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1科层制[华东理工大学2020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研;山东大学2016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研;中山大学2015年研] 答: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是其中一种最典型、最纯粹的表现形式。科层制的特点包括:①人格上是自由的,服从、履行实际公务职责;②组成牢固的职务等级;③具有严格的职务权限;④以自由选择为基础的聘任制;⑤固定薪金,多数人有退休保障金,薪金的多少按等级职位、责任大小以及“身份尊卑”的原则分档划开;⑥把自己的工作视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职业;⑦根据工龄长短、成绩大小或同时依据这两方面的条件决定一个人的晋升;⑧管理者并不具有任何特权,他们也不占有生产资料;⑨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2社会静力学[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研] 相关试题:孔德的“社会静力学”。[简答题,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静力学是孔德提出来的,是指在关于人类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指导下,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机体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社会静力学核心的范畴是“秩序”,逻辑上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人性结构和社会性质结构。 3社会动力学[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动力学,主要是运用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孔德认为,人类智力发展的三段律是: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由于孔德认为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所以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或历史时期:远古时代的神学阶段,中世纪时期以来的形而上学阶段和18、19世纪之交开始逐步进入的科学阶段。 4有机团结[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研] 相关试题:社会团结[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复旦大学2016年研] 答:有机团结是社会学家杜尔克姆研究社会现象中社会团结问题时所提出的最基本的团结形式之一。它是指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团结,这种社会团结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在有机团结中,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社会分工和社会专业化造成的人们之间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尤其以物质利益为根本内容的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方面。 5潜功能[山东大学2018年研] 答:潜功能是指没有被预料也没有被认识的客观后果。默顿将各种可观察后果区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这一区别与他所坚持的动机与后果的区别相联系。默顿指出,过去的研究重点集中于显功能分析,这种对潜功能的忽视损害了功能分析方法。他列举了许多经验研究中发现的实例说明潜功能的存在以及对之进行分析的重要性,并开列了研究潜功能的五点方案,即回答下面五个问题:①潜功能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是否依参与者的意识而改变其作用方式?②对参与者来说,功能潜在性意味着什么?参与者所不了解的是机制还是后果?③为什么参与者不了解这一后果?④潜功能是对谁而言的?是部分参与者还是全体参与者?⑤我们所分析的是哪一个后果?是直接后果还是间接后果?默顿认为,可以通过对这五个问题的回答推动潜功能分析的深化。他把潜功能分析列为功能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6社会事实[兰州大学2019年研;山东大学2018年研] 答: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个人之身外,但又具有使个人不能不服从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构成的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都称为社会事实。
7社会唯名论[中央财经大学2018年研;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研] 答:社会唯名论是指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哲学的非正统派,是一种关于社会学思想性质的理论观点。唯名论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特殊、殊相)才是真实存在的,而一般事物(概念、共相)不过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的东西的名称;个别才是科学的对象,一般则是逻辑的对象。以唯名论的哲学思想看待社会,就形成了社会唯名论。 8社会唯实论[赣南师范大学2018年研;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研] 答:社会唯实论,又称社会实在论,是与社会唯名论相反的一个观点。它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派哲学的正统派。与唯名论相反,早期唯实论依据柏拉图的理念,主张一般脱离个别、先于个别而存在。后期的温和唯实论则以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学说为依据,认为一般存在于人的思维之中,主张一般是对事物共性(普遍性、相似性)的抽象。社会唯实论是唯实论观点在社会理论中的贯彻或表现。 9知识库存[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研] 答:知识库存,是舒茨改造胡塞尔生活世界概念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他用来分析生活世界知识构成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现成地掌握在行动者手头的知识储藏库,是在行动者的长期日常生活行为中自然地积累,并时时在行动中起作用的那些知识”。手头库存知识是普通人在主体间性的世界中逐渐积累和形成的,是一种可以随时随心地使用的知识,在日常事件的发展中产生的成千上万的具体情景,都可以通过这种个体的随时可用的知识储备来理解、解释。当手头库存知识的这些特点面临挑战,手头库存知识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危机就会产生,想当然的自然态度就会成为问题,并动摇整个世界的实在感。 10资本主义精神[赣南师范大学2018年研] 答:资本主义精神,是指个人把努力增加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目的的活动视为一种尽责尽职的行动,把赚钱本身当作一种目的,当作一种职业责任,被看做是一种美德和能力的表现。资本主义精神概念的核心思想是“职业责任”,即个人有增加自己的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把努力增加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目的的活动视为一种尽责尽职的行动。新教伦理中路德的“天职”观念客观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11社会资本[兰州大学2019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中山大学2016年研] 答: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所组成,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结构之中,并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义务与期望;②信息网络;③社会规范;④权威关系;⑤社会组织。科尔曼认为,在传统的社会结构中,社会资本主要是由家庭和邻里、社区等原始性社会组织所提供的,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原始性社会组织的逐渐衰落,原有的社会资本不断受到侵蚀,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重新建立社会资本,如增强家庭生活与养老保障的职能,或有目的地创建一些社会组织等等,以此填补原始社会资本缺失的真空。 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1再社会化[吉林大学2020年研] 答: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与发展社会化有本质的不同:①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而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②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要比发展社会化剧烈。再社会化虽然着眼于人的改造,但它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和强制性的。改造罪犯,让罪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是再社会化,是负面的、强制性的。而其他某些形式的再社会化,比如新兵入伍后要全盘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这虽然是强制性的,但却不是负面的;一个移民到了新的国家和文化环境以后,可能也要全盘放弃原来的文化,接受新的文化,这种再社会化既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是负面的,反而可能是主动的、正面的。 2政治社会化[中财2011年研] 答: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包括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等)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1958年,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和罗伯特·海斯首次提出了“政治社会化”的概念。现在,政治社会化已经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社会化对政治系统进而对整个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两个方面的促进作用:①从个体的角度来讲,它培养个体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②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它培养个体对某种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的认同、忠诚和责任感。个体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是现代民主制度运转的必要条件,否则,即使设计得十分精致的政治制度也会沦为一具空壳。 3社会互动[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社会互动,也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相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通过社会互动,自我得以形成,个体的需要得以满足,社会得以持续运行。 4初级社会群体[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2008年研] 答:初级社会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由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
5科层制[北京科技大学2013年研;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研] 答: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它是指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科层制特征包括:①内部分工明确,且每一成员的工作内容、权力及责任都有明确规定;②分科设层、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③量才录用,组织成员都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④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管理权与所有权分开;⑤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范体系,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关系只是工作关系,公私分明。 6代际流动[吉林大学2020年研] 答:代际流动指的是父代与子代之间,或是几代人之间社会地位的变化。一个社会的代际流动水平是衡量其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它表明社会中有多少出身低微但富有才华的人能够沿着社会分层阶梯向上流动。代际流动的状况,反映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分层体系的变化和发展状况。 7社会不平等[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社会不平等是指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对于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往往来源于人的特征差异。这些特征可以区分为先赋性因素与自致性因素:前者指个人生而具有的或自然得到的属性,如籍贯、家庭出身、性别、肤色、种族、民族、年龄、体质等等;后者指个人由于自己的行为或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一些属性,如技术、学历、个人成就、工作经历等。 8社会控制[南开大学2012研;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 答: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 完整资料来源:弘博学习网
沪学网考研课程全免费,首家、全免费、全网实时更新!
|