人能背一遍就完全记住,也没人背一百遍还完全记不住。”我双手赞同。 所以同学们,勇敢一点!你放心,没有勇气解决的难题,模考还会一遍一遍教你,直到你学会了为止。 还有同学们,骄傲一点!时至9月,提前离场的基本散尽了,想要放手一搏的还在挤进来。所以只要你还在场上,你就是自己的英雄。 再有同学们,自信一点!多年看过来,只要信念就位,备考多久,都有机会上岸。即便你错过了今天的落日,也可以早起去追逐下一个黎明。 做人嘛,一定要信,不然跟咸鱼有什么分别?即便是咸鱼,也要做最咸的那条!哈哈。 柔和,是一种眼光。 宇宙在熵增,万物都在从有序走向混乱。这并不是悲观论,它符合现有的科学观测。 我们穷其一生,都在努力去“熵减”,去对抗“走向混乱”的进程。比如我们锻炼身体,为了对抗机能减退;我们美容保养,为了对抗皮肤衰老;我们提升自我,为了对抗社会淘汰... 所以如果你不努力,就会被社会淘汰;但是只要你努力并且不轻言放弃,那么过几年才会被社会淘汰。哈哈,开个玩笑,读到这都累了。
之前碰到过一个苦大仇深的学生,说自己一战摆烂,又不敢二战,怕成绩不如一战,让人笑话。我笑了,告诉他,不要年纪轻轻就觉得人生低谷,你这样下去的话,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然后他也笑了。 所谓目光长远,就是懂得把“现在”当作代价。 知识不会自发改变我们,但却让我们更像自己。所以无论你是出于什么目的来考研,我们都要清楚,考研并非人生成败的赌注,但是却可以让你,在年轻的时候体会一次什么叫,全力以赴。 学生备考,神经已经绷很紧了,所以我们总在努力,让他们不知不觉地放下思想包袱。毕竟简单的喜欢,最长久;朴实地做事,更踏实。 那么当学生真的看清楚了,也就明白,人生最好的贵人,就是始终“熵减”的自己。心里也只剩这么2个念想: 眼前事,脚下路。
柔和,并不是柔弱,更不是没有原则。 之前碰到过一个学生,讲自己单词背不动就去做数学题,数学做不通就去啃专业课。这么随机应变的规划,还真灵活,但是不要再做了。 执行规划的过程中,的确可以适时调整,前提是,真的老老实实执行过了。完全随性变更的话,规划就成了和稀泥,备考就成了跟自己打太极,你赢的时候,也败了。 而考研,必须得有成功的欲望,因为你不会偶然就上岸了,然后偶然就前途一片光明了。所以备考,不该佛系。 但却可以像小猫伸懒腰一样,虽然柔软,但却有力。
比如备考初期,都会有个导入的过程,可以根据个人学习特点,去优化安排。就像背单词这件事,有的人早上记得准,有的人晚上记得牢。而中期真的遇到瓶颈了,可以找我们这些“老家伙”聊聊嘛。 再比如,今日事今日毕。倘若当天任务没完成,就逼自己挤时间搞定。不然,真的睡得着?越拖越多,越多越躁。 这样打的太极,就不是和稀泥、搅合自己,而是巧妙的蓄力一击。就像书法,既有行云流水,又有抑扬顿挫。 柔和,是一种智慧。 水这个东西太好了,生于天地,又滋养天地。我们常说上善若水,水滴石穿,都是对水的赞美。只是考研人,很怕“水”。 但事与愿违,的确大部分人在“划水”。或许是没意识到,或许是不愿承认,至少很享受这种“充实”,欣然自我感动着。 哎,不拼命,就只能一路听着别人的好消息。
我从不敢自诩是什么“业界翘楚”“研路救世主”,只是看到谁“划水”,真的好想去捞一把。奈何身份特殊,说多了好像另有所图,除非谁主动滴滴我。好在眼皮子底下这些,都挺可期。不然这颗陈年的心,还真是无处安放了。 如果不划水,你就一定会发现:越是备考深入,越觉得学有所短。 尤其教材的文字,都是学术结晶。不要一根筋觉得,哪个一定考,哪个一定不考。那些看似简单的知识点,其实完全可以“既蔓又枝”。不然110分和140分的成绩差在哪里?就像很少人想过,史书上简单的一句兵荒马乱,其实是多少人颠沛流离的一生。 不划水,就会很无聊? 某个公大研二学生分享经验时讲过,研路上花红柳绿是不可能的,更是不对劲的,无聊才是真的,你无聊,别人也没好到哪去。但无聊,又很必要,一个人在无聊时做的事,才会让他与众不同。 这些感触,真得是过来人才讲的出来。而这些情绪,还真得是说给懂的人听。
同学们放心,你时间的河,流到哪里,花就会开在哪里。那么把花种在心里,研路就不会荒芜。 柔和,是一种人生。 我们可以越活越圆滑,同时也可以越来越纯粹。 圆滑并没什么不好,尤其是那种内方的外圆。我希望自己的学生在思维上,乃至生活中,都适当圆滑一些。时代不同了,不能像个老古板一样,读死书、死读书。考上了,也一样。 研路上更是,别钻牛角尖。每个相遇的人,不一定会有结果,但一定有意义;每件事,不一定会有结局,但一定会丰富经历。 圆滑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知、淬炼心性,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经验说,如果我们在研路上,柔和处“试”,“试”界便会,温柔以待。
想起网上有个爆火的话题,生命意义究竟是什么,好奇宝宝可以去搜搜看。不过这样的难题,不亚于宇宙的尽头有什么,还是交给专家吧。 但这不影响我们把研路的生活、乃至每段生活,都过得诗情画意些。就像一棵草,一阵风,没必要非去探寻存在的意义,但却可以相互成全,然后由内而外地美出天际。 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老师说过,“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她自己,也恰恰成了世间的至善至美。 老师这个角色,也未尝不是如此。所以我也希望,就这样见证你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与此同时,老师,也成为了心中的自己。 文图源自网络
沪学网考研课程全免费,首家、全免费、全网实时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